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量表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操作性定义与确定维度(视频)

 Nursing小班长 2020-10-10

(图源pexels)

前几天有位老师在社群咨询我们,问:能否对她编制的条目给她进行命名各个维度?

确实震惊了。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老师在编制量表的时候都是直接编制条目,试想通过后期的因子分析对量表的维度进行命名。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或者正常流程上来讲都是不太可行的。

对于量表编制,我们有着严格的编制流程,从确定研究目的开始直至最后编制完成。我建议大家在编制量表的时候多看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或其他社会科学上的一些文献或硕士论文,它们的参考价值会更大。因为,很多护理上的量表都是“套路”的东西,深层次的研究目的和量表结构并不是多好...至少目前很多都是这样。

我给大家提示两点:

1. 在确定研究目的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确定所要研究或评估的变量,所以,第一步对于该变量的界定或操作性定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给老师们推荐一篇文献:[1]尚星辰,林征,卞秋桂,王美峰,林琳,张红杰.炎症性肠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19,33(14):2374-2380.

这篇文献虽然主题跟很多自我管理量表编制的一样,但是作者在编制正式量表前,第一步就是做的操作性定义的界定。这是在流程上,至少保证了流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2. 条目池的确定:条目池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法:①成立核心小组,除相关领域专家外,还应包括被试者,讨论提出测量条目;②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访谈,形成测量条目==质性访谈;③根据专业知识,提出测量条目==研究者个人经验及专业知识等。④通过查阅文献,提出测量条目==Find相关or因素===变量⑤现有量表等工具=摘录或修订。

最重要的是注意第一条:如果我们要通过建立核心研究小组来确定条目池,其中被试者的纳入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漏掉了!

额外给大家录制了一个小视频,是我们《量表编制与汉化》专题课的补录视频,因为没有互动,所以上课激情少了一些,不过也是可以有一些收获,也希望能给老师们一点收获。

#等有时间可以多给老师们录制点视频课程,这样学习起来比文字要好,另外,如果老师们对学习护理科研比较感兴趣,可以加入下方我们的交流社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