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 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琦教授 “每逢佳节胖3斤”,好像“秋膘”贴的正是时候~ “我喝水都长胖呀!”嗯,这话说的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刚刚过去的“双节”小长假,大家有没有吃好喝美呀? 假期结束,2020剩下不到100天,该计划计划美美的过新年呀? 所以小师妹喊你减肥啦!! 关于肥胖的流行病学数据、危害、合并症等等,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述。 关于减肥的“减”,大家是不是理解的正确呢? 《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云:“肥人多湿多滞,……宜于前治痰之法随宜暂用。” 王琦教授认为,肥胖与痰湿体质最为密切,察肥胖临证之规律,将肥胖分为气虚肥胖、痰湿肥胖和血瘀肥胖三型。 今天,小师妹将王琦教授从体质论治肥胖的经验整理分享如下。 气虚肥胖,减肥用“加”法 肥胖的治疗方法甚多,诸如抑制食欲,减少摄入,加强运动,加强排泄,手术抽脂等,均是以脂肪量减少、体重下降为目的的疗法,但是这些治疗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口干、头晕、厌食等一系列副反应,且容易反弹。 单纯地使脂肪量减少,体重下降,用“减法”减肥并没有解决引起肥胖的根本问题。 气虚型肥胖: 症状:肤白肌松,动则气喘,易感冒,疲乏,困倦,嗜睡,舌苔白腻等气虚表现,病因病机:气虚是导致津液运化失司,脾不散精,精微物质运行输布障碍与转化失调,并最终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而且气虚也有可能是脾受湿困,代偿运化的结果。 治法:健脾益气。通过健脾益气,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痰湿得化,水谷精微得以输布,代谢障碍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气虚肥胖的根本目的。 方药:重用黄芪以补气,白术、制苍术健脾燥湿,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健脾利湿。 医案举隅 患者,男,57岁。 初诊:2010年9月20日。 自诉:心肌供血不足,嗜睡。严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暂停112.5s。肥胖,身高175cm,体重120kg。甘油三酯8.28mmol/L,血压160/110mmHg。纳可,二便可。舌紫暗、苔黄腻。平素不吸烟,每天饮酒150~250ml。患者平素嗜酒无度,嗜食肥甘,湿邪困脾,脾气虚弱,脾气运化无权,代偿失司。 辨证:为痰湿之体,归属气虚肥胖。 药用:
方解:
大量健脾益气之药的运用,健脾益气之力增强,脾胃得以运化,每日1剂,服药30天,痰湿之体、肥胖诸症有所改善。 二诊:2010年11月15日。 患者体重减3kg,血压145/85mmHg,甘油三酯2.4mmol/L,腰围121cm下降到117cm。继用健脾燥湿化痰,并增强扶正祛瘀消脂之功。 上方去白术、决明子、姜黄、熟大黄、莱菔子、紫苏子、佩兰; 加补益肝肾、化瘀祛脂之制何首乌30g、茜草15g、山楂20g,增黄芪至60g,泽泻至30g,生蒲黄至20g,白薇至20g,改制苍术为苍术20g。每日1剂,继服30剂。 三诊:2010年12月20日. 体重继减3kg,未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20~130/80mmHg,腰围下降到111cm,白天困倦。 上方去茜草、山楂、白薇,加姜黄10g、熟大黄10g、昆布30g、藿香10g、佩兰10g、砂仁6g、蔻仁6g(后下),增黄芪至80g,茯苓至30g,减生蒲黄至10g,改苍术为制苍术30g。继用前泻热导滞、祛瘀消脂之法以巩固,增加醒脾芳香化湿之品。 2011年10月14日电话回访,患者诉降压药已停用1年,血压维持正常,白天困倦欲睡症状消失,血脂已降至正常。 痰湿肥胖,祛“邪”逐层分消 “肥人多痰”之说,中医书籍多有记载。 《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云:“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危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 痰湿型肥胖: 症状: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舌苔腻,脉滑等。 治则:化痰祛湿。 方药:不同的痰浊部位,王琦老师用药也会有所不同。
![]() 随着肥胖病程的进展,痰湿凝聚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 根据病程及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药物,使痰湿之象分层逐级化解。
♮ ♮ ♮ ♮ ![]() ![]() ♮ ♮ ♮ ♮ 医案举隅 患者,男,34岁, 初诊:2010年11月17日。 患者10年前始现肥胖,2年前检测甘油三酯3.49mmol/L,先后服用水飞蓟宾胶囊、脂必安至今,停药后血脂高多有反复;2010年11月8日查甘油三酯3.17mmol/L,血糖正常。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腹壁脐上脂肪厚度约1.93cm。 刻诊:面部油脂多,头晕,头部易出汗,周身困倦,大便黏滞不爽,腹胀,尿黄,口干不苦,口黏腻。纳眠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黄,脉沉而滑。身高170cm,体重80kg。 辨证:痰湿内结。 处方:
方解:
二诊:2011年4月27日。 患者服上方30剂,甘油三酯下降至1.76mmol/L,停药4个月,甘油三酯升高至4.38mmol/L。继予前法调体巩固治疗。 上方改苍术为制苍术20g,减其燥烈之性,茯苓、泽泻减至20g,少其淡渗利湿之功, 去姜黄,加山楂20g,生蒲黄增至15g,加大消食导滞消脂作用。 诸药合用,消痰、水、湿、瘀,消脂不燥,阴精得保,从而达到改善痰湿体质、减肥的目的。 2011年9月15日回访:患者诉继服上方3个月,7月22日检测甘油三酯为2.3mmol/L,后一直未再检测,但体重减轻6~6.5kg,头晕、头痛、乏力无汗、原多发肾结石小便混浊等症状均消失,脂肪肝、打鼾、油脂分泌均有减轻,服用王琦教授食疗方荷叶、冬瓜、山楂等进行食疗巩固。 ![]() ![]() 血瘀肥胖,活血降脂消瘀 《石室秘录·痰治法》中有“初起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老痰”、“顽痰”等之说。 《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云:“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痰饮致病也多有阻滞气机、阻碍气血的特点。 ![]() 肥胖在发病过程中有由脾虚运化失司导致的气虚之象,至湿浊内蕴的痰湿之象,最终还有浊聚生瘀的血瘀之象。 ![]() 王琦老师临床上将具有皮肤色素沉着、身体某部位疼痛等表现的肥胖患者归于血瘀型肥胖。 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消脂。 药用姜黄、生蒲黄、山楂、熟大黄、当归、苏木等活血降脂消瘀。 ![]() ![]() ![]() 医案举隅 患者,男,21岁。 初诊:2010年9月8日。 患者自幼肥胖,近4年来尤甚,增长20kg,身高173cm,体重113kg,口苦,面部易起痤疮,项部、腋窝及腹股沟发黑,易出汗,舌苔厚腻、质紫。平素喜熬夜、喜食辛辣,饮酒,每日吸烟7~8支。 辨证:患者素蕴痰湿之体,痰浊凝聚日久,浊聚生瘀,属血瘀型肥胖。 方药:
方解:
二诊:2010年10月13日。 患者体重无变化,面部及腋下暗黑色有消退。继用前述祛瘀化痰消脂之法。 去黄柏、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山楂、肉桂,减昆布、海藻至15g,改制苍术为苍术,加用健脾补气祛湿之黄芪50g、茯苓30g、冬瓜皮30g、薏苡仁20g,加大祛痰消脂之功,再进30剂。 三诊:2010年11月10日。 体重同前,皮肤暗黑色有消退。继用祛痰消脂之法,加大黄芪用量至60g,荷叶至50g,昆布、海藻各至20g,去茯苓、泽泻、薏苡仁,加山楂20g、丹参15g、泽兰15g,共奏行瘀祛痰消脂之功,更进21剂。 四诊:2010年12月29日 体重减4kg,继用前法,改苍术为制苍术,减其燥烈之性,去昆布、海藻、泽兰,加泽泻30g、茯苓30g、肉桂10g温化痰湿,药用30剂。 2011年9月26日电话回访,患者诉药进4个月面部色泽已明显改善,未再服药,坚持运动锻炼,体重现已减至95kg。 ![]() ![]() 小 结 肥胖与痰湿最为密切,临床应紧抓治痰之要义,主方以调体为基础;病程发展有轻、重及变的不同,应严格观察病机之主导,组方可视分型而变化。 王琦教授运用“健脾益气”、“祛痰分消”、“活血祛瘀”三法,体现了《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中“肥人多湿多滞,……宜于前治痰之法随宜暂用”;“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的治疗思想。 因此,肥胖分“痰湿”、“气虚”、“血瘀”三型认识,体现了体病相关学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