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 与学生共同成长:什么使你快乐

 一花牧场 2020-10-09
111. 与学生共同成长:什么使你快乐
 
 
班会课上,与孩子们一起看《一片叶子落下来》。我们跟着视频里的游戏玩游戏,跟着画面中的思考而思考。请小朋友读那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感受着它的出生,成长与落下……
教室里很安静,孩子们起身朗读的声音很响亮。一片叶子,既然落下,消失为永恒是它最终的归宿,又为何出生呢?另一片树叶说:“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这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这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这是为了看到四季。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一遍一遍深情地读。读着读着,神奇的自然,美妙的追求,不远处的斑斓,还有那似有魔力的四季以及我们平平凡凡日落日出的每一天,显得那么可爱与温情脉脉。
这就是出生与存在的意义。
我话风一转:
“同学们,一片叶子的出生与成长,是为了感受世界的阳光与幸福的。它与同伴们度过的那么长一段快乐的时光,把爱献给老人和孩子,把秋天变得缤纷,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得到了快乐与幸福。”
“作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展一段独一无二的旅程,小学的时光又聚到了这里。你觉得快乐和幸福吗?”
和着“世界微笑日”的倡议,孩子们露出了笑容。刚跟着视频玩过游戏的他们,此刻的心情一定是明媚的。
我问:“如果你在这个班级里感到快乐,那又是什么使你感到了快乐幸福呢?”
有几位孩子举起了手。
我请第一个举手的小任同学说。
他说:“我觉得这这个班级里很快乐。因为我的两位好朋友小洪和小陈特别可爱,常常逗我笑。”
我说:“祝贺你,能够感受到好朋友带来的温暖与幸福。所以你很快乐。”
小傅同学说:“幽默的同学使我感到快乐。我的好朋友小林是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常常会问很多问题,问这问那,有时候他自己也迷糊了。但我觉得他很可爱。”
我说:“有人说,幽默是最高级的趣味。你们要保持高级的幽默,让幽默真正调剂我们的心情。”
小陈说:“我喜欢我们班级里友善的氛围。”
小叶说:“学习使我快乐,因为我现在总是和小林同学比赛写作业,觉得很有动力。每天都很期待上学。”
小冯说:“我的好朋友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每次我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总是安慰我,帮助我,也愿意跟我分享他们的故事。”
……
孩子们的表达在这个教室的上空汇成了一抹温良清新的空气。
我说:“你们发现了吗?在一个班级里感到快乐与幸福,往往与成绩无关,而与班级里的友善,帮助,安慰,幽默,挑战有关。”
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班级,走向初中,走进高中,走入大学,走上社会,但我们来到了这个班级,就是为了感受那一份又一份的友善,帮助,安慰,幽默与挑战。我们还要给花儿写诗,给大树作画,给一本书开分享会,给一颗糖的降临编写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我们是来创造幸福与快乐的!我说:“朱老师的使命,就是能够让你们在402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莱给我打来电话,说是自从她父亲来到杭州为她做饭,她每天都觉得,下班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因为她父亲每天做好了她最爱吃的菜瞪着她。我笑着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如此可期,生活充满了快乐。”
我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一日无虞,在孩子们脸上感受到了为人师的乐趣;回到家,又在女儿身上感受到了为人母的责任;坐在电脑前,又从敲敲打打的文字里感受到流淌心情的愉悦。走入山中,或走在西湖旁,去聆听春花秋月的诗情画意,品赏一丛花与一座桥的故事,一株草与一棵柳的春秋;打开电影,在穿越时空的影像里读生活,赏艺术,在别人的人生里品味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这便是我的快乐与幸福。
接到一个微信,是学校二年级小赵妈妈发来的。原来,小赵同学母亲节的征文发表在《爱写作的狮子》公众号平台。百里挑一的作文,又是第一篇发布,对于孩子来说,就如精心栽下的花儿突然开放了,那一朵晶莹透亮,在心中几许生辉。小赵母亲说:
“她经常跟孩子说,朱老师那么忙,事情那么多,还每天坚持写文章更新,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的。以朱老师为榜样!”
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一份使命。
这份使命,来源于一双双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十分真诚的目光。小朋友以我为榜样,却被我用来当作雨露阳光。这份使命,在几百个夜晚,变成了一篇又一篇日记,即使结不出丰硕的果实,却已经让我感到了无边的快乐,否则,我怎么会坚持得了这么久呢?
填写了一份心理量表。我笑着对同事说:我0分。0分亦是满分,心态十分健康。保持自我生长的态势,在每一个天光与暗夜里,淡然地打开,呼吸,行走。把节奏调整到适合的模式,在阴晴不定的日子里,种下一颗带着希望与明天的种子。
又想起那片叶子生长的意义:
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为了看到四季。
亲爱的,又是什么使你感到快乐呢?

(五一期间骑行在杨公堤上,路过茅家埠所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