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5部分 热采井套管修改稿-2020.9.27(靖江特钢修改建议)(2)
2020-10-10 | 阅:  转:  |  分享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SH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XXXXXXXX—XXXX?非API
套管和油管采购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采套管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
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本标准未规定的内容应执行引用标准的相关内容。本标准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物资装备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部归口。本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本标准起草人:。非API套管和油管采购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采套管范围本标
准规定了热采套管(含短节)、接箍、接箍毛坯材料及附件材料的交货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采套管(含短节)、接
箍、接箍毛坯材料及附件材料的采购。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份允许偏差GB/T22
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GB
/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
、F、G、H、K、N、T标尺)GB/T2039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
位置及试样制备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GB/T4339金属材料热膨胀
特征参数的测定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GB/T19830
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套管和油管用钢管GB/T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22315
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Q/SHCG18010普通套管和油管的采购技术规范ISO13679套管和油管连接试
验程序APIRP5A3油管、套管和管线管用螺纹脂推荐作法APIRP5C5套管和油管接头评价程序推荐作法APISp
ec5B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APISpec5CT套管和油管APITR5C3套管、油管和用
作套管或油管的管线管的公式和计算技术报告ANSI/NACETM0177H2S环境中金属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实验室
试验ASTME45钢中夹杂物含量的评定方法ISO7539-2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第2部分:弯曲梁试验的制备和使用ISO1
3679套管和油管连接试验程序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术语和定义3.1.1特殊螺纹接头螺纹形状和特征、制造规范、尺寸、接头上紧
及使用性能在API标准范围外的螺纹接头,包括气密封特殊螺纹接头、直连型特殊螺纹接头、非气密封特殊螺纹接头。3.1.2气密封特殊螺纹
接头具有独立径向金属-金属密封面结构设计,并具有气密封能力的非API标准油井管螺纹。3.1.3直连型特殊螺纹接头不带接箍,在管子两
端分别加工外螺纹和内螺纹来达到连接目的的螺纹接头。3.1.4非气密封特殊螺纹接头不具有独立径向金属-金属密封面结构设计,可满足油气
勘探开发特殊应用条件的非API标准油井管螺纹。3.1.5热采套管高温稠油热采环境下使用的套管,在本标准中后缀用H表示。3.2符号
和缩略语H热采套管ksi机械强度单位,1ksi=6.895MPat规定壁厚D管子规定外径d计算内径YSmin
规定最小屈服强度制造方法通则按本标准供货的产品用钢应进行电炉或炉外冶炼,并进行炉外精炼和晶粒细化处理,钢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晶粒细化
元素,如一定量的铝、铌、钒或钛,使钢的奥氏体晶粒细化。不应使用产地不详或质量不明的钢材制造产品。同一到货批每200吨内,炉号应控制
在4个之内,任何的替代或改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购方,并征得购方同意后方可执行。按本标准供货的所有产品应采用无缝工艺制造。未经适当热
处理的冷拔管材产品是不能接收的。其中,套管的生产过程中不得采用冷拔工艺。4.2热处理对于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钢级的产品,应全部采取
淬火+高温回火的方式进行全管体、全长热处理。接箍半成品可单件进行热处理。对于所有经热张力轧制(即张力减径)的管子,若终轧温度高于所
处理钢材的上临界温度(Ar3),且管子经过空冷时,则应认为经正火处理。4.3矫直(Q125)可采用压直矫直机矫直或热旋转矫直,
但旋转矫直终了温度不应低于400℃(752℉)(除非订单上规定了较高的温度最低值)。如果不能采用热旋转矫直方法,产品也可采用冷旋转
矫直,但矫直后必须在510℃(950℉)以上进行应力消除处理。只有在购方与制造厂有协议时,产品才可在冷旋转矫直后不进行应力消除处理
。5材料要求5.1钢级和化学成分5.1.1按本标准供货的钢级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1的规定。5.1.2成品钢管的化学
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222的规定。表1化学成分要求(质量分数,%)钢级碳锰铜钼铬镍磷硫硅最大最大最大最大最大最大最大最
大最大80H0.351.500.250.601.500.250.0180.0100.4090H0.351.500.250.601.
500.250.0180.0100.40100H0.351.500.250.601.500.250.0180.0100.40110
H0.351.500.250.601.500.250.0180.0100.40125H0.351.500.250.601.500.
250.0180.0050.40110H-3Cr0.351.500.250.603.500.250.0180.0050.40130
H-3Cr0.351.500.250.603.500.250.0180.0050.405.2拉伸性能5.2.1室温拉伸性能
按本标准供货的产品应符合表2规定的拉伸性能要求。表2拉伸性能要求钢级屈服强度aMPa抗拉强度MPa断后伸长率%最小最大最
小不小于80H586862≥689按APISpec5CT:2018的7.2.2公式(1)计算90H655896≥724
100H724965≥793110H793999≥862125H8621068≥931110H-3Cr793999≥862130H
-3Cr8961103≥965a对80H和90H,屈服强度应取Rt0.5;对130H-3Cr,屈服强度应取Rt0.65
;其余钢级,屈服强度应取Rt0.6。5.2.2高温规定塑性延伸强度供方应进行高温拉伸试验,试验温度为350℃,此时套管的规定塑
性延伸强度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高温规定塑性延伸强度钢级高温规定塑性延伸强度Rp0.2/MPa不小于试验温度350℃80H50
090H550100H650110H700125H730110H-3Cr700130H-3Cr7505.3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
(J)5.3.1试验结果评价一个试验应包括取自一件产品同一部位的三个试样。三个冲击试样的平均值应等于或大于表4规定的吸收能要求
。此外,仅允许1个冲击试样的吸收能低于吸收能要求,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低于吸收能要求的三分之二。表4冲击性能要求钢级最小冲击
功J0℃10mm×10mm试样横向纵向80H507090H5070100H6080110H6080125H6080110H-3
Cr6080130H-3Cr50705.3.2试样尺寸和取向当无法截取全尺寸(10mm×10mm)横向试样时,应使用表4所列的
尽可能大的小尺寸横向试样。当无法用这些横向试样进行试验时,应使用表5所列尽可能大的纵向试样。表5适用规格冲击试样和吸收能降低系数试
样规格试样尺寸/mm降低系数全尺寸3/4尺寸1/2尺寸10.0×10.010.0×7.510.0×5.01.000.800.55当
外径或壁厚不可能加工出1/2尺寸或更大的纵向冲击试样时,该产品不需进行试验;但制造厂应采用文件化的并经证明其冲击吸收能满足或大于规
定最低要求的化学成分和工艺。小尺寸试样的最低夏比V型缺口吸收能要求应为全尺寸试样吸收能要求值乘以表5中的降低系数。5.3.3试
样序列试样取向和尺寸序列如表6规定。表6试样取向和规格序列选择顺序方向规格第1横向全尺寸第2横向3/4尺寸第3横向1/2尺寸第
4纵向全尺寸第5纵向3/4尺寸第6纵向1/2尺寸5.4淬透性—经淬火+回火产品马氏体最小百分比—名义最小屈服强度≥125ksi
的所有钢级对于每种规格、质量、化学成分以及奥氏体化及淬火组合,全壁厚硬度试验应在淬火后、回火前进行,其作为文件化程序的一部分以证实
充分淬透。这些试验应在产品的本体上进行。平均硬度值应等于或大于由式(1)确定的、对应于最小50%马氏体的硬度值:HRCmin=52
×(%C)+21(1)5.6晶粒度和非金属夹杂物5.6.1晶粒度—所有钢级按本标准供货的所有钢级的产品晶粒度应为7级或更细。5.
6.2按本标准供货的产品的非金属夹杂物微观检验结果限定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非金属夹杂物微观检验结果限定值(μm)硫化物(A)
氧化铝(B)硅酸盐(C)球状氧化物(D)总和粗细粗细粗细粗细≤1.5≤1.5≤1.5≤1.5≤1.0≤1.0≤1.5≤1.5≤85
.7蠕变性能5.7.1套管及接箍材料的蠕变速率应不高于通过式(2)所得的计算值:………………………………(2)式中:—
—蠕变速率,单位为蠕变百分比每秒(%/s);——轴向应力,单位为兆帕(MPa)。5.7.2蠕变试验应按GB/T2039规定进
行,蠕变试验温度为350℃,若客户有特殊要求,最高试验温度不超过400℃。5.8平均线膨胀系数按GB/T4339规定的试验方法,
对套管管体及接箍材料进行25℃~350℃的平均线膨胀系数测试,轴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应不大于1.345×10-5/℃。5.9拉伸弹性
模量按GB/T22315规定的试验方法,对套管管体及接箍材料进行高温拉伸弹性模量测试,350℃时的弹性模量应不大于202GPa。
5.10抗应力腐蚀开裂(SCC)性能按NACETM0177和ISO7539-2的方法B对管体材料取样进行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评价
试验,试验溶液取自用户现场矿化度高或含有腐蚀性介质热采井的采出液,试验温度、压力模拟现场工况条件,加载压力为80%的材料屈服强度,
经720h试验后三个试样均不能发生断裂,采用10倍放大镜观察,试样表面不能产生垂直于表面应力方向的裂纹。5.11材料的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套管(含短节)、接箍和附件所有钢级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按照表8执行。表8材料的检
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试验方法1熔炼化学成分每炉取1个试样GB/T20066化学成分
应采用通常用来测定化学成分的任何一种方法(如发射光谱、x射线发射、原子吸收、燃烧技术或湿法分析方法)进行。但仲裁时应按湿法分析的规
定进行。2成品化学成分每批在两根钢管上各取1个试样GB/T200663室温拉伸每批在两根钢管上各取1个试样GB/T2975
GB/T228.14冲击每批在两根钢管上各取一组3个试样GB/T2975GB/T2295淬透性试验每一文件化程序流程或
热处理作业取1个试样GB/T2975GB/T230.16非金属夹杂物每炉取1个试样ASTME45ASTME45JK评级
图7晶粒度每炉取1个试样GB/T6394GB/T6394注:1、试验批的定义:为来自同一炉的钢、经轧制或作为连续作业的一部分(
或单独作为一批)进行热处理、具有相同规定尺寸和钢级的所有产品。2、高温拉伸:首次供货时或材质变化时,不同规格型号、钢级需提供高温拉
伸性能。3、蠕变性能、平均线膨胀系数、拉伸弹性模量、抗应力腐蚀开裂(SCC)性能:首次供货时或材质变化时,不同钢级需提供质量证明文
件。5.12试验批产品的最大数量本标准中所有产品拉伸、冲击、硬度试验每试验批产品的最大数量按照表9规定执行。表9每试验批产
品的最大数量材料代号1最大数量(支)套管≤6-5/8200>6-5/8100接箍毛坯、接箍材料<9-5/8100≥9-5/860接
箍半成品、短节或附件材料<9-5/850≥9-5/8306尺寸公差、管端和缺陷6.1尺寸公差6.1.1外径6.1.1.
1外径公差套管外径公差:<114.30mm:-0.20mm~+0.79mm;≥114.30mm:-0.2%D~+1.0%D。6.1
.1.2管子外径不圆度管子的外径不圆度应满足表10的要求。表10管子外径不圆度代号1管子外径不圆度<5≤0.8%5~133/8
≤0.6%>133/8≤0.8%管子外径不圆度=2(Dmax-Dmin)/(Dmax+Dmin)×100%(同一截面);Dmax
=实测钢管同一横截面外径的最大值;Dmin=实测钢管同一横截面外径的最小值。6.1.2壁厚按本标准供货的产品壁厚偏差应符合以下
要求:a)管子的壁厚下偏差为-10%t,管子任何部位的壁厚应在规定的偏差范围内;b)管子壁厚不均度≤14%。管子壁厚不均度=2
(tmax-tmin)/(tmax+tmin)×100%。tmax=实测钢管同一横截面壁厚的最大值;tmin=实测钢管同一横截面
壁厚的最小值。c)壁厚测量和记录应对全长进行,自动系统检测覆盖的表面积最小应达到25%。6.2直度6.2.1管子按本标准供货的
产品偏离直线或弦高不应超过下列规定:管体弯曲度不大于套管全长0.15%,但最大值不允许超过17mm。在每端1.52m(5.0ft)
长度范围内的偏离距离应不超过2.54mm(1/10in)。6.2.2接箍毛坯、接箍材料和附件材料直度要求应由购方和制造厂协商,
或者接箍材料和附件材料的直度应能满足成品接箍和附件的加工要求。6.3长度按本标准供货的产品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套管:10.5m
~11.8m,允许5%套管长度可以<10.5m,但要≥9.5m。6.4通径要求每根带螺纹或平端管都应进行全长通径检验。由非管子
制造厂进行螺纹加工的管子,还应在距套管接箍端0.6m(24in)范围内进行通径检验。通径棒尺寸(长度和直径)应符合表11。表11
标准通径规尺寸单位毫米产品和代号1标准通径规最小尺寸长度直径套管<9-5/8≥9-5/8~≤13-3/8>13-3/815230
5305d-3.18d-3.97d-4.766.5管端6.5.1螺纹加工—API螺纹产品螺纹、螺纹测量和检验应符合API
Spec5B的要求。产品端部不应用锤子锤圆但可轻微成型以满足螺纹加工要求。对于90ksi及更高强度的钢级,这种成型应仅当购方同意
时才可进行。除满足APISpec5B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外螺纹中,对于圆螺纹从管端起全顶螺纹最小长度Lc+2扣范围内
不允许存在黑顶螺纹,对于规格小于等于177.8mm的偏梯形螺纹套管,Lc长度范围内不允许存在黑顶螺纹;对于SC、LC套管:锥度:
内外螺纹每米长度上直径增量控制在61.0mm/m~65.0mm/m(0.0610in/in~0.0650in/in)范围内
;螺距偏差:每25.4mm(1in)螺距偏差控制在-0.0508mm~+0.0508mm(±0.0020in)范围内;牙型
高度偏差:牙型高度偏差控制在-0.0508mm~+0.0381mm(-0.0020in~+0.0015in)范围内。管端面倒
角后剩余宽度不小于0.8mm(0.0315in)。6.5.2螺纹加工—特殊螺纹接头应符合供方提供的特殊螺纹接头的螺纹参数、测
量方法和检验准则等的技术要求。6.5.3端部工艺质量所有产品端部不允许有挤压、碰撞和变形等损伤。6.5.4螺纹外观要求起始
扣不应存在内、外翻边;螺纹表面上可有肉眼可见但无明显手感的波纹存在;内、外倒角应在管子和接箍端面上保持360°全圆,不应有飞边和毛
刺,管端面倒角后剩余宽度不小于0.8毫米;在螺纹表面上不应有绒状物和扎手现象,不应存在台肩;e)名义最小屈服强度≥125ks
i的所有钢级套管上扣三角形标记应使用APISpec5CT中第11.2.6条规定的油漆白色带标记代替。6.6缺陷6.6.1
管子和由管子制成的附件所有管子和由管子制成的附件不应有如下所列的缺陷:任何淬火裂纹;可证实使净有效壁厚减小到规定壁厚的90.0%以
下的任何表面开裂缺欠;当无损检验(外观检验除外)时,所探测出的外表面上面积大于260mm2(0.40in2)的任何非表面开裂缺欠;
内、外表面上任何方向上深度大于表12所列数值的任何线性缺欠;位于管体外螺纹部位、深度大于规定壁厚的10%的内表面上的任何非线性表面
开裂缺欠。6.6.2非管子制成的附件材料、接箍毛坯和接箍材料6.6.2.1所有非管子制成的附件材料、接箍毛坯和接箍材料不应有
任何淬火裂纹。6.6.2.2所有接箍毛坯和接箍材料外表面不应有深度大于制造壁厚的5%或可证实其外径或壁厚减小到规定公差以下的任
何表面开裂缺欠,或应明确标示出这类缺陷。同时满足6.6.1c)的要求适用。表12线性缺欠的最大允许深度钢级深度与规定壁厚比外表
面缺欠内表面缺欠<90ksi的所有钢级10.0%10.0%≥90ksi的所有钢级5%5%6.7接箍螺纹加工6.7.1API螺
纹接箍螺纹的加工、测量及检验均应符合APISpec5B的要求。不应用扩径的方法使接箍达到对具有API螺纹的接箍所要求的螺纹锥度
。此外,对于SC、LC套管还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锥度:内外螺纹每米长度上直径增量控制在61.0mm/m~65.0mm/m(0.06
10in/in~0.0650in/in)范围内。螺距偏差:每25.4mm螺距偏差控制在-0.0508mm~+0.0508mm(±0
.0020in)范围内。牙型高度偏差:牙型高度偏差控制在-0.0508mm~+0.0381mm(-0.0020in~+0.00
15in)范围内。螺纹镀后紧密距应能满足APISpec5B在镀前的要求。如超出范围但其他螺纹参数满足要求,则是否接收使用由购
方决定。6.7.2特殊螺纹应符合供方提供的特殊螺纹接头的螺纹参数、测量方法和检验准则等的技术要求。6.8无损检验(NDE)--所
有钢级所有管子和附件采用全管体、全长范围的超声波探伤,还应采用下列至少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漏磁检验、涡流检验、磁粉检验等。管端探
伤盲区可以切除或逐支人工或自动超声波探伤。管端探伤盲区可以切除或逐支人工或自动超声波探伤或磁粉探伤。接箍磷化或镀铜前进行湿磁粉方法
检测。无损检验方法和检验等级依据表13和表14,人工参考缺陷参照APISpec5CT表C.44执行。表13管体、接箍毛坯和
附件材料无损检验方法汇总表产品钢级外观检验壁厚验证超声检验漏磁检验涡流检验磁粉检验a所有所有RRCBBBR—要求检验B—除用超声方
法检验内、外表面外,还应至少再使用一种方法C—应使用超声方法检验内、外表面a允许用磁粉方法进行端部区域检验。允许用磁粉方法结合其
它管体检验方法进行管体外表面检验。允许用磁粉方法进行接箍毛坯外表面检验,全长磁粉方法检验的接箍毛坯不再要求检验全长壁厚,但要求对两
端进行机械式壁厚测量。表14验收(检验)等级材料钢级外表面缺欠内表面缺欠纵向横向纵向横向管体<90ksi超声检验L3L3L3L
3第2种方法L3L3L3L3≥90ksi超声检验L2L2L2L2第2种方法L2L2L2L2接箍毛坯所有钢级L2L2L3L3附件材料
应按管体处理7使用性能要求7.1通则套管常温使用性能可以参照本标准所述与API钢级等效对应关系中APISpec5CT钢级
按照APITR5C3所推荐的使用性能使用。对于未列出的钢级、规格和特殊扣螺纹连接形式套管的使用性能,将按照合同中的具体钢级、规
格和扣型一并提供给用户详细的使用性能数值。建议先要求各厂家提供各钢级350℃下的高温强度衰减比例,再在标准中进行规定。购方与制造厂
应签订技术协议做出规定,或其使用性能参数满足以下要求:对于API钢级和规格套管,其管体使用性能应满足APITR5C3要求。
对于非API钢级和非API规格的套管的管体使用性能参数,应满足根据APITR5C3相关公式的计算结果要求。气密封螺纹应满足第
7.3条的规定,直连型、连接效率不足100%的非标准接箍外径等特殊螺纹接头套管的使用性能应满足制造厂的技术规范及与购方签订的技术协
议要求。对于带“H”热采井套管,其耐热值应满足制造厂与购方已签订的技术协议要求。制造厂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应对残余应力进行有效控
制。在提供耐热试验结果的同时,当购方有要求时,制造厂应提供环切法残余应力的检验结果。7.2抗粘扣性能对于特殊螺纹接头,参照API
RP5C5或ISO13679要求进行抗粘扣性能评价试验,套管螺纹应能经受3次上/卸扣后不发生粘扣而影响螺纹配合的现象。对于
API螺纹接头,参照APIRP5C5或ISO13679要求进行抗粘扣性能评价试验,套管螺纹应能经受3次上卸扣后不发生粘扣而
影响螺纹配合的现象。7.3复合加载条件下的实体性能除直连型、连接效率不足100%的非标准接箍外径等特殊螺纹接头外,对金属-金属气
密封螺纹接头应满足以下要求:a)螺纹接头连接效率应达到100%管体;b)套管螺纹接头压缩效率≥60%管体;c)螺纹接头抗内压
效率应达到100%管体。7.4若需试验验证,按照APIRP5C5或ISO13679标准试验方法执行a)经济型气密封螺纹:适
用于涪陵及类似地区页岩气开发的低成本气密封螺纹,至少满足ISO13679-2002CALⅡ级评价试验(含弯曲载荷)要求;b)标准
型气密封螺纹:适用于储层压力较高的天然气勘探及开发井用气密封螺纹,至少满足ISO13679-2002CALⅣ级评价试验要求;c
)非常规气密封螺纹:适用于侧钻井、超深复杂地层段的特殊间隙接箍、直连型等专门设计的气密封螺纹。供方和购方协商适用性试验要求。8
静水压试验应按APISpec5CT10.12要求逐根进行静水压试验,静水压试验稳压时间≥5s,静水压试验压力应按照APIS
pec5CT10.12.3试验压力公式计算,最大试验压力69.0MPa。带接箍的管子静水压试验压力取管体静水压试验压力、接箍静
水压试验压力及接头泄漏压力三者的最小值。供货方应保存水压试验记录,并根据采购方需要及时提供水压试验记录。9拧接要求制造厂应提供
工厂及现场上扣扭矩范围、上扣位置范围、所用的螺纹脂厂家、螺纹脂型号及摩擦系数,螺纹脂应满足APIRP5A3要求。工厂端应使用热
采套管专用耐高温螺纹脂,适用温度要高于350℃。应保存好工厂端的上扣记录,并根据购方需要及时提供相关数据。10标记与涂层10.
1标记标记应按APISpec5CT标准规定执行,单位采用公制,标记应清晰牢固。每一批次产品除规定标记外,应标明合同号及管号
以便于购方进行管理和追溯。125ksi及以上钢级产品不允许打印标识,但采用不连续的低应力的方式除外。10.2涂层除订单另有规
定外,管子和接箍应有外涂层,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生锈。宜采取措施使涂层光滑、致密,并尽可能不脱落。涂层能保护管子在露天条件下至少存放6
个月不出现锈蚀现象。存放时间较长出现片状剥落或连续麻坑等锈蚀时,应进行评估判定。11文件11.1电子媒介由电子数据交换(E
DL)传输系统打印的或使用该系统电子形式的材料试验报告、合格证或类似文件,应认为其与出具证书机构打印的副本具有同样的效力。EDL传
输的文件内容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并符合购方与制造商之间的任何现有EDI协议。11.2合格证内容制造商应提供所用交付产品的合格证书
。除了LCD数据外,证书应包括一份声明,表明产品已按本标准制造、取样、试验和/或检验,并证实符合这些要求。11.3合格证要求每个
项目的合格证至少包含以下信息:a)制造产品所引用APISpec5CT的版本及修订日期。b)按照APISpec5CT第5.
7节的炉号或批号标识可追溯性。c)规定直径、壁厚、钢级、制造方法和热处理形式。d)对于每批淬火+回火的套管(接箍毛坯和接箍材料除外
),文件化热处理程序所允许的最低回火温度。e)给出本标准限定值或要求报告的所有元素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比表示)的化学成分(熔炼、品、
控制和最终复验)分析结果。f)本标准要求的所有拉伸试验数据,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应注明试样的类型、尺寸和取向。报告应给
出所采用条形试样的名义宽度,或者所采用圆棒试样的直径和标距长度;当采用全截面试样时,应予以说明。g)冲击试验结果包括:1)试验依据
;2)试样的尺寸、位置和取向;3)名义试验温度(即实际试验温度);4)每个试样测得的吸收能;5)每个试验的平均吸收能;h)硬度试验
结果(包括洛氏硬度值和平均硬度值、试验类别和判据、试样位置和取向);i)晶粒度和用于测定晶粒度的试验方法;j)非金属夹杂物等级和用
于测定非金属夹杂物的试验方法。k)最小静水压试验压力和持续时间。l)所采用的无损检验方法(超声、电磁或磁粉)、验收等级、所用参考标
样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所用人工参考标样的类型和尺寸。m)接箍的合格证(例如,机紧上扣)应包括材料试验结果、检验结果、符合柠接要求的声
明和可追溯性标识。n)购方要求的其他补充试验结果。11.4记录保存本标准要求保存记录的试验和检验如表15所示。此类记录应由制造厂
保存,并且自购买之日起三年内,若购方有要求,应能从制造厂获取这些记录。表15记录保存要求参考条款APISpec5CT化学成
分熔炼分析成品分析10.3.110.3.2机械性能炉批控制拉伸试验产品拉伸试验产品冲击试验硬度试验淬透性试验(名义最小屈服强度≥
125ksi的所有钢级)晶粒度(所有钢级)非金属夹杂物等项目10.4.27.2、10.4.77.4、7.5、7.6、10.77.7
、7.8、7.9和10.67.10、10.97.11、10.8接箍上紧接箍上扣扭矩记录螺纹脂制造厂质量检测报告接箍试验8.148.
149.3静水压试验试验机记录图试验10.12.110.12.1制造厂质量证书所有要求试验的结果校准14.3各种12包装与运输
12.1同一批管的每捆包装支数应一致(该批的包装尾料除外)。12.2装卸前应用专用工具拧紧内外螺纹保护器,螺纹保护器应符合
APISpec5CT附录I的要求。12.3应采用专用吊装带平稳吊装。12.4装车时接箍端应统一装在车辆或车皮的一端。12.5
所装油套管应固定牢靠。超长的管子,应在中部增加一道捆绳。12.6卸车时,不得直接从管架车上或车皮上滚下,应逐捆平稳吊卸,防止撞击;
用人工卸管子时,要搭牢坡道,逐根依次卸下,控制管子下放速度,防止碰撞。12.7用专用机械在场地内部装运管子时,每次装卸套管不应超过
10根,油管不应超过20根,并做到轻装轻卸,避免碰撞。12.8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避免过度磨损、碰伤和纵向疲劳裂纹等运输疲劳的发生;避免接触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12.9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碰伤或划伤管子应单独存放,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3贮存13.1贮存场地要求13.1.1场地应是硬化地面,应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草。13.1.2贮存场地附近,应无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13.1.3贮存管架顶面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管架应有三条以上架墩,架墩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墩脚坚实。13.2堆垛要求13.2.1管子应按不同规格型号、钢级分类堆垛,并戴好螺纹保护器。13.2.2堆垛的每层管子间至少应有三处均匀的隔离垫木或垫杠。垫木、垫杠与管子成直角,并位于架墩正上方。13.2.3在每层中,管子交错排列时,相邻管子错开大约一个接箍的长度。13.2.4为了安全,并易于检验和装卸,堆垛高度不超过1.6m或层数不超过5层。13.2.5每层管子的两边应卡紧挡牢。13.2.6由井场回收的管子,应专垛存放,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检查修理并作防腐蚀处理后,方可返回各类专垛中。14检验与验收14.1本标准未做规定的条款,参照APISpec5CT、APISpec5B及制造厂提供的特殊螺纹验收标准执行。14.2制造厂应及时提供产品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第11条的要求。14.3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按照双方制定的技术文件执行。15驻厂监造购方有权派人或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套管进行驻厂监造,制造厂应提供必要的条件,成品套管有驻厂监造人员的相关认可手续方可发货。购方开展驻厂监造工作后如出现质量问题,并不能免除或减少制造厂责任。16售后服务制造厂应向购方提供管子使用技术手册及套管下井操作规程,当购方需要时,提供套管下井技术服务。当购方要求时,制造厂应向购方提供技术培训和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XXXXXXXX—XXXX1
献花(0)
+1
(本文系dahaishijie...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