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研究:头痛与肌硬膜桥是有关系的?

 xyf4345 2020-10-10
今日推荐


10月17日-19日


你有头痛的困扰吗?

不管你是年轻时头发没吹干,年纪大后开始容易头痛;还是天气变化大,出去旅游不小心持续地吹到风,吹着吹着头就开始痛了起来;或是久坐上班族,压力大又需要加班,慢慢地头痛变成每天的日常。研究发现,大约60%的人曾经经历过头痛,每二个人里面就至少有一个人面临头痛问题。

近期研究发现慢性头痛与常见的肩颈酸痛问题,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头部后面的某条肌肉失能,而造成脊髓张力发生改变。

肌肉与神经的关系?

脊髓张力与肌肉?这二者可能会互相影响吗?

过去说到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大抵上是指2种状况:第一种,肌肉与神经并行,分布于我们的身体之中,当肌肉紧绷或发炎挤压神经导致神经压迫;或是第二种,神经支配肌肉,当神经受阻导致肌肉无力。

然而近期解剖研究发现,我们的身体之中有一条肌肉,会直接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

而这条肌肉的位置,就位于头的后方、后脑杓底下与脖子交界处的–枕下肌群。而连接枕下肌群〔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和头下斜肌〕与脊髓外层硬脑膜的结构则被称为:肌肉硬膜连接桥/肌硬膜桥

在2014年的这篇文献中「The cervical myodural bridge,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Dennis E. Enix等学者用显微证实中间的关联性,并推测「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对于头部的动态稳定、脊髓的张力调整和头部的张力监测有一定的功用。

此外也发现,若「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发生问题,则可能衍生出慢性头痛与肩颈酸痛的问题。

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的运作方式

那实际上,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myodural bridge)是怎么运作的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脊椎是由一节一节所堆叠而成,然而他们并非单纯的圆柱体构造,脊椎的中间有个孔洞,被称为椎间孔(spinal canal),而我们身体最重要的脊髓就从这里穿过。在颈椎中,脊椎孔的矢状面直径约为10 mm,会随着脖子往前弯而增加、往后仰而减少。

颈部后仰的危险性

当头部往后仰时,不仅会让脊椎孔空间变小。研究发现,大约有6%的人,在颈部往后仰、头部往上看的同时,会引起脊髓后方与脊椎之间的韧带–「黄韧带」产生皱褶,进而往前挤压到脊椎孔,压迫脊髓;抑或是直接让脊髓的表层–「硬脑膜」产生皱折,进而影响到脑脊髓液流动的完整性。

肌硬膜桥张力维持避免皱褶。当头往后仰时,如果枕下肌群〔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和头下斜肌〕适时的收缩,就可以借助肌肉硬膜连接桥的张力,进而让黄韧带与硬脑膜在脖子后仰的情况下,防止产生皱折并稳定脊髓。

此外,枕下肌群不仅富含神经支配也拥有较高的肌梭密度,(肌梭在肌肉中专门负责监测肌肉张力的本体感受器),举例来说,枕下肌群中的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每公克的肌肉有分别为242和98个肌梭;相比之下,斜方肌和背阔肌则仅仅只有2.2和1.4,因此也有人认为枕下肌群可以监测硬脑膜的压力,并借助反射性收缩稳定硬脑膜。

头痛与枕下肌群的关系

Dennis E. Enix等学者在研究中推测,当枕下肌群与肌肉硬膜连接桥发生问题时,很可能会产生慢性头痛的问题。Fernández-de-Las-Peñas等学者在另一篇研究也发现,当头痛状况越严重、频率越高的情况下,枕下肌群通常也会更加无力与萎缩。(头后小直肌与头后大直肌横切面变小)。

因此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针对枕下肌群的放松和训练,对于头痛的患者会有帮助。

综合以上

肌肉硬膜连接桥是连接枕下肌群〔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和头下斜肌〕与脊髓硬脑膜的组织。对于头部与颈部的稳定、脊髓的张力调整和头部的张力监测有一定的功用。如果这个地方发生问题,则可能发生慢性头痛与颈部后方酸痛的问题。

我们才发现:原来椎体、韧带、肌肉与神经是可以这么直接的互相影响,而并非全然的独立分开的运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