分享

294. 这一年,300篇日记诞生记(三)

 一花牧场 2020-10-09
294. 这一年,300篇日记诞生记(三)
 
   一
   有些因缘,总是与我不期而遇。
2019年1月上旬,学生已经结束考试。老师进入寒假前的工作安排。没有学生在校,我们午后会有片刻的时间可以放松。
那日中午,我与好友在西湖边走路。微风荡漾,柳色泛黄。路上的人,皆与我一样缓慢地享受着这难得闲暇的时光。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何斌打来的。何斌从未与我电话联系过,如今,怎么会给我打电话呢?
原来,他儿子的语文老师是萧山一所名校的副校长,想请我去分享班主任工作。我受宠若惊,惊讶万分——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向我发出这样的邀约。
我又激动又紧张:我真的能讲好吗?我鲜有理论知识的累积,唯独在文字中记录了很多带班的工作。那几日,我常常看着自己记录下来的文字,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敬畏——原来,有一天,这些文字背后,还会有一些默默关注的眼睛。这些文字“被看见了”。
我细数了2018年到2019年一月份的记录,发现书写班级的日记竟然有七八十篇之多。虽然都是些浅显稚拙的文字,但发生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我曾经说,真实是叙事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一直与孩子分享的写作理念。当然,真实并不排斥适当的拓宽和创造,只是基于班级学生与自己孩子的文字,难以用创造来相融。
我把一些极其平凡的故事,写成了文字。文字她有太多的功能,可以静止当时的情境,放大各种细节。有的是光,有的是暖,还有的是希望。
我把这些故事串了起来,发现不成系统。但我觉得我有讲故事的能力。
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孙双金老师的文章:《讲故事的人》。他说,讲故事顺应了教育规律。他在拜访思维科学专家张光鉴教授时,张教授提到一个名词叫“事件记忆”。“事件记忆”能激活人的大脑皮层,使人的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我觉得,我可以把我曾经写下的日记,像讲故事一样和大家分享。这也是一种方式。
我给自己的讲稿定了一个主题:做温暖的教育。
定了主题之后,我再定下框架:为何做温暖的教育;如何做温暖的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愿景。
三个框架均以故事搭建,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出发,讲述自己为何定位“温暖的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与学生寻找相处的最佳方式。我觉得,这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磨合。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人。我发现自己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模式总是要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我曾经这样定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特点:
一年级:哄。哄得学生很开心,让孩子觉得,从幼儿园到小学,同样是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的。校园里有美丽的花,有青青的草,还有冬天会泛着香味的腊梅,秋天会把纯净的味道铺满整个天地的桂花。校园的墙角里还有红花酢浆草,酢浆草很神奇,白天开花,夜里休眠,就像人一样。
二年级:严。二年级开始,将一年级开展的常规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形成班级文化,在班级中不断寻找和发现温暖的细节,把学生身边的美通过一点一点的记录放大,营造一个正能量的集体。
三年级:放。放,是在指导下的放手。学会执行,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虽然在一二年级,我也相对比较放手,但三年级开始,我们有了自己的班级文化,在管理中,常常放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长。
四年级:规。四年级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宽严并济,但更讲究的是规矩。从班级的问题出发,设置班本管理课程,一点一点地朝想要的方向走去。
如今,正是四年级。
至今还无比感恩那一次遇见。我坐在上面,第一次与老师们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分享。我是努力的,也是认真的。只是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只能抵达一个切近的地方,能够引起一点点共鸣,我便觉得无比欣慰。
自那以后,我又遇见了乐清的邱校长。他又将我推荐给乐清的蔡校长、蓝校长,这才有了后来的两次乐清之行的五场分享。
中秋前,师傅张万祥老师到苏州,我去见他,又得到了一次上台分享的机会。
十一月份,几位德育副校长来学校交流,我又做了一场分享。至此,2019年,8场分享,为我的300篇日记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被看见”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就如看见了一朵花的开放,听到了一株草努力拔节的声音,欣喜,感动,幸福。
我常常说,要为生活中的小确幸而欢呼。正是这些遇见,让我感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也许就在你的身边。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我对物质生活并无多少追求,我更向往蓝天和大地,高山与原野。
为了300篇,可谓风尘仆仆。我不断创造机会,到大自然中去,到电影里去,到书里去。遗憾的是,看了五十多部电影,竟然极少涉猎观后感。我特别喜欢在电影里放松自己,也喜欢通过电影去看不同的人生。然而,却无法深入地将看一部电影的感受变成一篇文字。或是是我的眼睛太过于贪婪,总是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到处寻找影评,读多了影评,自己就不知如何下笔了。曾经我是喜欢写影评的,这是不用寻找的写作素材。如今,我拿起的笔,却不敢对电影说半个字,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也许我更喜欢的是人间草木。
大自然是最好的去处,慷慨,无私。人到了自然界里,就会天地开阔,视野丰富。去闻一朵花的香,看一株草的绿,读一汪清泉的鸣音,览一山的伟岸雄奇……回到家里,就如回到了播种的沃野,继续浅吟轻唱,把那一天浅浅的记忆留在文字里,静静地放入到公众号。
从一月出发,去浦江郑义门。过年,回到老家。回到杭州时,行走大明山。杭州进入了浪漫的梅花盛放时节。彼时,已是春月,整座城市沉浸在铺天盖地的鲜花丛中,走在路上,像是遁入了一场美妙的风光之旅。杭州的确很美很美,美得让人无法自拔,不知所措。春花秋月,盛夏荷塘,初冬万山流金,都在撩拨着爱美的我。五一春假,千岛湖胜景亦是一绝,我们有幸前往观赏。七月,舟山。八月,日本,南京,文成。九月,苏州,徽杭古道。十月,神仙居。十一月,临安指南村。
多数时间,我游荡在西湖丛山之中,就如一个十分贪婪的小偷,总想在这个湖边偷盗一些亮色与文化的香气来填补自己的生活。
我是有私心的。我想寻找灵感,到大自然中生发一些文字来填埋那个巨大的坑。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极其单薄的,但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之浩渺的。我吸收了她的甘露,扫去了身上的灰尘,将明月清风留在心里。
几乎每去一个地方,就写一篇不太优美的游记。我看着不够丰满的日记,暗生情愫——自己生发的字,无论怎样,都是美的。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是多日之后再回头看那些文字,又会嫌弃起来——我怎么可以写这样粗鄙的文字呢?实在是亵渎了文字的妙意与风景的格局。
但我没有办法。我常说,以我的能力,我只能抵达这里了。也许,这就是常说的“自知之明”吧?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却又那么不知天高地厚地在公众号里不断地制造文字垃圾,其实真的很惭愧。

(周末摄于西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