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套是电连接器中重要的冲压件,经过多年的生产积累,两倒支齿套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生产工艺。两倒支齿套的成形步骤为:预弯、夺倒支、卷圆、整形。为保证倒支圆度与齿套外形吻合,将夺倒支排在预弯工步后。且倒支的位置在齿套预弯时形成的圆弧顶部或底部,以便于夺倒支凸凹模圆形吻合。此种齿套空心卷圆的工艺,参照了实心卷圆的道理。预弯工序促成零件在卷圆步骤向圆的方向塑性变形,使得零件能成形较好的圆度。零件圆度一般为0.03~0.05,且合缝平行。
将预弯和夺倒支合在一道工序,虽减少了一道工序。为了防止夺倒支时零件产生压印和保证倒支高度,通常预弯零件不能可靠地产生塑性变形。这种工艺虽解决了倒支圆度与齿套外形吻合的问题,但在卷圆和整形后,零件外圆成菱形,整体圆度达0.2~0.3,合缝错位≥0.3,这些工艺缺点的存在直接影响电连接器的可靠性。
1上模座 2上垫板 3固定板 4进料块 5下模座 6大导柱 7小导柱 8带料 9抬料钉 10侧刃 11窗口凸模 12凸模 13夺倒支凸模 14卷圆1凸模 15卷圆2凸模 16预弯凸模上 17预弯凸模下 18夺倒支凹模19卷圆1凹模 20卷圆2凹模 21整形凸模 22盖板 23整形凹模 24出料块 25凹模板 26下垫板 模具改进设计后,使得零件所有部分进行了预弯,能充分向圆的方向产生塑性变形。夺倒支单独一道工序,既保证倒支高度又可防止夺倒支时零件产生压印。齿套边缘较其它部位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卷圆后易使合缝处圆度超差。特别将预弯凸凹模边缘R减小约50%,结构设计成如下图4a所示。零件分步卷圆,保证了零件的圆度。对整形凸模加限位块,可增加整形步骤对零件的压应力,加强零件塑性变形,并防止合缝错位。结构如图4b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