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9. 这一年,300篇日记诞生记(七):感谢一些人

 一花牧场 2020-10-09
299. 这一年,300篇日记诞生记(七):感谢一些人
 
这一年是一次漫长的旅行。
这就好比把每一个日子放大成无数个时间段,我无数次地从中汲取写下去的力量。我需要很多支持。
我知道,此刻,我已经见到了300篇日记的堆垒的塔尖。这对于我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是对自己意志力的强制性考验。
我也知道,没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我是写不了的。因为,拿自己蹩脚的状态,发到公众号上,是需要勇气的。
这世界上,唯独勇气最是昂贵。所有初心的发力,都源自于强大的勇气。勇气是战胜一切的根源。
我要感谢一些人。是他们给予了我在键盘上敲击文字的勇气。
 
我的恩师张万祥老师。我初遇张老师的时候,他刚退休,我刚辗转三所学校,进入黄坦镇中心小学。他带着自己的著作,在教育在线论坛招募学员,帮助年轻的班主任走进班主任工作这个世界。我是笨拙且自卑的。张老师说我缺乏自信,我深以为然。我常常觉得自己不配做别人的徒弟,尤其是做了母亲之后,更无那种探索班主任工作的力量。当我淡出他的视线时,他却始终将我的微信、QQ保存着,就如带着一只蹩脚的丑小鸭。
直到2018年,我才渐渐勇敢地走到师傅的面前。2019年中秋节,师傅来苏州,我去看望师傅,彼时的师傅已经年近八十,一转眼,认识他十六年了。
有人问我,在师傅身上学到了什么?我说不出专业的理念来,他那本《一辈子只做班主任》的书尽数将自己的情怀揽入其中。情怀不是科学,但没有情怀,是产生不了科学的。那日,我在复查身体的间隙,接到了张老师打给我的电话。他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争取把自己的日记整理整理。他的话语里满是关切和谦和,说我有才华,能坚持,但得知我身体有恙,让我一切以身体为先。
我写过很多张老师的文章,再写,依然内心汹涌澎湃,有一种感情,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的。植根于生命成长的感恩,历久弥香。如今,师傅以及师傅所在的团队,每时每刻在影响着我。
 
乐清城南一小的邱骅老师。邱老师是一个特别会鼓励我的人。
与邱老师相遇在遥远的新疆,邱老师关注了我的公众号之后,对我大加赞赏,并多次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他不仅鼓励我去阅读教育大家的著作,更让我走上了分享的讲台。城南一小的讲台对于我来说那么珍贵。会场里的家长和老师,给予我极大的信心。他们的眼睛里有光。我诚惶诚恐,心怀感恩。文字被看见,是荣幸的。浩渺的教育森林,有一种人,一直在提灯走路。他们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照亮别人。邱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与他接触的几次中,他总是娓娓道来,叙说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城南一小的故事。
清澈小舟姐姐。她无数次转发我写语文的文字给她的语文老师们阅读。小舟姐是一位特别温柔大气的女子,她朗读的诗文叠加起来有几米那么厚,在喜马拉雅有几万粉丝,在生活中,温婉无比,恬淡从容。她总是亲切地叫我妹妹。她的确如一位耐心的姐姐一样鼓励呵护着我。她在省会城市济南中区担任教研员,每次见她发出区域内老师的成绩,她总是喜形于色。我隔着屏幕都能见到她开心的样子。她就是这样,甘为人梯,无私无怨。读过的诗文,是会在脸上留下痕迹的。她美丽淡定,人到中年,看开,看淡,把一切事物看得通透,心便自如了。她的心态影响着我。
 
感谢的人里,自然少不了莱莱。这位集智慧美丽于一身的女子,我有幸成为其闺蜜。我的文章多数在晚上更新,每次写完,我总要发给她拜读。
她每读必然给我鼓励。她常对我说:“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阳光,有追求。”我大笑:“那我曾经的样子是怎样的?”
她也笑。我们常常在深夜里互相倾诉,文章必然是其中之一。她虽自己不写,但极其鼓励我写。写得不好,她也不说,只说一句:看不懂。写得好时,她就说:有进步;比昨天的好。实际上,她读东西很快,一本麦加的散文,只需一日;蒋勋的《红楼梦》解读,也不出一日。对我这千把字的文字,她几乎能在一分钟之内说出自己的观点,鬼知道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呢。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
有时候,文字写好了,并不是去渴求一个阅读的人,更重要的是,寻找到一个理解的人。
我觉得她是理解我的。若不在状态,她一定会告诉我:“累了就要休息,不要强求。”话语寥寥,却字字在理。
 
我的家长、学生与关注者们。
有一种爱,就是一路同行。
我常常会把教学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在文字里写出来,第二天来到教室里问:“你们昨天晚上谁读了朱老师的日记?”就会见到好些小手举了起来。我知道那是家长在背后的支持。
还有家长不停地留言,以表支持。一年多来,小张妈妈达到了几百条留言,小冯妈妈等数位家长,均不同数量的留言。那些留言,都是滚烫的支持,均在不同的时节里让我感到温暖与动力。
原本,我的公众号在建立初期,关注的人寥寥无几,以家长与微信朋友为多。后来,慢慢的,一个一个数字增加,一条一条留言在增多,有时候,见我写一则获奖信息的文字,他们则会给予我无尽的鼓励。
对,除了鼓励,还是鼓励。
那些鼓励的目光,让我对文字生活产生了期许。一个个增多的数字,就如石阶一样,助我去见更高处的风景。
嘿,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收到我的感谢了吗?
 
不得不感谢凯莉和晓敏老师。她们俩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的编辑。2018年4月,学校联合《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开展了“辩课进校园”活动,我有幸与两位编辑老师相识。6月份,凯莉老师向我约稿,我发给她三篇文章。9月份,她将我其中一篇博文《小青虫现形记》发表。她继续约稿,12月份,又发表我的第二篇博文《班报诞生记》。加上《蜘蛛开店》的课堂实录,一年时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文章,她们的鼓励更让我见到了书写文字的意义。
2019年6月,我的博文《错别字收纳盒》又一次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12月,博文《落叶不扫》再次发表。她们俩温和有度,如谦谦君子,对文字的认真让我产生无限的敬意。一篇初稿到了编辑手中直到最后发表,凝聚的是编辑对文字的执着与偏执一般的润色修改。
我回想起二十余年前初见《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时的情形。彼时,我刚毕业,还在富岙中心学校任教。我在这本杂志上读到那些鲜活的案例,曾经做过梦:什么时候,自己的文字也能变成大家阅读的对象呢?
二十年,淡忘了发表文字的那种渴望的心情,但当我真正发表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到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欢喜。
“被看见”,是幸福的。“被肯定”,是幸运的。
幸福与幸运叠加在一起,成就了书写的意义。
 
胡校长特别鼓励我写文章。
她说,曾有几次看见我学生放学后坐在电脑前敲打,就觉得非常感动。她还多次鼓励我整理成书稿。我自认为文字水平过于单薄,又因这一年应对三百篇为主,并无高质量的文字产生,因此尚未有此想法。
今年,《爱写作的狮子》的编辑姜老师来学校做调研,言校引导我与她聊了几句,没有想到,几日后,姜老师将我写了234篇文章的新闻编辑好发到了杭州新闻的教育频道中。胡校长转发这则新闻,并赞赏有加。
其实,我内心是惶恐的。
我始终觉得,我做了一件极其平凡的事情,并不值得这般盛大隆重的表扬。我的文章多数粗鄙而陋俗,朴素无华,不生动亦不可爱,更多的是键盘敲击时留下了点滴声音而已。三百个夜晚(或白天)的坚持,我仰望天空,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书写着,却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鲜花与掌声。我真的无法表达这份心情。
写三百篇,原本不是吹毛求疵,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大的能量,而是接受一份挑战,考验一下自己的意志力。
如今,做到了。用这三百篇日记,我也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一诺千金。
身体力行。
言而有信。
那日,我与一位年轻的同事聊天,我说:写了这么多,我到底能够从中得到些什么呢?最大的变化,就是内心变得强大,遇事不慌张。我可以很忙,但是我不乱于心,能够从容应对。
强大内心,才能步履坚定。
那一日,唐果妈问我,打算2020年写几篇日记?我笑着说,不下202篇。其实,心里是没有确数的。我想我2020年,不应该用这样文字去对垒所谓的目标,就不问责任感,随意地堆砌一些文字放在这里。我内心是虚妄的。我不能只做量变,而没有实质上的质变。
2020年,或许有一些亦可计划:
深读40本书(其中教育类书籍不少于15本)。
认真书写100篇以上的文章。
我们大家一起来呀。

(2017年摄于西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