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百里伏牛山

 常有理 2020-10-10
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属秦岭山脉东段支脉。伏牛山脉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重要山脉,西北- 东南走向,长200余公里,宽约40~70公里,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它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脉北面与熊耳山脉和外方山脉交汇,其间无明显界限;南面与南阳盆地相接。山地向东延伸到方城东北突然中断,形成著名的"方城缺口",缺口长约30公里,宽约8~15公里,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山间堆积平原地带,缺口东南又是地势起伏的低山丘陵。"方城缺口"是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天然交通要道

八百里伏牛山  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脉规模巨大,山势异常高峻雄伟,主要是花岗岩山地。其中西北段山体宽阔完整,山势高峻雄伟,由此向东南分支解体,山势也逐渐低缓而分散,变为低山丘陵。

    山脉西北段大致位于白河、二郎坪至蛇尾一线西北。是省内中山大面积集中分布地区之一。山脉主脊地带,层峦叠嶂,多悬崖峭壁和奇峰突起。一般海拔高度1000~1500米,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老君出、鸡角尖、石人山等,峰顶初夏常见风雪,被称为省屋瓴。伏牛山脉西北段山势高峻,气候湿润,且垂直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天然植被与野生动物繁多,为一些原始次生林保护较好的山坡地段,被国家和河南省定为自然保护区。

  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脉西北段山体被西北-东南走向的老灌河断裂谷地纵向分割成两列规模较大的山岭。北面山岭构成伏牛山的主脊,位于栾川以南的部分,当地称之为老界岭,为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老界岭山脊狭窄陡峭,多呈锯齿状或锥状,一般北坡陡,常有悬崖峭壁出现,坡度多在40°以上,有的超过80°;南坡稍缓些,坡度25~40°。这些中山区海拔高度为1500~2000米,部分在2000米以上。其主要高峰:玉皇尖、老君山、玉皇顶、龙池 、石人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山地多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两侧为古老的变质岩层,局部地方有石灰岩出露。大部分山坡,上部为直线形,下部为凸形。发源于山脉两侧的河流或谷地,下切强烈,形成一些又窄又深的峡谷或嶂谷。并有很多的跌水和瀑布,使山区具有明显的峰高谷深的特征。区内60°以上的山坡、谷地或道路边坡,雨季和开春化雪时,易出现滑坡,重力地貌作用较明显。在海拔1400~1800米上、下的地带,有古冰川作用的遗迹,栾川南部的鸡角尖,西峡北部的桦树盘,古冰斗形态保存尚好。嵩县南部的龙池 山顶北侧,有一冰斗积水成湖,常年不干,谓之龙池。浅中山多分布在上述深中山的外围,海拔1300~1800米,相对高度一般800米左右。其形态除高度与深中山明显差别外,其他基本相同。

八百里伏牛山

八百里伏牛山
    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重力崩塌在局部山坡也常发生。 伏牛山脉东南段在玉皇顶以东的主脊分为两支。北支沿南召县与嵩县、鲁山县交界地带,呈东西方向一直延伸到方城缺口,长达100余公里,构成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突出的成锯齿状的山脊海拔多在1100米以上,其中高者可达2000米左右。著名山峰自西向东有:龙池 海拔2129米,石人山海拔2153米,松垛海拔1577.2米,关山海拔1134.4米。鸭河口以东山体破碎,深低山集中分布在白河谷地北侧,海拔400~1000米,相对高度500~600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山势比较陡峻,山坡坡度较大,一般为25~40°。浅低山连片分布于沙河谷地南侧的鲁山境内,在焦枝铁路以东方城境内呈断续分布,山势更为低缓,海拔400~700米,相对高度200~400米,山坡坡度大部分为20~35°,少部分在20°以下,多数风化残积层较厚。南支山脉沿南召与内乡、镇平两县交界地带,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一直到镇平县城以北,长达70余公里,构成白河与湍河两水系的分水岭。其山脊宽阔,山体也较为低缓,突出的高峰海拔均在1100~1900米,如白草尖海拔1871.9米,红石橛海拔1782.3米,大墁海拔1721米等。其两侧深低山集中分布于白河谷地的南侧和湍河谷地的北侧,山势陡峻,海拔400~10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岭脊狭窄,多深切V形沟谷,山坡坡度一般30~40°。浅低山则主要分布在白河谷地南侧深低山外缘和镇平的二龙、老庄一带,山势一般较和缓,海拔高度400~700米,相对高度200~350米,坡度大部分为20~30°。此外,在湍河谷地以西,深低山多分布于后会和板厂一线以西、杨店和大块地一线以东地区,山势陡峻,海拔400~10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多深切V型沟谷,坡度35°左右。浅低山则分布于深低山西南边的昭岗和阳城一带,山势和缓,面积较小。

八百里伏牛山

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脉东部、东南部边缘高丘陵分布面积很广,在山地边缘及河谷两侧地区,连续成片分布,海拔200~400米,相对高度大部分100~150米。低丘陵的面积很小,仅在东北边境地带有一部分,海拔200~300米,相对高度一般50~80米。区内丘陵组成岩性较复杂,丘陵地貌形态也复杂多样。

八百里伏牛山

    区内的河谷平原,有白河流经马市坪、南召盆地的宽谷河段平原,由1~2级堆积阶地构成,一般宽2000~4000米,很大部分被鸭河口水库蓄水淹没;湍河流经夏馆、七里坪盆地,河谷展宽,两则发育有2级堆积阶地,形成河谷平原,一般宽2000~3000米。此外,西峡的袁店至丹水,内乡的赤眉到杨店,方城的袁店到柳河和坡底的沿河地带,也分布有较宽的河谷平原。

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呈西北~东南向展布于河南省南阳市的西峡、内乡、镇平、南召、方城等县境内,全长约250余公里,宽40~70公里,海拔高度400~2212.5米,山势自西北向南山势渐缓,是长江、黄河、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自然分界线。伏牛山被乔端~鸭河口、朱阳关~夏馆断裂自北而南分为三列:

    北列西起嵩县境内,沿南召县与嵩县、鲁山县的交界地带一直延伸到方城县东北部,在方城县城至叶县保安一带断失,构成南阳盆地东北角的方城缺口,全长120公里。北列山脉在鸭河以西,山体高峻,山脊狭窄陡峭,山峰多在海拔1100米以上,突出高峰超过2000米。鸭河以东山体破碎,山势低缓,低山、丘陵分布广泛。主要山峰有观山海拔1886.9米、石人山2153.1米、大圣人垛1585米、小圣人垛1577.2米、五垛寨873.6米、马鞍山10刃.3米、双垛山624米、太子山610米、九里山639米、晒衣山609.2米、三贤山553米、养麦山505米、和尚帽山521.6米、老栗山686.7米、七峰山760.3米、小顶山716.8米。


     中列由卢氏县入境,沿西峡县北部经南召县与内乡和镇平两县的交界地带,延伸到南阳县境内,全长约150公里。山脉西段为伏牛山的主脊,山体完整,群峰林立,海拔高度多在1500米以上,不少高峰超过2000米,如鸡角尖海拔2212.5米、玉皇顶2203米、马鬃崖2200米、老君山2192.1米、摩云垛2074米、老界岭2020米。在主脊南侧,老鹅河北侧支流横切山体,形成一系列深切谷地与高峻山岭相间的地形,更增添了伏牛山雄伟磅衡的气势。山脉东段山脊宽阔,突出高峰均在海拔2000米以下,但山势仍较陡峻,主要山峰有白草尖1845米、石撅崖1756米、银虎曼1630米、宝天曼1574.4米、牧虎顶1795.1米、云磨垛1156.3米、野人垛1432.6米、唐王寨1329米、驻马山1061.2米、牡丹垛917.5米、大曼1720.8米、五垛山1665米、尖顶山1181.2米、定南针1049.2米。在中列山脉中的石灰岩分布地带,岩溶地貌发育,大小溶洞分布广泛,主要有西峡县的鸽子洞、蝙蝠洞、荷花洞、神仙洞、老君洞、伏牛山地下河,桑坪乡天井和内乡县的天心洞、狄青洞、黄龙洞等。在岩溶地貌最发育的地区有地下河出现,如内乡县竹园沟附近,地下河时隐时现,长1000~1500米。

八百里伏牛山

八百里伏牛山

    南列由卢氏县入境,经西峡县中部延至内乡县西部。山势较中列低,但老灌河以西山体亦相当雄伟,突出高峰在1300米以上,如赤马崖海拔1659.9米、青铜山1354米、代尖垛1232米、雨帽顶1548.4米、黄英垛1548米、三尖山1314.7米、木瓦房1536.3米。老鹅河以东山体低平、破碎,多呈孤立状分布于丘陵之上,主要山峰有高峰印海拔1073米、玄山859.5米、新寨798.5米。

八百里伏牛山

    伏牛山脉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也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山脉。

   这里是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的标志地,南水北调的源头,中生代白垩纪恐龙的故乡。这里峰峦叠嶂、林海苍苍、流泉飞瀑、鸟语花香,大气磅礴与自然幽婉交融,浑厚粗犷与清秀玲珑并茂,是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十分独特的区域之一。

八百里伏牛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