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当主持人突然从书桌里找到一个旧的不能再旧的钱包时,钱三强夫人何泽慧突然眼神放光,咧嘴笑了起来说道:”里面有什么,给我看看? 这是一个皮制钱包,包的内外层没有一块完整的地方,何泽慧从钱包里翻出了几张记笔记的便利纸,还有几张86年的粮票。 这个钱包是何泽慧捡的别人不要的皮子东一块,西一块拼凑而成,除了拉链外,整个皮包都已经破旧不堪,此时距离中国两弹元勋钱三强去世已经14年了。 这大概钱三强去世后,何泽慧第一次见到这个钱包,她满是皱纹的手颤抖的翻动着钱包,嘴上呵呵地笑着,凹陷的眼球开始放光,她仿佛看见了那些和钱三强一起走过的最珍贵的时光。 说起何泽慧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钱三强的夫人,是的,她的丈夫的光芒太盛了,掩盖了她的光辉。 然而细细查阅何泽慧的资料才发现,她不仅仅是钱三强的夫人,她是第一个发现铀核裂变的新方式——四分裂现象的人,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同时她还是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她除了钱三强夫人外,有着太多个人成绩。 1914年3月5日,何泽慧出生于苏州市十全街的“两渡书屋”。其父亲何澄、母亲王季山共有十个孩子,除了两个男孩幼年夭折以外,兄弟姐妹共8人。 何家祖籍是山西灵石两渡,据民国23年编制的 《灵石县志》记载,仅清朝,何家就先后考取15名进士,29名举人,22名贡生,65名监生,74名生员,故在山西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而何泽慧的父亲何澄也是山西首批留日学生。 左起:三岁的何泽慧,大哥何泽明,大姐何怡贞 何澄曾亲历八国联军的入侵,深感旧社会的无能带给国家的伤害,他愤而留学,在留学的过程中,他认识到科学的价值,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都能学习科学,他鼓励孩子们国外求学”若想中国人不受外国欺负,必须把外国的强项学到手,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送你们出去。” 何泽慧的母亲王季山,出生于苏州著名的科举世家——莫釐王氏,外祖母是王谢长达是振华女校的创办者,她提倡“缠足之风首要严禁,女子教育更需提倡”。不仅是女权运动的先驱,更是带领着王家完成了从科举世家向科学世家的转变。 何泽慧就是成长于这样的家庭之中,何家的姐妹也都进入了振华女校学习,1920年,6岁的何泽慧进入了振华女校,开始了12年的学习生涯。 苏州振华毕业照(前排右五为何泽慧) 1932年,何泽慧面临着升学选专业的问题,在当时,她特意写信咨询在美国的大姐何贞怡,父亲何澄想让她学医,同时又想让她去清华,她自己一方面想学医,另一方面又想学艺术,学医需要去德国,学艺术就去法国,当时的何泽慧思想还很跳跃,在专业这个问题上,她的哥哥姐姐们给了她足够的参考。 1932年,国难当头,何泽慧最终没有选择学医,也没有报考艺术,而是选择了对国家有用的科学,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会对物理有兴趣时,她说:“其实没有什么兴趣不兴趣的,哪个对国家有用,就学哪个。 最终她报考了杭州的浙江大学,同时也报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据何泽慧回忆:1928年清华大学才开始考试招收女生,当时苏州没办法考试,她们需要到上海去考试。 艰难的求学之路 1932年,何泽慧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时整个清华一共招收了27名女生,物理系28名新生中仅有8名女生,物理一直以来都认为是男生的学科,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提出女生入学要经过系主任的考核,”过关“的才能读,而能过关的人非常少,而且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成绩达不到中等的就得转系。 自幼在男女平等环境中长大的何泽慧带着女生据理力争:“ 你们为什么在考试成绩之外,设立一个性别条件? 你当年没有公布,你招生的时候没有说女生不能读物理系,所以我才报了。 来了,你又动员我们转系、这个是歧视女性!” 何泽慧显示出性格中倔强的一面:“你越不让我来,我越要来;你们不让我念,我偏念。”最后系里妥协了,同意她们试读一学期,但成绩不行的话一定要转走。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何泽慧不仅读下来了,而且在毕业时,还拿到了全班最高分,在大学期间,她结识了与她同样优秀的钱三强。 钱三强是国学大师钱玄同的次子,受家风影响,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在清华时,二人便被同学们戏称:“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1936年,即将毕业的何泽慧给大姐何贞怡的信中写道:”毕业后,她想去德国,一是因为德国学费便宜,一年仅需要1000元(当时用银元兑换马克要便宜一些),二来,德国兵工技术和理工科教育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毕业前夕,物理系已经只剩下10个人了,叶企孙和吴有训对同学们的去向问题都很关心,陈亚伦和杨镇邦被推荐去了南京兵工署弹道研究所,男生们都有着不错的选择,而唯独女生却去向不明,教授们并不怎么关心女生的去向,南京兵工署也不愿意接受女生。 清华物理系毕业照,前排右二为何泽慧,后排左一为钱三强) 何泽慧《纪念周培源老师》手稿中写道“兵工署不要我们,我自己去找那德国军事专家的老祖宗去! 正好,当时山西省也有一个规定,凡是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山西籍学生,山西省资助3年,每年1000大洋公费留学。 祖籍山西省灵石县的何泽慧抓住这个机会,申请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弹道学,在此时钱三强也申请了公费留学进入了法国的居里夫人实验室。 25个字电报传情书 在留学期间,几个清华校友相约在德国游玩,当时唯独在法国的钱三强迟迟未到,就在同学们等待时,何泽慧接到了钱三强的电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马上要开始了,他怕来了就回不去,并让她通知其他同学赶快回去。 就是从这次电报开始,这一对阔别多年的金童玉女开始有了联系,1943年,德国与法国可以通信了,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第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不能超过25个法文单词,第一封信何泽慧写道: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我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钱三强收到信后,暗自高兴,这个在学生时代就印入他心中的女生,时隔多年后,没想到还能以这样的方式联系上,他按耐着心中的狂喜回道:”我挺好,您放心。” 就在你来我往的25个字的电报中,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2岁的钱三强向何泽慧求婚了,求婚的方式依旧是25个字的电报:“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何泽慧的回应同样是25个字的电报:”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一个敢说,一个敢做,1946年春天,何泽慧真的提着一只箱子,只身来到法国让钱三强负责。 1946年4月8日,何泽慧与钱三强在中国驻法领事馆办理了婚姻登记,并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在这场婚礼中,鲜少出席社交活动的约里奥·居里夫妇也参加了这次婚礼。 约里奥·居里先生说“钱三强先生和何泽慧女士,都是做原子物理研究的,相信她们的结合,将来一定会在科学事业中开花结果。 与钱三强结婚后,何泽慧进入了居里实验室,成为了钱三强的同事。 1946年巴黎,何泽慧与伊莱娜·居里。 在当年的一场国际原子核命题的学术会议中,钱三强发现一位英国学者播放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投影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外还可能存在着其它的裂变方式。 为了验证这个推论,夫妻二人每天都要照一两百张照片,然后进行逐一分析查找,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上万次的实验失败后,钱三强发现了原子核裂变的三分裂方式,1946年12月20日 ,何泽慧又发现了四分裂。 当记者问何泽慧:”你是怎么发现四分裂时,何泽慧说:“谁都可以发现”,这个多简单啊。” 三分裂属于在上千次裂变中才可能出现一次,而四分裂却是上万次裂变中才可能出现一次。当时这个发现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当时西方媒体称他们是”中国的居里夫妇。” 有了这一次学术成就,如果钱三强和何泽慧留在国外肯定有更多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 的研究基金,然而,钱三强和何泽慧却决定回国。 钱三强与何泽慧 他们都清楚祖国现在正处于解放战争的转折中,回国在科学实验上恐难有所作为,但他们更清楚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 当初出国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成后,回去报效祖国,又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初衷呢,此时,回到祖国去和其他科学家一起,让原子核这门新兴科学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1948年夏天,钱三强与何泽慧带着不足半岁的女儿回国了,临走前,居里夫人还特意赠言:”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 为祖国的科学之路奉献一生 1950年,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从零起步,钱三强担任研究所副所长,何泽慧则担任研究员。那时,实验室设备严重欠缺,很多零部件都需要现买,何泽慧经常去北京旧货市场寻找可以利用的五金器材、电子元器件,加上改造的旧机床,制造出了他们所需的仪器设备。 1958年,中国第一台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 1965年初,二机部发现氘-锂同位素反应截面测量的数据可能有问题,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进行研究,氢弹将走向另一个结果,为了验证这个数据的准确性,二机部将这个紧急任务下达给原子能研究所,这个数据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氢弹能否顺利发射成功。 做这个数据的测算一般需要两年,而当时留给氢弹的剩余时间根本不足两年,何泽慧带着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做测试,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测算,最终破解了氢弹研制中的数据漏洞,避免了氢弹研制走弯路。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说:“这是何先生很大的一个贡献!,因为她,中国核武器研制才没有走弯路”,如果没有她,中国的氢弹或许还会晚很多年。 何泽慧是一个严谨的人,1969年,何泽慧与钱三强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被下放到了陕西合阳干校劳动,当时体质较差的何泽慧主要负责敲钟,为了能让钟声准时,她每天听收音广播,对着广播里的时间敲,只要钟声一响,干校的人都纷纷开始对表,准确度从来没差过一秒。 在1955年-1965年这10年间,在《原子能科学技术》和《原子能》杂志上的文章,何泽慧指导过的工作就达21项。 何泽慧的贡献远不止如此。 1.50年代研制核乳胶,使中国在当时成为少数能生产乳胶的国家之一。 2.在原子能研究所期间,何泽慧统一指导该所实验物理方面的工作,在建立实验室的基础设 施、开展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的实验,研制测量仪器测定核反应的数据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3.负责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点火中子源的研制 4.积极支持核能的应用工作倡导固体径迹探测技术,使其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5.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主管宇宙线的研究工作中,确定研究方向,进行技术组织、培养研究员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钱三强全家福 1980年,何泽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1997年,她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李政道说:“何先生是中国原子能物理事业开创者之一,是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 何泽慧生活简朴,拒绝搬入条件更好的院士楼,耄耋之年仍坚持上班,穿着最便宜的衣服,经常在单位食堂买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新装修的办公室中,她也坚持使用几十年前的旧办公桌和书柜。 ![]() 她对钱三强的感情更是感人至深,1992年,钱三强去世后,家里的家具摆设从来没有变过,就连卧室的床,书房抽屉的东西都还保持着钱三强生前的样子。 2011年6月20日,97岁高龄的何泽慧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这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走完了她的一生。 何泽慧去世后,子女们决定,永远保留房子的一切,就像父母一直在的样子。 ![]() 何泽慧曾说:”任何活动,如果谁介绍她是钱三强夫人,她是绝对不会去的。“ 何泽慧在两弹一星上的贡献从来不亚于任何一个男科学家,但她却没有一个两弹一星的功勋称号,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