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能源行业

 陈长涛 2020-10-10

光伏行业是一个具有长期收益的行业,行业空间巨大,龙头竞争优势开始稳固。

光伏在能源行业里面处于弱小的存在,但随着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光伏行业装机量一直在提高,所以需求从来都不是研究的重点。

这么好的行业初期却从未走出过长期稳定增长的龙头企业,企业死了一批又一批。

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经常出现先发者的竞争优势迅速消失。行业表现为领先者市占率没有提高,没有定价权,甚至先发者为了维持领先拼命往下游一体化,最终陷入重资产负循环面对新技术浪潮无力转身

糟糕的行业基本面令主流厂商对主营业务自顾不暇,哪里有精力和能力探索新工艺?等到需求恢复之后,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技术全面替代主流传统技术。这个行业投资沉没成本令人窒息。这个行业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容不得一丝得松懈。

光伏历史的三次变革

第一次是尚德英利成立MW级光伏组件生产线

第二次是保利协鑫突破冷氢化工艺占领硅料市场

第三次是隆基股份推动单晶硅片降本替代多晶硅片。

这三次分别对应光伏产业链三个环节组件、硅片和硅料的大幅度降本实现大规模制造推动发电成本迈向平价。

从德国推出光伏补贴的十五年以来,光伏行业总体规模扩大了千倍不止。即使如此光伏在全球的能源占比依然只有个位数。数年前石油巨头们做过全球能源展望,未来几十年光伏将取代煤炭石油当中的一个成为主流能源,换言之,光伏行业的高成长性还将维持很久。

成长性还体现于产品效率和成本,十年前光伏电池效率不到15%,今天的量产效率接近23%;十年前光伏组件价格4欧元,今天的价格不到2RMB。根据十几年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技术路线图,光伏行业效率和成本的发展依然快速推进,越高效的产品成本越低,因为单位面积的能力输出增大。这一切刺激光伏发电的规模增长千倍以上,成为全球主要的清洁能源之一。

这是一个充满着毁灭性创新的行业。类似于半导体,光伏也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行业。区别于技术驱动半导体的效能,技术不但驱动光伏的效率也降低光伏的成本,成本对于光伏更为重要,因为光伏要替代火电。主要技术工艺相对确定的半导体近十几年并未出现格局变化,光伏领域十年以来三波周期都是因为毁灭性创新,所谓毁灭性是指新工艺摧毁竞争路线实现垄断,竞争路线的固定资产没有未来价值

每一波创新周期走出来的领先者都是非主流的外来者,英利是贸易商,保利协鑫是热电厂,隆基股份是尚德三线供应商,通威股份是饲料供应商。主流厂商被颠覆不难理解因为上一波投资的巨量沉没成本捆住了他们难以动弹,拥抱新工艺左右为难,所以规模越大的主流厂商被颠覆的概率越高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光伏行业的颠覆性技术进步太快,企业始终面临两难局面,不做大规模没有未来,做大规模以后难以转身。

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现状,下一个技术爆发点到底是谁?

相对稳定的是硅片和硅料。保利协鑫和隆基股份突破了工艺瓶颈,突破瓶颈意味着这些领域越来越趋近于钢铁的传统中游制造业属性。

虽然缺乏弹性,但是经历一轮又一轮吞噬超额收益之后将最终形成市占率的巨无霸。突破工艺瓶颈不代表竞争结束,隆基股份开创性地打开了单晶替代多晶的发展空间,这是一场更大规模技术创新的前奏。未来几十年光伏最重要的创新是N型结构对于P型结构的替代。

成长变化的是电池和组件。基于N型对P型的毁灭性创新将爆发于电池和组件环节,这是过去十年唯一没有突破的领域。

2009年光伏行业因为欧洲的大面积补贴而飞速发展,硅料一吨难求。在堪比毒品的超级利润刺激下,冷氢化西门子法、金属硅、废硅回收和非晶薄膜等等路线竞相绽放。突然有一天从事热电业务的保利协鑫宣布冷氢化西门子法将硅料成本砍半,奔放的赛维LDK继续豪赌传统硅料产能,灵活的天合光能悄悄地扔掉2亿预付款抽身走人。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保利协鑫股价从0.32港币涨到5.1港币涨幅1500%,豪放的LDK破产重组,天合光伏轻装上阵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下游老大。

2013年同样的故事再次演绎,突破金刚线和直拉单晶技术的隆基股份给我画了一条优美的降本路线图,目标直指份额超过80%的多晶。

一家三线小企业能够颠覆行业吗?彼时多晶巨头保利协鑫疯狂向下游扩产电池组件,被保利协鑫打得抬不起头的隆基股份苦苦探寻下游接受单晶产品的各种路径。

效率成本优势是硬道理,最终隆基笑到了最后,股价从1块涨到26块涨幅2500%。保利协鑫陷入庞大的多晶固定资产难以转身。当时不看好单晶路线的晶科能源成为今天扩产单晶硅片和PERC最积极的厂商。

历史走到了今天,隆基股份疯狂地扩张单晶下游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沉寂了十年,新得技术又出现了,颠覆性的HIT路线的成本在快速下降,宣布大规模涉足这一领域的是一家山西煤炭上市公司,叫做山煤国际。不知道能否成为巨头,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无论是冷氢化硅料还是金刚线切单晶硅片,以及电池片的未来工艺,这些早已存在。

从十年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技术演进图来看,光伏的效率排序:异质结(multijunction)>单质结(single-junction)>多晶电池(crystalline si)>薄膜电池(thin-film)。产业层面的两次跳跃间断点完美体现这个效率路线。市场认为光伏新技术层出不穷,难以辨识真伪。根据第一性原理,这个效率路线图是无可争辩的,背后是材料学的科学逻辑。上帝早已安排光伏技术的未来,即异质结技术,独有的复合材料结构以及可观的效率潜力。

硅料替代薄膜和单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的过程为异质结替代单质结做好了产业铺垫,因为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基底是N型单晶硅片,P型单晶制备工艺可以转化为N型工艺,所以当P型单晶硅片全面替代P型多晶硅片的时候,宣告N型结构替代P型结构的开始。异质结代替PERC也是必然。

下一个技术节点或许是异质结(HIT)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广阔的改进空间和材料延伸性,具体原因不再详述。无论是哪种技术,组件电池都是晶硅技术的下游终端,未来只有专业化没有一体化,避开一体化的双刃剑。大于硅料硅片N多倍市场的电池组件将提供未来厂商无限的成长空间。

PERC这几年的大规模扩产成就了 捷佳纬创 和 迈为股份,即使PERC近十倍的扩产规模也没有让他们再现当年精工科技的辉煌业绩。无论是210还是166的要求都来自于厂商的指导。牛逼如HIT设备商梅耶博格,REC成功量产的新加坡生产线也有50%归功于REC高水平的现场工程师。

这在半导体领域也有印证,市值最大的公司是厂商TSMC,而非设备商AMAT,设备商提供通用机型,厂商完成产品竞争力的最后一跃。

硅料的技术迭代稳定硅料行业的竞争格局。今年以来海外硅料厂纷纷停产,通威、大全和协鑫等等厂商的市场集中度超过70%,硅料价格的波动率显著下降。

硅片的技术迭代正在稳定硅片行业的竞争格局。今年多晶硅片的市占率降到20%以下,随着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上机数控等厂商产能的大规模释放,前几位单晶硅片厂商的市占率接近70%。

4月以来单晶硅片价格暴跌,此次产能周期拐点引发暴跌的价格将在今年下半年接近硅片的长期价格中枢2.3RMB左右,以后随着波动率的收敛,硅片价格将缓慢下降。

硅料和硅片都发生了技术迭代,电池片依然悄然无息。正是这种悄然无息导致电池片的行业依然分散,面对硅片的产业链博弈始终没有话语权。从货值计算,电池片的市场容量接近硅片两倍,单位利润率水平不及硅片的1/3,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基于N型结构的电池及HIT组件路线将点燃第四次光伏创新周期,很可能是十年以来最大一次创新周期,因为电池和组件的市场空间远远大于硅片和硅料。未来领先者的市值也将超越以往的龙头,他们同样来自于主流视野以外。

这也部分解释为何基于P型结构的PERC只是一个中间态产品,包括PERC+和TOPCON等等都是对原有P型工艺路线的修修补补,修补越多沉没成本越高转型越难,这意味着即使短期有业绩长期杀估值。准单晶的失败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也有声音说HIT是方向但是没有那么快,未来两年主流的依然是PERC。确实是这样,因为一个新的技术完全替代原来的技术路线需要突破两个因素,一个技术成熟,一个成本比老技术要低。这个也解释了煤炭未来十年依然存在,市场对煤炭股的估值就是10倍PE上限 ,大部分都是5倍PE。

我们再来讲讲曾经的扛霸子保利协鑫 和现任的总舵主隆基股份

保利协鑫研发冷氢化硅料技术的同期,有金属硅技术路线和非晶薄膜技术路线,三条路线相互竞争相互替代。

首先突破工艺瓶颈的保利协鑫迅速从5000吨规模扩大到60000吨规模,规模化优势关闭了金属硅路线和非晶薄膜路线的未来,所以钧石能源将自己的薄膜设备打包卖给汉能太阳能,正泰光伏和新奥能源等等企业纷纷关闭投产不久的薄膜生产线。

做大做强之后的保利协鑫依托硅料的垄断优势,顺势往下游扩产多晶电池和组件。坦白地讲,一体化巩固自身竞争优势的做法符合逻辑,但是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同时协鑫,忽略了技术路线的发展,多晶当时确实是物美价廉,但是存在一个上限,这个上限就是多晶的发电功率被限制死了,当时单晶成本虽然高出多晶50%,随着技术发展,单晶成本下降很快,而且单晶的转化效率快速提升到23%+。 多晶已经在20%左右多年提升无望,而且提升的成本越来越大,已经无力和单晶竞争。

趁着保利协鑫花大价钱大举布局多晶下游的时候,隆基股份推进单晶硅片降本替代多晶的战略,当单晶性价比比多晶出现优势的时候 ,意味着光伏的老大位置不保,后来大家也看大到了了,隆基市值2000亿,协鑫只有隆基的零头了。

面对单晶渗透率的上升,保利协鑫的竞争手段是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升级为准单晶,因为协鑫的沉没成本庞大到难以转身。当时隆基股份体量不及保利协鑫的十分之一,这些不利因素在行业趋势面前都不是问题。三年之后的2016年单晶硅片市占率超越多晶硅片,七年之后的2020年预计单晶市占率超过80%。隆基自然成为了老大。

我们先来分析下失落的保利协鑫做错了什么!!!

保利协鑫推动冷氢化技术替代薄膜的商业化。在冷氢化硅料替代薄膜的时间段2009-2011年,保利协鑫的区间最大涨幅425%(2009年6月光伏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底部在2010年4月,顶部在2011年5月)

2009年光伏资产装入保利协鑫之后,由于电力业务大幅下滑,2009年收入业绩大幅下滑,股价跌到1.4港币。经历2010年业绩暴增之后业绩增速放缓,之后出现连续负增长,收入和利润水平没有回到2010年的高点。

2009-2011年的硅料替代薄膜的阶段,公司业绩出现爆发性增长,匹配技术周期的特征。虽然后来保利协鑫大幅扩产多晶硅片,也没有重现这个替代阶段的业绩趋势。

保利协鑫领先突破冷氢化工艺扩产硅料然后顺势开始往下游延伸多晶硅片。

硅料从2012年6.5万吨到2016年7万吨,扩产不到10%,今天产能扩张依然不到100%。多晶硅片从2012年8GW到2016年18GW,扩产125%。同期硅料和多晶硅片价格大幅下跌。硅料从40USD跌到10USD,多晶硅片从2USD跌到小于0.3USD。保利协鑫的扩产速度远落后于价格下跌速度,所以经历了2009-2010年技术周期之后,公司的收入利润和ROE大幅下降。

参考保利协鑫硅料领域的竞争对手永祥多晶硅(通威股份)的扩产速度。公司从2014年才起步,目前产能和保利协鑫基本相当,未来的远期规划超越保利协鑫的规模。也就是说保利协鑫没有保持自己在硅料技术周期的竞争优势,被后来者居上。

硅料的替代周期在保利协鑫报表上只体现了三年,隆基股份受益单晶替代的时间更长。

实际情况是2012年之后保利协鑫的精力放在多晶硅片领域。这导致了2012年之后保利协鑫的硅料扩产速度显著放缓,丢失了自己的在硅料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了通威股份等后起之秀机会。如果保利协鑫以2009-2011年的势头专注于大规模扩产硅料,那么今天协鑫的硅料产能在20万吨以上,占据全球硅料市场半壁江山,ROE的收益率和稳定性应该好于目前的现。

当年保利协鑫为什么不做单晶硅片?

我一直觉得很好奇,明明看到了危机就是为啥不改呢?我觉得原因可能如下:

1)一体化的反面。2013年-2015年隆基股份埋头降本的时候,保利协鑫在全力建设体量庞大的组件和电池产能,而这些并非其专长而且花费了巨资。当2015年单晶启动大规模扩产的时候,保利协鑫为了保障下游多晶组件和电池的硅片供应,更加无暇探索竞争路线。更糟糕的是,当多晶组件销售不畅的时候,无法消化内部的硅片产能,协鑫只能向外抛售库存,雪上加霜。

2)协鑫为什么不主动降价打击隆基股份?得到的答复是价格挺好,大家一起赚钱多好呢。2013年隆基股份李总反思说2012年我们降价反应太慢,丢了市场份额,以后得先降价抓住主动。

我们再来讲讲光伏王者隆基股份哪里做对了

从2013年隆基股份开始推进硅片降本至今,隆基股份的区间最大涨幅3500%

2013年隆基股份扩产降本推动单价替代多晶,2014年收购乐叶光伏切入组件领域,隆基股份的收入和业绩保持在高增速的状态,除了2018年531国内市场崩溃导致的下滑。

隆基股份领先突破单晶硅片工艺扩产硅片然后涉足组件领域,然后再进入电池领域,同时为了保持硅料的稳定供应,也进入了上游的硅料领域。

从2014年至今隆基股份的单晶硅片产能从不到5GW增长到今年年底65GW(可能接近80GW),增速超过1000%。组件产能从2015年起步扩张到今年销售目标20GW,也是十倍左右的增速。同期的竞争对手,除了中环股份在2018年的单晶硅片产能15GW勉强达到隆基股份的一半,其他厂商的产能无法与之匹敌。2013年至今单晶替代多晶的技术周期最大的受益者是隆基股份,公司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轮趋势。

作为十年以来最优秀的光伏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隆基股份的竞争优势。

隆基股份的PB从1X到10X,回到2.5X,再冲破7X,现在稳定在2.5X。第一个阶段1X到10X是公司降本和首次大规模扩产的过程。公司在2013-2014年推进单晶降本,缩小与多晶的成本差距。2015年3月公司首次再融资20亿获批,公司扩产规模对应的单晶硅片盈利预期推动市值涨到490亿。随着硅片产能的释放,如何消化成了当务之急,公司坦言下游电池客户都是多晶用户,没有人愿意用单晶。

终于有一天,董事长决定跳过电池做终端组件,直接面对下游客户。2014年底乐叶光伏被收购,大规模组件扩产开始,伴随着领跑者计划对单晶的倾向性支持,单晶替代多晶的局面完全打开。2013年单晶多晶比例是2比8,2020年多晶的占比不到20%,基本被单晶替代完毕。

公司的非硅成本从2014年接近3.5RMB降到今天不到1RMB,降幅超过70%。单晶和多晶的成本差距大幅度缩小,单晶更高的效率带来更高的溢价推动单晶渗透率的大幅度提升。年化增速超过15%的光伏行业,年化增速超过30%的单晶行业,年化增速超过50%的隆基股份,这是一个典型的好行业、好领域和好公司的组合。

公司上市以来直接融资额147亿,上市以来的归母利润额135亿,也就是说公司的利润额不及融资额,虽然这一点被市场多有质疑,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巨额的无成本直接融资推动隆基股份产能释放成本下降,推动单晶行业在过去7年成功颠覆多晶行业。

今天看财务表现,组件业务成了发挥单晶优势的高弹性武器,这种极致武器的威力远超市场预期。组件是隆基做大做强的重要的一环,目前组件的营收已近是公司第一大业务。组件顺势消化了自己的硅片产能,给了行业做榜样。

隆基股份的单晶硅片工艺积累了近十年,组件业务从2015年才开始布局,四年之后的2019年组件的毛利额已经和硅片的毛利额相差无几。组件具有投入少、产出快和单位销售额更大的特点,这些经营弹性意味着隆基股份通过组件给硅片业务加杠杆,将单晶替代多晶的盈利潜力发挥到极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中环股份等等竞争对手的单晶硅片产能尚未崛起的时候,整个光伏产业都是隆基股份的产业链,这些PERC厂商都是给隆基股份打工的配角,并不具备产业议价能力。

正是因为隆基选对了单晶路线,而且这个路线图已经十多年没有更改了,隆基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巨头。但是,我要说的但是,光伏这个行业就是颠覆巨头的行业,我也一直强调光伏行业技术选对的重要性。走错了,目前取得的成就也许在将来很短的时间内就消失殆尽,投资沉没成本的问题,始种萦绕在这个行业公司的上头。

无论是协鑫还是隆基亦或是通威,主动降价从来就不是光伏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武器。

从自有光伏行业开始,一体化还是专业化就是争议不断的话题。上一波保利协鑫垄断硅料之后,宣称自己不会往下游延伸,因为他要坚持专业化。当10GW多晶硅片刚建完,保利协鑫就抛出更大规模的电池组件计划。

2013-2015年隆基股份埋头推进单晶硅片,不考虑一体化战略。今天隆基股份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组件厂商。还在积极的推进到电池领域。

专业化是必须的,只有专业化,保利协鑫才掌握了冷氢化工艺,隆基股份才掌握了直拉单晶和金刚线工艺。

一体化是必然的。我们发现中环股份走上了不同于隆基股份的横向专业化路线,横跨光伏和半导体两个领域,这也是打破边界的动作,因为单晶硅片同时用于这两个领域。同时也看到中环股份在推出210硅片后也,顺势在做基于210硅片的组件。

单独一个环节不足以支撑公司做成行业巨头。因为硅料、硅片、空间有限,电池片,组件,明显价值更高 ,厂商为了发展,当规模到了一定的程度,走协鑫的老路子就会出现,想吃掉全产业链,无论是厂商还是资本市场都需要打破边界,做大才能做强,才能成为巨头。

现在隆基股份走的路线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快速扩充上下游产业链的时候,有足够的实力去做技术研发吗?有足够的前瞻性,尽量避免走投资沉没的老路。

无论是中环在不断扩充210硅片的产能 ,还是晶澳科技的全产业链的发展,都可能给隆基造成困扰。硅料领域已经尘埃落定,很难早出现巨大的替代者,硅片领域,大硅片是未来趋势,不知道隆基是否能明白,现在不投入210硅片领域,等将来182竞争优势不在了,投资的产能要如何自处?

从保利协鑫的身上,我实在担心隆基的步子 ,深怕它步入协鑫的后尘,光伏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的投资扩充光伏产业链的上下游是否是一个明智选择, 在现有并不是先进的技术上投入这么大,未来新技术突破的时候是否能跟上,我也充满了疑惑和担心。

但是我讲更加担心的是电池和组件领域的技术突破。无论是双面N型电池,还是HIT/IBC组件技术,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应对变革,现在投资的重资产都将会和保利协鑫一样压错重宝,最后灰飞湮灭。

光伏想发展需要摆脱肘制

然而光伏依然依赖于并网,电网诟病光伏的问题是糟糕的发电输出带来的冲击。如何才能摆脱并网依赖?储能系统给出了答案。

光伏行业想要迎来下一个阶段的大发展依然需要降本提效摆脱并网依赖,也就是说电网不是因为有道德而是因为商业利益接纳光伏。从这个意义出发,平网的概念亟待修正,不是简单的发电侧平价,而是光伏叠加储能的综合成本达到发电侧平价,这意味着光伏和储能成本还需要大幅下降,当前的光伏技术路线和储能电池技术路线都面临颠覆性技术创新。

光伏发展史是晶硅路线自我升级的过程,当前完成了从多晶到单晶的阶段,当前的主流工艺将P型路线的效率成本能力发挥到极限。

下一个阶段是从P型单晶到N型单晶的创新,实现路径是从晶体硅单一结构到晶体硅和非晶硅(HIT)复合结构(异质结)。

2013年单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实现光伏摆脱对于补贴的依赖。今天开始的N型结构替代P型结构将实现光伏摆脱对于并网的依赖。经过储能平滑的光伏电力自由地进入电网体系之后,替代火电的万亿级市场才会出现。

光伏电力完成替代火电,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放缓,格局逐步稳定。

拓展一下光伏未来

光储系统平价突破

电网不是慈善机构,不会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无限制地接纳光伏。当光储系统达到发电侧平价,电网就有商业动机接纳光伏,火电就会慢慢被终结。电网改革放开调频调峰等配售电领域辅助服务市场空间,储能运营商有了稳定收入来源。电网的并网压力倒逼储能需求的启动,电网的改革压力倒逼储能盈利模式的启动。

光伏是光储系统的一级火箭。而储能刺激锂电池下一个超级需求,储能需求和动力需求共同推动锂电池降本增效,反过来加速储能应用,这是光储系统的二级火箭,因此光储系统替代火电的时间或许比大家预期得更快,这个市场空间是两个千亿级市场的叠加,可能在万级别。所以光伏需要储能,储能也需要光伏的大规模运用来降低成本。

从政策到产品,储能整装待发

2020年九省市发布强制配储能的文件。虽然在当前技术和成本条件下,光伏系统配储能没有经济性,很多项目采用劣质电池甚至仅仅应付检查,但是试点应用打响第一枪。青海试点共享储能项目,大规模储能系统利用弃风弃光的能源以极低成本充电,同时参与电网调频调峰的调度获得收益,这为以后的电网辅助市场改革摸索经验。

铁锂电池的结构决定其安全性更佳,更适合于大规模储能应用。铁锂电池不如三元电池的密度问题在刀片等新工艺创新之中逐步缩小和三元的差距。锂电池领域可能出现“铁锂到三元再到铁锂”的螺旋式进步路径,类似于光伏领域“单晶到多晶再到单晶”的发展过程。

2020H2是HIT落地的元年,GW级项目建设投产。百MW级储能项目也在今年下半年建成落地。光伏行业在Q3环比拐点,明年Q1同比拐点,行业景气度拐点,新方向弹性更大。

储系统并非简单的光伏+储能,这将带来新能源体系的重构。由于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德国为例,光伏在储能系统的成本只有20%,储能成本占比50%

从新能源汽车我们看到未来变化

从马斯克来看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理解,他涉及的两个板块,电动汽车,太阳能屋顶计划,有助于理解光+储+车模式,即以光伏电力为驱动的能源网络。

马斯克创立solarcity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后来solarcity经营困难,放入TSLA体系。2014年solarcity收购赛昂电力(隆基股份是小股东)进入HIT制造端,当时产业准备不成熟,最终以失败告终。今天solarcity从外部采购光伏产品推销系统。

TSLA的model系列车型就是用电终端,solarcity的客户们也是用电终端。就目前TSLA的业务来看,成功的亮点在model系列车型,TSLA的角色还是一家车企。

输电是电网的垄断领域,TSLA涉足领域是配电端,solarcity的分布式系统和未来千万量的model车型都是电源点,这些电源点既是用电端也是配售端。

我一直关注TSLA,也认同理念,不得不佩服马斯克的产业前瞻性,光伏电力是电力的终极形态和锂电池是储能的终极形态。随着HIT光伏技术和铁锂技术的成熟,这个可行性的时间窗口逐步打开。

这个能源网络有三个制造端:光伏、锂电池和电动车;两类客户:车主和分布式系统客户;一个角色:分布式能源运营商。电动车和储能系统的锂电池是TSLA跨越光伏和电动车两个领域的结合点。

未来TSLA将掌握电动车制造端、拥有车主和分布式系统客户两个流量入口,升级为分布式能源运营商。随着宁德时代进入TSLA体系、中国光伏企业投产HIT技术,光伏和锂电池的制造端将由中国企业掌握。从这一点来看,将光储系统比作苹果生态圈有一定逻辑。

由于光伏技术的颠覆性,过去十年光伏行业的格局从未稳定。今天硅料和硅片领域似乎大局已定,电池领域的价值重估和格局重构将是下一个重点。从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光伏技术路线图来看,多结结构是终极结构,这意味着为HIT代表的电池技术有可能是光伏制造领域下一个重点方向,也就是说电池和组件会成为光伏领域重要的进击的方向,光伏行业的波动性下降,光伏行业的格局逐步稳定下来,我个人认为巨头会进一步的完善产业链 ,从这一点看, $隆基股份(SH601012)$ , $中环股份(SZ002129)$  , $通威股份(SH600438)$  ,晶澳科技 等,都是要走一体化的道路了,同时他们还兼顾着自己优势专业领域。

由于光伏制造的类半导体属性,技术路线稳定之后,龙头将以工艺积累和成本优势胜出,表现为庞大的生产规模。我们大但假设,光伏电池领域将从今天前三家不到50%市占率提高到前三家超过90%市占率,第一名的规模尤其巨大。由于光伏的工艺创新速度慢于半导体,所以制造商可能最终覆盖从设备、工艺和制造全产业链,为整个下游代工和销售,类似于富士康而非台积电。

锂电池今天已经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宁德时代 一家独大,多强排位有变化。

随着铁锂占比上升,正极材料的格局变化可能更大。

如果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超预期成熟,是否可能冲击锂电池格局,这一点目前没有答案。

由于刀片和CTP等铁锂技术创新,铁锂电池在动力领域将出现拐点,这将促进以铁锂为主的储能发展,动力和储能两大需求共同加速铁锂降本提效,同时动力电池报废后能叠加给储能系统使用,这将来会进一步的推动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降,铁锂路线的渗透速度将超过三元电池。

大规模应用时 ,成本决定一切,更加安全的铁锂电池将会更好的选择,但是不排除有更加好的技术出现。

总结

光伏、储能、电动汽车这三者可以看作是整套的系统,他们相互配合就能很好的降低整体的成本,光伏的大规模运用,会提高储能的使用,而锂电池公司可以通过扩大产能和销量来降低电池成本,锂电池成本下降也会继续促进光伏总体集成成本的下降,尤其大量电动汽车报废电池,衰减能量的电池会进入储能领域。电动汽车也能用上光伏的发电,真正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这会是一个美好的行业和光明的未来。

我们可以畅想以下未来,分布式的储能光伏系统,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能源使用方式。可以解决我们偏远地区 内蒙古、青海、西藏、青海、等等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工厂可以实现全面光伏屋顶,个人住房实现光伏屋顶,一些符合条件的建筑能使用上光伏发电带来的清洁能源,将会产生多少心得社会价值,工作岗位,节约电力架设维护成本,可以给全世界多少地区带去清洁能源,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大机会。

减少化石燃料,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外部能源依赖(尤其是石油的依赖),保护好环境,最终保护好我们得地球母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