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冷棺莫入村,热孝莫入门”,啥意思?老祖宗为什么这样讲?

 刘沟村图书馆 2020-10-10

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各种民俗活动也是各种各样,譬如已经临近的春节,与其相关的活动还有贴春联、吃年夜饭、熬年、拜年等,但是作为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华民族,这些民俗活动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间传统的习俗之外,还有一种特殊而低调的文化传承,那就是民间的俗语。

其虽然看似简单粗俗,但是却内涵乾坤,其中包括天文地理、民俗民风、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猎渔稼穑、生活经验等,至今依然指导人们向善,可谓是我们民族文化精髓之一。而在众多的民间风俗当中,其中不乏一些禁忌和讲究,就比如这句民间俗话“冷棺莫入村,热孝莫入门”,其描述的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民间丧葬习俗礼节和规矩的体现之一,那么这句俗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丧葬习俗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冷棺莫入村

在丧葬文化中,总少不了“棺材”的一席之地,这样东西到了必要之时,是家家躲不开,人人少不了。众所周知,棺材由六块板组成,并且在丧葬文化当中,这六块板被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棺盖与棺底分别代表天与地,左右两片分别代表日与月,这是四块长木材;头顶与脚底分别代表彩头与彩尾,这是两块短板,共六块板材。

那么什么是冷棺呢?冷棺其实是指经过长久时间才放入棺材内的人,这样被称之为冷棺。其实想来也不正常,一般来讲,人死以后,家人都会连夜让木匠制作棺材或者选择已经制作好的棺材,把已逝的亲人放入棺木之内,然后“择日下葬”。

那么又怎么会拖延这么久放入棺木之内呢?主要是因为,这种已逝之人为客死异乡之人,而古人又讲究“落叶归根”,所以就算是客死异乡千里之外,也要运回家乡安葬,而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所以尸首运回家乡消耗的时间比较长久。

那为什么运回来的尸首不能进入村内的家中呢?主要是因为害怕疾病。客死异乡的尸首,在没有任何防腐措施之时,更加容易腐烂,所以人们十分惧怕运回来的尸体带有某种疾病,特别是束手无策的疾病,譬如瘟疫。

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的《伤寒杂病论》中,曾对瘟疫厉害之处,有过这样的描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文中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也就是所说的瘟疫,由此可见当时瘟疫流行之猖獗。所以这就是“冷棺莫入村”的由来,本来以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主,后来为了村里民众生命安全着想,一切丧葬礼节从简。

热孝莫入门

众所周知,家中有丧葬之事,子女需要身穿孝服为已逝之人守孝,按照古代标准,带孝时间一般为七期、百日、一年、三年,而带孝百日,可称为热孝。而热孝莫入门是指热孝期间不能进别人家门。

那么为什么不能进别人家门呢?其实这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有关,孟子认为至亲之人离世,子女定当为其守孝三年,其遵循“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的丧葬习俗。

而《中庸》里曾说:“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其大意是说,古代礼制中的守丧三年,就算是天子也要遵循,而且在给至亲之人办丧礼这件事上,不存在贵贱之说法,作为子女,都要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父母安乐长眠。

在丧葬习俗当中,认为守孝三年之内,守孝之人应当以居家哀思为主,不得娱乐逗趣、不得大鱼大肉、不得婚配、不行夫妻之事。因此,这是不入它门的一方面原因。

而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弟子规》中曾这样描述至亲之人离世的悲痛:“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其意思是说父母去世之后,当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另一方面,是因为丧葬之事在人们看来是不吉之事,比较晦气。如若丧事主家人,带孝期间踏入他人家中,别人会认为家中会出不祥之事,就算别人表面不在意,其实内心也不会舒服的,况且在守孝期间频繁离开亲人的灵柩,这种态度怎么能体现出对已逝之人的尊敬呢?所以这也是热孝不入他人之门的原因。

其实在作者看来,这前一句“冷棺莫入村”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古时候那个年代,由于医疗水平不发达,但是人们具有忧患意识这一点确实令人欣慰。时至今日,各个地区同样还流传有这种风俗,这种客死他乡或者横死之人,大多运回家乡后并不能进村,而且丧事多以从简为主。还有就是早夭的孩童,这种同样不宜进家门置办后事的。而后一句“热孝莫入门”,同样是丧葬习俗中的讲究与忌讳,虽然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入乡随俗”,莫要犯了什么忌讳。

再就是我国自古以来对丧葬之事极为看重,对“孝道”看之极重,如若做出不孝顺父母之事,定要遭人人唾骂的。而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则对孝道做到极致的故事:三国时期有个叫做王裒的人,而王裒的母亲生前最怕打雷了,而每逢下雨打雷,王裒都会跑到母亲墓前,安慰说:“女儿在此,母亲莫要害怕”,这就是古时候有名的“闻雷泣墓”的故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