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家看老电视剧《一年又一年》,第15集里面闪过一个镜头,我一看这不是亮马河大厦吗? 北京亮马河大厦写字楼1999年的样子 这部电视剧拍摄于1999年,可以看出,亮马河大厦和后面的枣营小区,就是当时北京东边的尽头。然而现在的亮马河大厦,则是这个样的: 原来,亮马河大厦是先有的一座,然后至少在2000年才开始修建二座,真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从亮马的英文“Landmark”想起,那么世界上其他地标建筑最开始被设计成什么样呢? 巴黎凯旋门 凯旋门完成于1836年,是为了纪念1805年法国战胜第三次反法联盟,并结束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祚,拿破仑下令于1806年修建的。它的样子,大家都知道: 然而在最开始,设计师Charles Ribart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写意的设计图: 这个巨象就是“凯旋门”,其腹内有三层,象背上是钟楼,而象鼻则是排水系统。万幸,法兰西第一帝国上下并不糊涂,把这个方案否决了。 请看两个版本的凯旋门对比: 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始建于1886年,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其浓重的维多利亚的时代风格,成为伦敦的象征。 但是,最早时曾经有一位似乎是穿越人士的设计师Palmer提出过一个非常具有现代风格的设计图: 两个圆环构成的桥就是放到现在21世纪也显得很时髦甚至具有后现代感,而可以移动的平台以便让船通过的设计更是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 当然可能这个设计太过超越,所以被否决了,请看两个版本的伦敦塔桥的对比: 华盛顿林肯纪念堂 1911年林肯纪念堂的最终设计图出炉,它是仿希腊神庙风格的建筑物: 顺便说一下,北京天安门的纪念堂其实和林肯纪念堂的设计风格一样,只不过将希腊的风格用苏联的风格加以替换。 在1911年,设计师Pope提出过一个金字塔型的纪念堂设计图: 其顶部是林肯的雕像。 当时这个版本的设计也获得了很高的呼声,最终美国人民还是放弃了古埃及,选择了古希腊。 这两个版本的设计对比: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建成于1973年,是悉尼甚至整个澳大利亚的地标: 1940年,悉尼音乐学院的院长Goossens向政府提出建造一个大型歌剧院,而他自己其实也提出了一个设计方案: 这个歌剧院让我想起了汉堡的音乐厅,也是这么一个半岛上的方方正正的建筑: 2019年的电影《霹雳娇娃》居然是在这个音乐厅取景,被当作是总部,真是让在屏幕前的我感到尴尬不已,很难想象悉尼歌剧院会成为一部电影里的剧中人物的行政大楼。。。 回到悉尼歌剧院,两个版本的歌剧院对比如下: 芝加哥论坛报大厦 大厦建成于1922年,当时是为了纪念报社成立75周年,而其样子很有美国二十世纪20年代的风格: 而有个德国设计师Taut,他的设计方案是一个玻璃外墙的圆弧形金字塔: 怎么又是金字塔,看来美国人民确实不喜欢埃及。 而这个设计,其实很有点柏林新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的神韵。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是柏林残存的一座半被炸毁的教堂,是威廉二世下令修建,为了纪念他的祖父威廉一世,所以叫威廉皇帝纪念教堂,1895年建成,曾是柏林最高的建筑。1943年11月盟军轰炸柏林,教堂损毁严重,钟塔也倒塌了一半。1957年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建筑系教授Eiermann经过多次妥协,用了折衷的方案,保留了原钟塔遗址,在其四周建立了新的教堂建筑,也是上面的柏林外墙风格。 原来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拍摄于2019年夏天教堂钟塔内: 多说一句,在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第三部中,曾有过这个教堂的场景,那是已经进行柏林巷战的最后时刻了。这部电影是我认为的最好的以德国人为视角的二战电影。 最后再回到芝加哥论坛报大厦,看一下两个版本设计的对比: 本文系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盗贴必究 请关注我,一起聊聊历史背后的故事 |
|
来自: 荒蛮国度 > 《★政治·军事·历史·地理·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