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贫穷和苦难感恩戴德,大可不必

 郑捕头 2020-10-10


河北小老乡王心仪今年高考金榜题名,被北大中文系录取,这件事本身是值得祝贺的。

她作为成功逆袭的典型,写出那些“感谢贫穷”的话,相信也是有感而发,用来鼓励其他同学,并非有意矫情,但由此引发的对于贫穷的歌颂,倒是值得警惕。

成功者总是爱回忆自己当年不如意的日子,在听者看来就好像是那些不如意成就了他们。马云现在可以轻松说起年轻时四处碰壁的经历,没人认为那特别丢人,联系到他现在的成功反倒觉得真实而有趣。

朱军当年主持的《艺术人生》就是这种路子,“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只要音乐一起,就让你哭个没完。”

有一次我和朋友看电视看到于魁智接受采访,他一一历数当年遭遇的辛酸,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和朋友基本不为所动,朋友皱着眉头说,“有这个必要吗?”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有的失败都必然催发成功吗?当然不是。

不知王心仪的同学们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均处于贫困县条件可能都不会太好,如果他们都处于一种相对贫穷的环境中,在家中负担的拖累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心仪同学一样能够逆流而上,最终考上一流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大几率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的同学被家里的沉重负担拖垮,无法考上自己心目中的好学校,从此沉沦下去。

心仪同学可以说成功了,因此她可以轻松地向贫穷告别,并可以引以为傲地说出感谢贫穷激励了她这样的话。她班中的大部分同学没有机会这样说。

其实并不是贫穷成就了王心仪,最终还是她自己成就了自己。就如同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不出意外,在更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下她更容易成就自己才是。

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中同学大量辍学,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中经济困难,拿不起学费书费,不如早些走入社会为家里分忧。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学习成绩不好,但也有几个同学学习相当不错,同学老师都为他们感到可惜。

贫穷对现实的限制不只表现在学业上,它甚至可以影响亲情。演员张译在自传中写过,他父母那一辈的亲戚早年关系很好,但后来就由于各家经济拮据走动越来越少,彼此生疏了很多,他对此感到非常遗憾。直到他当演员挣了钱,在他的带动下父母一辈的亲戚又走动起来,彼此更加亲近。

多难兴邦,逆境成才,这样的口号我们喊了不少,对于处于灾难或困境中的人们来说,这种口号不失为必要的鼓励。但丝毫不必对这些困境感恩戴德,如果一定要感谢,就感谢不甘于现状敢于超越平凡的自己,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关于年轻人多吃苦的忠告,我刚毕业的时候听过不少,回头来看也不是很有必要。

王小波当年对此就大感困惑。他年轻的时候到南方插队,平时面临最大的任务就是搬动大量沉重的物质,就靠一根扁担,或者一辆小车。人们都在默默地流着汗低着头干活,没有人琢磨能不能用更轻松简便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在当年贪图享乐那属于思想不崇高,想法就是错误的。在王小波看来,西方人认为人就是要少受苦累,于是他们会想办法减轻人力,提高效率,于是各种节省人力的机器被发明出来。

王小波说,“有人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当然,王小波这番话不是针对王心仪同学说的。我相信如果他还活着,对于心仪同学的表现也会赞赏有加,只是他可能会略微提醒一下心仪同学,她可能搞错了原因,谢错了对象。

脚下站定的弯路不走不行,但弯路不是越多越好。走太多太曲折的弯路,会耽误你走直路。

注:题图为《洗澡》电影剧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