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师肖峰先生门下,学习哇呜吹奏已有一年了,最近受老师的影响,又喜欢上了埙,这两种乐器都为陶土烧制,发声相近,都浓缩了8000年的华夏文明,以及炎黄子孙的聪明智慧,哇呜与埙吹奏指法相同,但口型却不一样。吹土为声,我喜欢它们的神奇,从指孔中传出的声音,古老、哀婉、低沉、浑厚、饱含沧桑。音乐是发自于人类灵魂深处的声音,是人类触摸主、客观世界的最精典语言。有时候,听一首歌,会想起一个人、一段情,温暖的、伤悲的...当我们沉浸于某个音乐时,其实是音乐激发起了我们心底沉淀已久的一些东西,一段天籁之音,来自心灵,它的旋律,可以唤醒生命;像一首华丽的唐诗,一阙婉约的宋词;它的灵犀,可以直达灵魂深处。悲伤的曲子更能直戳至心底,因为我们是凡人,都尝过痛苦失落之味,纵使独居一隅,唯一点共鸣,都会牵扯起心界某种情感外溢,随着那一声声的呼唤,触到痛处,或许会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恍惚中觉得,它该是自己经历的写照,这一首曲子,是自己前世的忏悔和伤痛。把悠扬听成凄凉,不是曲子的腐蚀,而是埋藏在心底的记忆!最近新学了一首埙曲,是由著名音乐人范睿作曲的《追梦》,这首埙曲选自范睿专辑《牵挂》。一曲《追梦》,三生倾情,一声叹息!演绎出如梦如幻的情怀,诉说着梦境,诉说着追寻,也诉说着心碎和无奈。埙音质朴,带着泥土的芳香,其幽深、悲凄、哀婉的音色,悠扬婉转的曲调,如泣如诉的旋律,奏出大地的吟唱,宛如天籁绝响。伴奏皆用古乐,美妙无比,与埙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那编钟的声音,将人的思绪带回到遥远的古代,声声敲打在心坎上,极具震撼,穿过秦时明月汉时关,唐风宋雨,历经多少春秋,那无法翻阅的忧伤,带着丝丝惆怅,情归何处?梦向何方?该曲由作曲者自己用埙演绎,对情感的表达,实现了完美的统一,每听此曲,我清空杂念,调整好呼吸,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被带入了一个遥远的空间,一种缥缈不定的思绪,一份感动的涟漪,会从心灵的深处弥漫开来。千年古埙,演绎着千年的情怀,千年的沧桑,千年的无奈;借着今世的吹奏,诉说着历史的轮回。让人想起大漠,旷野,秋草,楼兰,和那千年不倒的胡杨。冥冥之中,仿佛吹出了一代枭雄西楚霸王被困垓下,刘邦令部下在暮色中唱起悲凉的“楚歌”,在歌声中定然也会有这肃杀、凄凉、悲戚的埙声,使项羽倍感凄苦与无奈,无颜去见江东父老,看着绝望中的美人虞姬举剑拂袖独舞,听乌骓宝马对着苍天发出长长的哀鸣,在草木皆兵的秋音中自刎乌江的悲壮。吹出了屈原魂断汨罗江时仰天长啸吟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吹出了荆轲壮行前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吹出了苏武牧羊十九年,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的赤胆忠心,吹出了陈子昂登幽州台写下的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人间沧桑;吹出了文天祥过零丁洋时能震荡九天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独白。梦里飞花,雨敲窗棂,风唤梦回,听一曲埙音,惹一怀愁绪。贾平凹在其小说《废都》中,描述的早晚都要去西安城墙上吹埙的周敏,是一位落魄的文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早晚都去吹一阵子,手里的埙,成了他倾诉乐与哀的工具,是闹与静、入世到超脱,复杂与冷清,寻梦一般的精神寄托。贾平凹说“埙有鬼气,宜于晚上吹奏。”此说更平添几分诡异。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秋风萧瑟,使人平添几分愁绪,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埙乐穿透耳膜,从远古走来,在风中飘荡,穿越了时空,穿透人的灵魂,直驱你的心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从埙音中,我们可以寻找历史的印迹,感悟生命的真谛,以史为鉴知兴替,成为一个追梦人! 2019年12月12日 1 作者简介 鹦鹉洲(网名),籍贯甘肃武山,87年毕业于兰州教育学院中文系,系某央企天水分公司内退职工,爱好写作、摄影、音乐,在职时有多篇行业论文发表于国家及省级报刊。天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 诵者简介 剪风,女,微信号liuxiu9828,甘肃武山人,教育工作者,喜马拉雅V9级主播。创建有个人有声平台《剪风伴读》。又名钊钊妈,喜欢给小朋友讲故事,用声音感知世界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