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石山王阁 2020-10-10

文/彧白 三余书社原创文章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谈到了许多笔法与字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变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写字要写出变化,写的规规整整难道不好么?

其实这就是“规范字”跟书法的差别,书法既要有书写的实用性,又要有着艺术的特征,这种艺术的特征就决定了书法本身必须要具有变化的,变化类型越多,层次越复杂,其艺术成就往往就会越高。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法可依的,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书法的变化之道做了极为妥当的论述,即: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变化跟和谐的关系,书法家在一个字中制造矛盾的时候,一定会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那么书法中都有哪些变化呢?

中国书法是用水墨写成的,只有黑白两色,这两种矛盾构成了书法的所有内核,这就好比太极,一阴一阳之间,蕴含了所有的变化,即阴阳之变。

这阴阳之变,在书法中表现为运笔的急与徐、轻与重、藏与露,用墨的浓与淡,结体的开与合、正与斜、方与圆等诸般变化,书法的一切变化皆逃不出阴阳变化之藩篱。

下面我们就这些变化,做一个详细解析!

急徐之变,轻重之变,藏露之变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汉朝蔡邕在《石室神授笔势》中说道:

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书法从运笔速度上讲,只有快慢两种变化,这两种变化构成了线条的所有特点。我们看这两个“千”字,前面的“千”字取自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右边的“千”字取自于怀仁和尚的《集王圣教序》。这两个字起笔的“短撇”,写法相同,不同之处就在于用笔的急徐,左边的“短撇”用笔较慢,形成一种挺拔劲险之态,右边的“短撇”用笔较快,气势连贯,线条则显得更为放松和自然。

我们再看轻重之变, 图上橙色的箭头,左右两边的“千”字“横画”均是从重到轻,又从轻到重变化的一个过程,这种变化使得线条的变化更为丰富,更加灵巧,通过这种用笔的轻重变化所产生线条的粗细感再加上字势整体的搭配关系,从而增加了整个字态的灵动与精巧。

我们再看上图中红色圆圈的标记,左边为藏锋起笔,右边为露锋起笔,这两种不同的起笔产生了不同的姿态,左边端正稳健,右边飘逸灵秀,这就是藏锋与露锋之变。

浓淡之变

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言道: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

对于书法大高手而言,用墨的浓淡在不同作者笔下有不同的体现,我们举两例说明。明代的淡墨大家董其昌与清朝的浓墨宰相刘墉。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的书法以淡墨而著称于世,这种淡墨所体现出的萧散之气,成为了明末清初许多书法家争相模仿的对象。董其昌生平喜用金箔纸并用淡墨作书,这种淡墨所呈现的变化极为丰富,散淡而跳脱,从而秀逸出尘。

与之相对的是浓墨宰相刘墉的字,刘墉是清朝四大家之一,是有清一代首屈一指的帖学高手,其书法喜用浓墨,书法骨力雄强,敦厚稳实,深得钟王之法和晋人韵致。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刘墉书法

这种浓墨所呈现的特点与淡墨相反,淡墨散逸出尘,浓墨浓厚清刚。淡墨清雅秀美,极尽开张,势态尽显,浓墨珠圆玉润,锋芒内敛,绵里藏针。这便是用墨的浓淡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变化。

开合之变

书法中的收放变化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多有体现。这种结构中的收放是以字势的欹侧变化所形成。收放之变一般有上开下合、上合下开、左右开合三种变化。

上开下合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圣教序》当中的“敬”字

这个“敬”字是上开下合的结构,左边的结构向左边倾侧,我们称之为“欹”,右边的结构向右边倾侧,我们称之为“侧”,这种欹侧所构成的开合变化,使得左右两部分构成一种“对揖”的关系,而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并列关系,通过穿插的用笔将交点会于整个字的中心位置,使之不至于离散,从而增加了整个字态的灵动与自然。

上合下开

上合下开的字同上开下合的字作用一样,取势险绝,而不失和谐,结体开张,而不失紧俏。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圣教序》中“外”

我们看这个“外”字。上面的部分有合并之势,下面的部分有开张之势,整个字的交点在字的中心位置。从而形成一种开而不散,合而不失势的状态。

左右开合

左右开合的字也比较常见,我们再平时的临帖过程当中若是能将这一点把握好,才能体会王羲之书法的精微之处。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圣教序》中“崇”

我们再来看这个“崇”字,示意图中中线往左的位置字势开张,中线右端的字,字势合拢,左右呈现一种开张之势。整个字从字势上来看往中线左边倾斜,但是由于右边的笔画较多,并且笔画较长,从而平衡了这种态势。

书法中这种开合的变化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上下开合还是左右开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结构的丰富性与整个字态的灵动之感,这就是开合变化的妙用。

正斜之变

正斜之变在单个字当中有了诸多的体现,其实就是通过笔法改变字中的部分结构使之成为“斜势”然后在通过另一结构的变化,将字势拉正,这就是字法的正斜之变。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圣教序》中“而”

比如这个“而”字,中线往左的部分笔画较少,整个字的势态是左低右高,王羲之为了平衡这种险势,将剩余的笔画右移,从而是整个字达到一种平稳的状态。这就是单字当中的一种的正斜之变。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王献之《鸭头丸帖》

我们再来看章法中的正斜变化,在行草中的书写中,字与字很多时候是连接起来的,这个时候就要看整体的一种正斜之势了,我们看图中所示红色箭头为单个字的正斜字势,大多数的单字均呈现一种斜势,而这种单字斜势的组合在整个作品当中却是平稳的。

这种变化的核心是以每一行的中轴线为支撑,进行左右的正斜变化,从而形成一种发散的活力和张力,并且在整体上呈现一种平衡之势。这就是正斜之变在作品创作当中的一种体现。

方圆之变

崔瑗在《草书势》当中说道:

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说的就是书法用笔的方圆变化的重要性,一个若是尽用圆笔,则失之于油滑,若是尽用方笔,则失之于板滞。

什么是书法中的变化?明白了这些,方能体会书法之美

王羲之《得示帖》

我们看王羲之的《得示帖》,这件作品是王羲之尺牍中的精品。图中标记红色箭头的为方笔,标记绿色箭头的为圆笔,整个作品方圆并用,圆笔增加了作品的曲线线条,突出其灵动的变化,使之轻松而有活力。方笔增加了作品的骨力和神采,使之稳健而端正。这就是书法中的方圆之变。

书法中的变化皆不出以上几种变化之藩篱,每一种变化的姿态皆能从中找到对照,比如我们常说的欹侧之变,其实就是开合变化的一种,比如连断之变,其实不过用笔轻重的一种变形,比如书法中的干与湿,其实就是用墨的浓淡之变。若是能将这种变化之道谙熟于心,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体会书法之美。


文/安伟波,号彧白,三余书社签约书法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