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说“孩子打头生灾”,医生提醒,宝宝拍头,家长要警惕!

 刘沟村图书馆 2020-10-10

优宝现在1岁1个月,最近发现他有个习惯,有事没事就喜欢拍脑袋,有时甚至会撞窗户上的玻璃,这种情况在他高兴的时候有,在他生气的时候和晚上睡前都会有。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小孩子拍头有时候是自闭症的前兆,把我吓得一身冷汗,赶紧去咨询了我一个当儿科医生的朋友,听他说完之后,我的心稍微踏实了一些。

那么孩子总爱拍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小孩子拍头,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生理因素,二是病理因素。

生理因素

表现:当宝宝在一岁前后,会对节奏很敏感,喜欢拿东西用力敲打,或者用手敲打自己。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着自己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情绪。

关于节奏,相信家长们都看到这样的情形。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宝宝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比如晃着小脑袋,坐垫着小屁股,站着有节奏地抖动着小腿,其实以上这几种表现都是宝宝对节奏的一种敏感反应。

表情:这时他们显得不但不痛苦难受,反而显得很自在,没有其他异常的举动。

这时妈妈爸爸们,不必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现象会随之逐渐消失。

宝宝拍头是在表达什么意思呢?

情况一 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当大人在忙其他别的事情,顾不上理他的时候,他会用拍头的方法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意思是想你抱抱他或是陪他玩一会儿。

解决办法:这个时候我们要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过来安慰一下,或是陪他玩一会儿,让他知道,我们听懂了他的意思。这时宝宝就不会不停的拍打自己的头了。

要记住,在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有过于强烈或者夸张的反应。否则,他会误以为,我们是在和他玩游戏,反而会显得更兴奋,头拍得越发厉害。

情况二 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心,一种是不开心。比如他吃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或者玩得特别高兴;又比如他想拿什么东西,你阻止了他,他生气了,在发脾气。

解决办法:不论是宝宝开心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我们都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给他一个好玩的玩具,或者陪他做做亲子游戏,分散他的注意力。

要记住,一定不可强行制止,这样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有一个共性,你越不想让他做什么,拿什么,他就对这件事或是这个东西越感兴趣,这就是好奇心在作怪。不信的妈妈爸爸可以试试,百试百准。

情况三 宝宝睡前拍头,则提示宝宝困了想睡觉。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前几天晚上,优宝困得睁不开眼睛,还不停地用手拍着自己的头,我以为是他头不舒服,就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了几下头,没想到他一下子安静下来,没过几分钟就睡着了。

每个宝宝都会有入睡难的情况,其实他们是想要更多的安全感。这时我们可以在他身边躺下来,用手轻拍他,或是给他哼着歌,慢慢地,他很快就把拍头的事忘掉九霄云外,而跑去找周公了。

情况四 宝宝两侧内耳发育不均衡,容易感到耳部有异物感,就好像是飞机刚刚降落时,我们的感觉一样。

这种情况大多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所以家长只需在他拍头时表现得很平淡,再及时分散注意力即可。

病理因素

宝宝的身体不舒服,他在通过拍头或者撞墙这个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他们难受,很痛苦。

表现:宝宝在拍头的时候,精神状态很不好,很烦躁。

表情:很痛苦,很难受的样子。

情况一 宝宝在出牙期

出牙期的宝宝,有时会牙龈红肿,甚至发烧,宝宝通过拍头排解自己的疼痛不舒服。

解决办法:在孩子出牙期,给孩子一些磨牙的东西,比如磨牙棒,咬咬乐,一些可以玩咬的乳胶玩具,帮助宝宝缓解出牙不适。

情况二 宝宝发烧,感冒引起头部不适

这时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案例,孩子有拍头迹象,孩子奶奶说,“孩子拍头生灾”,没准是要生病,孩子妈妈不以为然,没当回事,结果第二天下午孩子高烧不退,去医院一查,原来是病毒感染所致。

解决办法:随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精神状态,检测孩子的体温,如发现异常,一定及时就医。

情况三 中耳炎

如果孩子经常拍头,抓耳朵,扣耳朵,而且比较暴躁,经常在夜间哭闹,睡不踏实,甚至发烧等症状,那么很可能是得了中耳炎。

解决办法:尽量避免躺着喂奶,洗澡游泳时,要谨防耳朵进水,另外尽量让孩子远离二手烟。

情况四 其他情况,比如脑部寄生虫,脑血管短路,自闭症等其他问题

儿科医生提醒:

A 当孩子出现拍头,撞墙或玻璃等情况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和精神状态。如果拍头时有痛苦的表情,应仔细检查宝宝的头部是否有摔伤或其他伤痕。如果没有,应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B 如果孩子在拍头同时,伴有不愿直视父母的眼神,不喜欢被拥抱,被呼唤时没反应,对周围人不理睬,这时也要到医院及时做自闭症排查。因为自闭症是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让我们觉得很怪异的现象发生,我们做家长的不要过分紧张,但一定要细心留意观察,如果发现异常,随时到医院做检查。毕竟孩子没事,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最后说一句,老人所说的“古语”,有时是很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老人的话,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我们要学着辩证的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