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想防止“病从口入”,只注重饮食健康是远远不够的。你一日三餐夹菜吃饭都要用到的碗筷、杯子,也可能成为“毒源”! 点击加载图片 用这种杯子喝水,堪比“喝毒”! 劣质的不锈钢内胆,很容易析出铬等重金属物质,尤其是遇到茶、牛奶、橙汁、中药的时候。 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在器官中慢慢累积。肝脏作为最大的解毒器官,受到的毒害自然不小。 点击加载图片 那么,什么样的保温杯才能放心用呢? (1)看内胆 201不锈钢(不推荐):属于工业用不锈钢,耐酸耐碱能力不强,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腐蚀,市面上很多劣质的保温杯用的都是这种材料。 304不锈钢(推荐):在不同的温度下都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属于食品级不锈钢。 316不锈钢(推荐):各项指标都优于304不锈钢,属于医用不锈钢,是制作保温杯的优良选择。 点击加载图片 (2)看塑料部件 PC(不推荐):高温环境下会释放有害物质,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PP(推荐):食用级塑料级别,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腐蚀。 食用级硅胶(推荐):柔软又耐高温,适合用作保温杯的吸管。 另外,还有一些杯子,用久了同样有害健康,比如这几种: 1. 彩瓷杯 陶瓷杯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尽量不要选涂有彩釉的,尤其是内壁。 因为 遇到开水和酸 碱性偏高的饮料时 ,彩釉中的重金属 元素容易析出 。 点击加载图片 2. 部分塑料杯 某些塑料在高温状态下很不稳定,可能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这些物质可扰乱内分泌,影响生育力,甚至致癌。 点击加载图片 3. 破损的搪瓷杯 搪瓷杯也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但 如果出现破损,就要果断扔掉了 ,因为搪瓷杯破损后易析出有害物质 。 这种碗会释放甲醛 用它吃饭等于“慢性自杀” 如果你家的碗是仿瓷的,劝你谨慎点用! 点击加载图片 因为耐摔的特质,其在餐具市场备受欢迎, 但制作仿瓷碗所用的抗摔原材料存在一些健康隐患! 其主要成分密胺树脂不耐高温,正常使用温度为0~120℃。 若超温度使用,如在200℃的热油下放置10分钟,部分密胺树脂就会分解,产生较多的甲醛及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点击加载图片 特别是一些劣质仿瓷碗,多以脲醛树脂代替密胺树脂为主要成分,毒性非常大,甲醛迁出率很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甲醛列入一级致癌物名单,长期接触可诱发鼻咽癌、淋巴癌、脑瘤、白血病、细胞核的基因突变等。 点击加载图片 1、塑料碗 推荐指数:★ 缺点:遇高温易变形甚至熔化,可能易析出有毒物。 优点:轻便、便宜、耐摔。 使用建议: (1)建议只用来放水果干果,不要用盛高温食物和太油的食物。 (2)最好选择无色透明或素色的。 (3)购买时要仔细闻闻有无奇怪气味。 (4)若发现塑料碗有刮痕或出现雾面,应立即停止使用。 点击加载图片 2、不锈钢碗 推荐指数:★★ 优点:耐摔,易清洗,不易滋生细菌。 缺点:烫手,容易买到不合格钢质。 合格钢质:三个型号420(13~0)、430(18~0)、304(18~10)。 不合格钢质:201型号,含镍比例太低,耐腐蚀性差,可能含有重金属。 不要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等,否则会发生反应。 3、搪瓷碗 推荐指数:★★★ 优点:使用和清洗都比较方便。 缺点:不是很耐摔,一不小心磕碰到,可能导致瓷脱落。 使用建议: (1)发现掉瓷,应立即停止使用,最好扔掉。 (2)不要长时间盛酸性食物; (3)不要选内壁有花纹的搪瓷,最好是纯色的,越简单越好。 点击加载图片 4、竹木碗 推荐指数:★★★★ 优点:材料天然,质地细腻柔和。 缺点:容易滋生细菌,碗上的油漆可能有毒。 使用建议: (1)挑选时要注意餐具表面涂漆的安全性,切忌选择表面比较光亮、有油漆的品种。 (2)平时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5、陶瓷碗、玻璃碗 推荐指数:★★★★★ 优点:安全性高,稳定性高 缺点:隔热性差、易碎。 使用建议: (1)选购陶瓷碗时,最好选无彩釉涂染、纯白色无图案的。 (2)如果选有图案的,可用指甲刮一下釉彩,如能刮掉则可能是重金属超标的劣质产品。 ![]() 点击加载图片 综上所述,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最好买瓷碗或玻璃碗。 这种筷子可能致肝癌! 家里用木筷的注意了:筷子也是有保质期的! 超期使用的筷子很可能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为了延长筷子的寿命,厂家一般会刷一层食用漆,这层漆要是掉了,就容易滋生细菌。 ![]() 点击加载图片 “超龄”和变质的筷子上面可能潜藏着各种各样的有害病菌 ,譬如,可导致感染性腹 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可诱发肝癌的黄曲霉素。 ![]() 点击加载图片 普通的竹制与木制品,保质期一般为3~6个月,过了保质期就应该换新的。 ![]()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些筷子即使没有过保质期,用不久也可能发生质变,特别是竹制与木制品,稍不注意就会变得霉迹斑斑。 所以,哪怕没过保质期,每天使用筷子前,也要注意察看一下: 看它有无变色,是否带有明显的酸味; 表面是否附着有非本色斑点,特别是霉斑; 有无显得很潮湿或出现弯曲、变形; 如果有,则表明筷子已经变质,一定要扔掉,以免病从口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