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话不废?

 新用户1606Lek8 2020-10-10

人一生不知道要说多少句废话。有时说废话而不自知,有时明知自己在讲废话却还是得讲(我凑政治主观题字数时深有此感)。有趣的是,我们厌恶说废话者的同时又在学习没话找话。

废话是社交的必需品。人们常对那些改善气氛的废话宽容以待。下意识地随声应和是废话的一种经典表现形式,这通常能帮你融入集体,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你很难板起脸来批评这类废话,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过它的帮助。可以说,它与人类社会共生,完全消灭它是不可能的。

为了避免说废话讨人嫌,说话的人总想追求点新意。但新意这东西只有在你懂了本意后才能求得。不然你说的还是废话——重新粉刷过的废话。有些粉刷匠的手艺好到能让人们唾弃原来的废话而将粉刷过的废话视为新的真理。举个例子,不少人认为风水八卦是封建迷信却对野鸡网站上“测一测你的命中注定”的结果深信不疑。现在刻意求新的人不少,不知道愿意扎扎实实钻透旧的东西的人还有多少。

有些话刚开始不是废话,到最后废话化了。这次合唱比赛就有所体现。刚开始唱的时候这首歌的旋律十分上头的,写作业、洗澡、洗衣服时都有人摇头晃脑地哼。后来一遍遍排练之后对这首歌爱恨交杂。上台唱的时候脑子里只剩“啊终于要结束了吗”和“有点紧张有点兴奋肿么破”俩念头。之后的一个课间有个同学来了兴致要唱,“追寻”俩字一出来,唱原调的唱和声的唱低八的不约而同倒吸一口冷气,一齐来了句——“闭嘴!”

我认为,那些带有个人特殊目的的话,大多是废话。有的人跟你说话不是出于同你交流的渴望,他只是想从你嘴里听到他想要的话,或只是觉得冷场很尴尬,或是想让你听从他的话,通过说服你显出他的优越。这样的交谈,不要也罢。

有些人的话一开始就被视为废话,后来被视为神话。人们在巴赫死后百余年才发现他作品的价值,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也有类似的遭遇。世俗的眼光往往不是判断废话的标准。但与世俗相悖的言论也会是废话,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要提防那些以 “高雅”自居的“少数派”。

有些人一辈子坚持说话不管自己的话是否会变成废话。不少毕了业步入社会的学生回来找老师,说老师你当初教我的东西我都忘得差不多啦。老师想了想,说:“教育不在于我教了你什么,而在于时隔多年后你记住了什么。”

一位老师曾跟我闲聊,说他不想去上培优课,觉得讲了学生记住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他还是得讲。于是我问他,明知学生记不住为啥还要去讲。他笑了笑说,因为,总有那么一两个是会记住的。

我认为,人类的大部分奇迹都是这些坚持说话的人创造的。不说废话的人,往往不在意自己的话是不是废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