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但令人饱我愁无”墨迹横空出世

 伯乐书香小屋 2020-10-10

北宋元丰四年(1081)十二月二日清晨,雨后微雪,谪居黄州将近两年的苏东坡在临皋亭居室内因夜来饮酒醉睡未起。僮仆来告,太守徐公君猷携酒前来看望。苏东坡急忙穿衣下床,连声感谢徐太守在大寒中专程来看望自己,并命家人速到废圃挑选新鲜的蔬菜以待贵客。

苏东坡

主客对饮,无话不谈,苏东坡乘着酒兴,作《浣溪沙》三首述怀:

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京师俚语,谓霰为雪床)。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二

醉梦昏昏晓未苏,门前轣辘使君车(公见访时,方醉睡未起)。扶头一盏怎生无。废圃寒蔬排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其三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曾飞鹗表(公近荐仆于朝),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以上三首词均用“苏”“须”韵,但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词一言徐太守乘车前来,宾主相会在临皋亭,时在雨后微雪中。词二写徐太守乘车到临皋亭时,自己醉睡未醒。上阕写饮酒的兴致,下阕写饮酒的情趣。翠羽喻新鲜蔬菜。词三写古来姓苏的人都是贫穷者。因徐君猷在此之前已向朝廷举荐苏轼还朝,故东坡在词中表示谢意。

第二天,苏东坡从醉卧中醒来,见漫天飞雪,诗兴大起,又作《浣溪沙》二首寄怀。

其一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撚髭须。

其二

万顷风潮不记苏(轼有田在苏州,今岁风潮荡尽),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诃手镊霜须。

为了答谢徐太守雨雪中前来看望自己的深情厚谊,苏东坡在严寒中将五首词合在一起,认真地书写一遍,并附小序一则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公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复作两首。”其落款为“东坡居士轼”

作品写就,苏东坡在卷首庄重地钤盖了“赵郡苏氏”阳文印,又在“东坡居士轼”字下钤盖了“东坡居士”印一枚。

徐君猷获得苏东坡的书法新作,自然是兴奋不已。他的小儿子十三郎最喜欢收藏苏东坡的字画,这件难得的佳作十三郎打算装裱后珍藏起来。苏东坡与十三郎的另一件作品至今仍存。

《浣溪沙》墨迹长卷

苏东坡的词作向为世人所重,自南宋起传刻笺注之书叠出。但时光流转,岁月迁延,流传至今最早的苏词笺注之作仅存傅干《注坡词》十二卷。该书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翔实,奠定了“今存苏轼词集的规模”。有关专家将其《注坡词》与当今流行最广、最为人们所重视的苏词笺注之作元延本《东坡乐府》及明本《四朝名贤词》对照,发现傅本不仅在注释条目的数量上多于后两书。而且,其注释质量也远胜二者,原样保留了许多苏轼“自注”“ 自序”等珍贵资料。

傅干,南宋人,惜其生平不可考证。

傅干的《注坡词》收录了苏东坡在黄州创作的《浣溪沙》五首,且为“万顷风潮不记苏” 作注说:“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元代延祐六年(1319),奎章阁侍讲学士揭傒斯受命主修国史,管理经筵事务,为皇帝拟写制表。一日,他在内府有幸见到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遵文宗图帖睦耳之命特用小楷题跋其后说:

古人不可见,所可见者,纸上之遗文耳,故诵其诗者,如闻其言;观其书法者,如对其人。苏长公为百世文章,翰墨千古一人。此卷为太守徐公雪天见访作,《浣溪沙》五首,诗既高古,书复神妙,与平日酬应者不同,想见其挥毫时眼空四海,神游八极。翰林学士揭傒斯。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年幼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祐初年(1314)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元代的朝廷纂修辽、金、宋三史,揭傒斯担任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揭傒斯以上的题跋,不独证实了苏东坡的这件作品承传有序,“诗既高古,书复神妙,与平日酬应者不同”的评价,说明见多识广的揭傒斯看好这件作品。“想见其挥毫时眼空四海,神游八极”,在揭傒斯看来,这件作品系苏东坡的神来之作,是不可多得的作品。

元末明初,《浣溪沙五首》墨迹被著名文学家顾瑛收藏。由于顾瑛性格豪爽洒脱,不拘细节,不好浮名,故未在墨迹后话说这件墨宝的由来。

顾瑛(1310-1369),元明之际著名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顾瑛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文人,他在元末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傲然出世,曾逃避和谢绝多方政治力量的征辟。因其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又建藏书楼“玉山佳处”,以藏古书、名画、彝鼎、古玩。顾瑛轻财好客,广集名士诗人,与杨维桢、柯九思等人往来甚多,时有诗词唱和,玉山草堂遂成诗人游宴聚会场所。时天下纷乱,顾瑛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又于其祖茔处为身后修造生圹,名曰金粟冢,自称金粟道人。顾瑛虽然将苏东坡的《浣溪沙五首》墨迹视为镇楼之宝,但在墨迹上仅钤盖了“金粟道人”一印,故《浣溪沙五首》墨迹元明时代流传的经过不能获得。

明代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1436—1450),苏东坡的《浣溪沙五首》墨迹被南州武功伯徐有贞获得。

徐有贞

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系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外祖父。宣德八年(1433)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朱祁镇复位,封南州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

在徐有贞收藏《浣溪沙五首》墨迹之前,此墨宝由元代内府收藏转为明代内府收藏,朝廷在作品上钤盖了“内府宝玩”葫芦印一枚。

徐有贞珍藏《浣溪沙五首》墨迹多年,也没有在墨宝后题跋,仅钤盖了“南州武功伯家藏之宝”的印记。徐氏钤盖的印记较大,视觉上具有冲击力,既表明自己独特的身份,同时也寓意着这件稀世之宝是皇上亲赐给自已的。出自对御赐之宝的珍惜,徐有贞密藏这件宝物从未显山露水。

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工诗精医善书画的徽州府教授黄铎有幸见到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征得收藏者的同意,他在墨迹上钤盖了“黄小园曾观”的阳文闲章一枚,致使这件宝物增添了承传的信息,可供后世爱好者参考。

黄铎字子宣,号鹭洲诗渔,又号小园,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原籍江西婺源,寄籍江宁(南京),咸丰年间至上海。有《肢余集》四卷传世。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了由钱徽和蔡尔康编辑的《屑玉丛谈二集》,在其中的《题赤壁图词》两册上,有多位《申报》馆编辑部(尊闻阁)人员和常在《申报》上刊载唱和诗词的文人所留下的题词,题词的时间是1873年。其唱和诗首即黄铎(小园)的古体(七言)《<梦游赤壁图>题词》。1873年即清同治十二年,岁在癸酉。黄铎当时住在上海,故有机会与时贤唱和。清人苏绍柄(字稼秋,武功人)在《梦游赤壁图题词序》中说:“余夙慕黄州赤壁之胜,思得闲往游而卒不果。己巳秋,乞程谔士师写《梦游赤壁图》以志向往,一时词林文人惠题甚多。”己巳秋即同治八年(1869)秋月。黄铎在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上钤盖“黄小园曾观”一印的时间,当是在移居上海的时段,即咸丰年间(1851-1861)或同治年间(1862-1874)。黄小园的生卒年不详,有待探讨。

清代末叶,苏东坡的《浣溪沙五首》墨迹在晚清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府上出现过。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特别喜欢苏东坡的书法,曾刻苦摹习苏体,故其字颇有苏书的韵味。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有一个叫汪康年的人时为张之洞的幕僚,并在自强书院担任编辑兼任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习。由于汪康年受张之洞重托为他的两个孙子授课,故有幸目睹《浣溪沙五首》墨迹的风采。汪康年曾在《汪穰卿笔记》中记述自己在张之洞府上看到过《浣溪沙五首》墨迹。其原文如下:

在张文襄幕,见苏文忠公手书《浣溪沙五首》,“雪林初

下瓦跳珠”句,“林”作“床”。注:“京师俚语 ,霰为雪床。”

汪康年

汪康年(1860—1911),字穰卿,晚年号恢伯。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德

宗光绪年间进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汪康年身为张之洞的幕僚被聘为其孙子授课时在光绪十六年(1890)。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汪康年受维新思想影响创立爱国组织中国公会,后应康有为之邀赴上海加入上海强学会,同年在上海创设蒙学会,发刊《蒙学报》。

事实上,在汪康年目睹《浣溪沙五首》墨迹之前后,这件墨宝实际上为汉阳人吴传荣收藏,张之洞极有可能是借观。

吴传荣(生卒年不详),字筱珊,清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举人,曾任武昌府兴国州训导。吴氏精书法,擅楷书,汉阳归元寺《藏经阁记》即由其书丹。光绪二十九年(1903),岁在癸卯,为了弘扬国粹,让普天下人受益,吴传荣将《浣溪沙五首》墨迹与揭傒斯的题跋钩摹上石,并将拓本分赠同好。

清末宣统三年(1911)岁在辛亥,十二月,吴传荣携带着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拜会为避乱寓居上海的杨守敬。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博学多才,在地理、目录版本、金石文字之学、书法、书学理论以及藏书诸方面成就巨大,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有“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的美誉。光绪十年(1884),杨守敬从日本回国,旋任黄冈县教谕,筑室藏书,名之为“邻苏园”,自号“邻苏老人”。光绪十六年(1890),杨守敬应黄冈知县杨寿昌之请,精心选刻《景苏园帖》六卷。以杨守敬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此余为成都杨葆初所选刻,大抵皆从旧本摹出,皆流传有绪之迹,绝少伪作,固应为苏书钜观。”并认为:“余意此帖虽后出,当为近世集苏书之冠。”令人遗憾的是,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未能在《景苏园帖》中出现。

当杨守敬见到《浣溪沙五首》墨迹时激动不己, 通过反复辨识,于感慨万千中题跋其后说:

此东坡在黄州作,诗书皆妙。辛亥嘉平月观于沪上,因题。

邻苏老人,时年七十有三。

不独如此,杨守敬还应吴传荣之请,题签曰:“东坡浣溪沙五首。辛亥嘉平月,邻苏老人题。”

在选刻《景苏园帖》18年之后的辛亥年间,73岁的杨守敬仍饱含着对苏东坡的景仰之情,以“邻苏老人”的雅号在墨迹的原作上题跋,言“此东坡在黄州作,诗书皆妙”,此举表明杨守敬在选刻《景苏园帖》之时尚未见过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杨守敬的鉴定具有权威性。

民国十六年(1927),吴传荣将《浣溪沙》拓本赠给当时的收藏家张仁芬,他在拓本上题签:“苏文忠公浣溪沙词墨拓,桂荪宝玩,传荣赠。”并钤“吴传荣印”一枚。吴氏在拓本上题跋援引了汪康年以上的记述,并强调:“苏文忠公《浣溪沙五首》,用硬黄笺所书,现藏敝庐。宜都杨惺吾先生题跋,称为‘诗书皆妙’。光绪癸卯春钩摹上石,俾广流传。坊本苏集无小注,‘雪床’作‘雪林’,以此证之,足征坊本之误与词句之妙。其他出入处亦多,用特标出,以俟鉴赏家之审定焉。民国十有六年,汉阳吴传荣志。”跋后钤有“传荣之印”“ 筱珊父” 二印。

张仁芬

张仁芬(1868-1936)字季郁,号桂荪,晚年号簠庐退叟。其书斋取“传家敦孝友,望古怀清芬”之意。名怀清斋。祖居汉阳西门外,是近代著名收藏家。

民国浙东名士范之杰曾用重资从外商手中购回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帖》全套石刻,其晚年曾在《东坡书考》辨伪第四中记述说:“《浣溪沙》词墨迹。按:墨迹藏汉阳吴大令传荣处,后有揭文安傒斯跋,笔致疲软,不合坡法,然亦可资参考。予尝核勘一过,如‘十二月’ 坊本作‘十一月’,‘ 徐公君猷’, 坊本无‘公’ 字,‘复作’ 坊本作‘又作’,‘ 雪床’ 坊本作‘雪林’,‘跳珠’ 坊本作‘疏珠’,‘ 轣辘 ’ 坊本作‘辘辘’,‘ 排翠’ 坊本作‘挑翠’,‘ 已曾’ 坊本作‘已闻’,‘ 陈吟’ 坊本作‘冻吟’,‘ 诃手’ 坊本作‘呵手’。又,各小注坊本均无。杨惺吾曾摹勒上石,今藏余家。”

从情理上讲,吴传荣钩摹《浣溪沙五首》以及揭傒斯之跋时,有机会见到《景苏园帖》石刻,因为光绪十九年(1893)与光绪二十九年(1903)前后相隔正好10周年。吴传荣不会不知《景苏园帖》石刻已在黄州刻成。他既然花费大量精力与重资摹刻《浣溪沙五首》墨迹,表明他已确证《景苏园帖》内没有《浣溪沙五首》。《景苏园帖》全套石刻今仍存东坡赤壁碑阁内,其中没有《浣溪沙五首》墨迹石刻,范之杰言“杨惺吾曾摹勒上石” 小误。

吴传荣在赠给张仁芬的拓本上题跋说(墨迹)“现藏敝庐。宜都杨惺吾先生

题跋,称为‘诗书皆妙’。”文字表明,他对杨守敬的敬重非同一般,而杨守敬题签题跋之日,《浣溪沙五首》墨迹还在吴传荣家珍藏。范之杰“墨迹藏汉阳吴大令传荣处” 的记述不为虚言。

互联网上有《苏迹曹碑系我心》一文,作者墨笠在“苏迹今何在”一节中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客居北京东四12条,曾数度前往位于朝内大街的夏承焘先生家闲谈、请益,夏老一代词宗……1981年春夏之交,《夏承焘词集》出版,夏老托人带口信,让我去他家取赠书。我顺便将上述《浣溪沙五首》墨拓带去请他鉴赏。他很感兴趣地看了又看,认为其价值无庸置疑,又问了一句:‘勿晓得苏东坡原稿还在不在?’的确,自1927年吴传荣于跋中说明‘现藏敝庐’以来,80余年间经过多次兵燹、运动乃至十年浩劫,原迹下落已不容乐观,甚至当年的拓本,恐亦散失殆尽,而我所庋藏的墨拓也许已成为海内孤本了。”

墨笠在其大作的“曹碑明拓稀”一节中说:“张仁芬去世后,未断本《曹全碑》由其长孙,即我岳父张世模收藏。”笔者在互联网“百度·互动百科” 的“张仁芬”条下见到以下文字:“张仁芬于1936年逝世,享年六十九岁,其子早逝,其孙张世模,亦喜收藏,即俞汝捷先生之岳丈。”据此笔者断定:“墨笠”即作家俞汝捷的笔名。俞出生于1943年,浙江上虞市人。系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俞的岳父是张世模,张世模的祖父是收藏家张仁芬,张世模是张仁芬的长孙。吴传荣赠送给张仁芬的《浣溪沙五首》拓本今被俞汝捷先生收藏。对于夏承焘老先生“勿晓得苏东坡原稿还在不在”的叹息,俞先生深以为然,故感叹:“原迹下落不容乐观,甚至当年的拓本,恐亦散失殆尽,而我所庋藏的墨拓也许已成为海内孤本了。”

2016年,岁在丙申,就在苏东坡的忌日七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一位老者携带着他珍藏了几十年的一件古代书法手卷的影印件来到我的办公室。将其打开,笔者眼前一亮,此件作品非同一般,她就是苏学界诸多学者经常提及但见者却不多的苏东坡亲自书写的《浣溪沙五首》墨迹。笔者从老人口中得知,这幅墨宝是他年轻当兵时在苏东坡的老家四川眉山获得……

2018年秋月,藏宝者将墨宝携至古城黄州,《浣溪沙五首》墨迹手卷横空出世,祥瑞环绕赤壁,大地异然生辉……

《浣溪沙五首》墨迹手卷的起首钤盖“赵郡苏氏”的半印,词末落款“东坡居士轼”下钤盖有“东坡居士”阳文印一枚。整幅作品有31行,每行字数不一,共计289个字。其中词序4行,词一6行,词二5行,词三5行,词四5行,词五6行,总共31行。全卷共有鉴藏印章15枚,墨迹卷首第一行的右下方钤盖元明之际顾德辉的阳文“金粟道人”别号印。在揭傒斯题跋的右上首钤盖宋代的阳文印“内府书画”,表明此幅作品曾被宋内府珍藏。在揭傒斯跋左上钤盖明代的“内府宝玩”葫芦印。有趣的是,在“翰林学士揭傒斯”的名下没有姓氏印章,但有“碧云深处”四字阴文闲章。揭傒斯的跋文左下钤盖“南州武功伯家收藏之宝”阳文印,这是明代内阁首辅徐有贞的收藏印。揭傒斯跋之右侧有“明古珍藏”阳文印一枚(明古生平事迹不详,待考),在揭傒斯的题跋左侧有“黄小园曾观”的阳文印一枚。另有“□□堂图书记”阳文印、“清容□□书记”、“□□王氏”阴文印等,因印文患漫不可识读。

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墨迹堪称国中瑰宝, 可与“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媲美,其“但令人饱我愁无” 的高尚情操,又可与唐代大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相提并论。

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墨迹于九百年间时现时隐, 今日重现民间,实乃国人之幸事,得之不易,特作此文,与朋友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