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29)青石弄

 吴越尽说 2020-10-10

苏州百巷(129)青石弄






在苏州的众多街巷中,位于滚绣坊里,这条短短的青石弄应该并不起眼,但它却因为叶圣陶、《苏州杂志》等名字而拥有了许多故事。滚绣坊青石弄5号,曾经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出版家叶圣陶在苏州的一处宅第,如今则是《苏州杂志》社的办公所在地。





这其中的历史要回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苏州新盖的房子不少,有的是西洋别墅的样式,红墙拱窗,洋气十足,被称为“小洋房”;有的是传统深宅大院,如蒋××居住的南园;但更多的是买下小块宅基地,自己设计建造的小巧宅院,用来居家过日子。青石弄的这所小院,就是这样盖成的。


1930年,在全国多地教过书的叶圣陶转入上海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尽管在上海的收入颇高,但他还是非常想念家乡苏州,于是每次回来,他都留意有没有合适的小院子。一次,叶圣陶和朋友从滚绣坊走过,看到低矮围墙内有一块空地,面积大概500平方米上下,他立刻眼睛一亮:这里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当时还刚下过雨,空气清新,甚至还有轻轻的蝉鸣。叶圣陶立即决定,并且很快买下了这片空地,盖起了新居。于是,青石弄里出现了一座漂亮又具生活气息的小院子。





而关于叶圣陶能买下地皮又把房子盖起来的这笔钱,也有不同版本的故事。有一种说法是他和作家、同时也是亲家的夏丐尊合作写了一本畅销书《文心》。这是一本作文教辅书,写得好,卖得也好,据说当时中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叶圣陶就是用这笔稿费的一半买地置房。还有一种说法是叶圣陶用平日积累的版税购买了这块土地。不管在哪个“版本”里,他都是用自己辛勤工作挣来的钱置办了苏州的新居。




叶圣陶



当时的青石弄小院并不大,一排四间小屋,一式的平房,屋子前是院落,种有花草。老母亲、叶圣陶夫妇和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卧室,此外还有会客室、书房与餐厅,叶圣陶还给书房取名“未厌居”。安顿在青石弄5号后,叶圣陶就在家里办公了。他每月去一趟上海,逗留一周,处理开明书店编辑事务。




 

可惜叶圣陶回苏州居住的时间并不长。1935年10月搬进新居,1937年9月就离乡到遥远的四川躲避战乱。他常常想到这个房子,但又思及在战争期间,也就放下了不舍之心。在之后所著的《抗战周年随笔》里,曾经写到当日的情形:


      “那天走出家屋,几时再回来是未可预料的,也许回来时屋已被炸被烧了,可是当时我自己省察,并没有什么依恋爱惜之感。”


      叶圣陶到达重庆后,上海的亲友写信告诉他青石弄的房子没有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掉。于是他写回信给夏丏尊说:


      “青石弄小屋存毁无殊,芳春未挽,惟有永别。”


      叶圣陶后来又知道有一个姓朱的汪伪政府小政客占据了他的房子,写信给王伯祥说:


      “青石弄小屋不曾炸掉,反而多一累赘。”因此颇有感觉“真悔多此一举。”


解放后,叶圣陶在北京担任公职,只能偶尔回苏州看看,而青石弄的房子收归公有,并且陆陆续续住进了很多人。据叶圣陶的儿子叶至诚回忆,叶圣陶在南下经过苏州的时候还是会走进青石弄,在门外看看,或者敲门进去,只见得那房子日渐破旧。院子后来被归还给了原主,叶圣陶和孩子们商量之后,毅然决定将它献给国家。






叶圣陶1988年病逝北京后,青石弄故居经过整修,正式成为了《苏州杂志》社的所在地。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一个是格调高雅的文化杂志,青石弄小院延续了它的文化气息。而后来杂志的首任总编、作家陆文夫先生把这所文化小院称之为叶圣陶故居。






如今青石弄里的叶圣陶故居成为了最标准的吴文化后花园,院子还保持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青砖廊道、方形立柱、平房呈丁字形排在庭院的西侧和北侧,庭院内紫藤悬垂,小径逶迤,漫步其间,不由心襟开阔……在闹市区能有这样静谧的处所,不能不感叹世间美好,姑苏美好,而青石弄,也同样有着这种返璞归真的江南气质。




主播:梧桐 清秋

摄影:晓冬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9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