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月亮 来源公号:李月亮(ID:bymooneye) 假期转眼就结束了 这两天,全国网友都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后备箱,每一个,都被爸妈塞得满满当当。 南瓜,香油,绿豆,大葱,糖蒜,笨鸡蛋,新蒸的花卷,现磨的面…… 而就是这样简单淳朴的照片,就揭开了极大部分中老年人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因为这些零碎的东西,反而表现出父母们对子女们满满的爱。 有网友说:
其实,所谓父母,就是那个“竭尽全力给子女全部,还生怕不够”的人吧。 一车的土特产,也是一车的不舍和挂念。 孩子大了,要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但父母们老了,跟不上了,只能让这一车食物,跟着孩子去异乡,让他感受到家在,爸妈在。 说来真是心酸,那个曾也年轻力壮,曾为家庭和子女遮风挡雨的人,如今体衰力薄,遮不住他们世界里的风雨了。 但他们仍然本能地,想为子女们做点什么,把他们返程的车塞满,就是他们的安全感。 01 昨天笔者还看到一个图,很感慨。 一个黑龙江的老爷爷,习惯在台历上记事。孙女无意间发现,10月1日那天,他写的是: “孩子们都回来了,9人”。 简单几个字,却看得人泪目。 人年纪大了,格外盼团圆。无论贫贱富贵,凑在一起,便是幸福。 可惜相聚太短。好像昨天才笑盈盈进门,今天已经要提着包离开。 那个好不容易盼来你的人,又要满怀不舍地送你走。 他们站在车外,假装平静地挥手告别,努力用微笑,掩饰浓浓的失落。 袁泉有一次说: 离别真的非常痛苦。 我记得以前每次要离开家,提前一个多礼拜,我妈跟我爸就坐在楼道里敲核桃,敲一大袋子核桃,包好给我带着。 那段时间,我们都在努力掩饰离别的伤感。 我爸是个做事要有充足提前量的人,所以他总会很早就把我送上火车,其实离开车可能还有20分钟。 那20分钟就很难熬,我不敢看他们,直到火车缓缓开动,才敢转过头冲我爸爸打个招呼……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不管是已经退休的中老年朋友,还是正在上班的年轻人。 02 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缘分 并不长 我们在一次次艰难的告别中,越走越远。 父母也在子女离开的日子里,偷偷地变老了。 每次回家,年轻人或许会发现,他们父母的背更驼了,头发更白了,耳朵更背了,反应更慢了。 有时真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别再让他们变老了,可惜时间从来不听话。 之前网上有一个“用A4纸算时间”的图,很让人惊心,你可能也看过。 如果一个格子代表一个月,30岁的人生是这样的: 如果他一个月见父母两次,那么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只有这么短: 假如他们一年只见一次面,结果就是这样: 生命如此短暂,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缘分,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 在一篇写“返程的后备箱”的文章后面,笔者看到了一个读者伤感留言:妈妈以前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妈妈现在不在了。 真是难过。 妈妈在的时候,我们往往也不觉得那一车南瓜黄豆有多好。 但当她再也不可能给你装一粒黄豆,你才会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悲伤。 那不是世界上少了一个不起眼的老人,而是儿女的很多感情没了寄托。 03 前阵子,一个读者阿姨给笔者留言,说她退休之后,格外感到孤独,经常一个人起床,不知做什么好,感觉空气都是闷的。 她儿子工作特别忙,一般一个月只回家一次,每次也都是放下包匆匆吃一顿饭,就又背上包离开了。 她有很多话都还来不及说,他的车就开走了。 有时她会想给儿子打个电话,又怕打扰他工作。 她特别怀念孩子小时候,每天围着她“妈妈”“妈妈”地说这说那…… 这可能是很多老人的生活状态。 出门一把锁,回来一盏灯,没什么人说话,更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出去买一把小葱,一个星期还没吃完。 有的老人一个人住,连澡都不敢洗,怕滑倒了,起不来。 知乎上有网友讲她的姥姥和姥爷: 我小时候,姥姥、姥爷已经很老了,他们为了省电,屋里不开灯,两个人静默地坐着,谁也不说话。 后来,姥爷得了老年痴呆,走了。 第二年,姥姥也去了,糖尿病综合症。 他们没和我讲过是不是孤独,我只是能感受到,他们越老,活的就越不好。 是的,世上第二件残酷的事就是:人越老,活的就越不好。 身体衰弱,头脑僵滞,生活枯燥,身边没人,内心孤独…… 他们开始特别需要孩子,但他们不肯说。 中国式父母,都有一种超强的自觉,就是“不能给孩子添麻烦”。 04 他们宁可撞死 也不愿变成儿女的负担 笔者邻居阿姨去年被车撞了,挺严重,当时就躺马路上起不来了,住了一个月院才好起来。 后来我问她,那天躺在马路上时,心里在想什么。 她说:我就求老天爷啊,千万别让我瘫痪,别变成孩子后半生的负担。 她女儿在一边说:瘫痪我就伺候你呀。 她哼了一声:我宁可直接撞死。 这就是中国的大多数父母。 不管多难,他们都希望自己扛过去。他们宁可撞死,也不愿变成儿女的负担。 他们在儿女们不需要的时候,会自觉地开启隐身状态,生怕给你添麻烦。 而做儿女的,也常常忽略了,他们其实活得不太好。年轻的儿女们也总觉得那是自然常态,随他们的意就好。 对此,作为专业专心为老年人群服务的新老人小编想说: 年轻人就算不能阻止年迈的父母们衰老,也起码可以让他们活得更好些。 比如,经常回家看看他们,陪他们说说话,他们的日子就更有活力。 每天打个电话,给他们讲讲你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就有寄托。 别以为这都无关紧要,他们是真的需要。 请在父母们最衰老虚弱的时候,给他们撑起一片天,因为这些已经走向老年逐渐佝偻的人,曾是那么拼了命地,把最好的给你们。 最后点个【在看】吧,让更多人看到此文,让天下所有老人,都能幸福安康,都能被善待。 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解读情感,透视人性,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你要活成一束光》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bymooney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