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巴黎圣母院 环球之旅(91)

 野山的呼唤 2020-10-11

我第一次对巴黎圣母院有认知,是在文革刚结束时“内部电影”盛行的时代,观看了根据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1956年法国电影《巴黎圣母院》。这是一部黑白片,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扮演埃丝美拉达的女演员吉娜.罗洛布丽非常漂亮;二是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非常丑陋,却对美人极为痴情;三是巴黎圣母院很神秘,顶部的怪兽雕塑给影片增加了一丝的恐怖气氛。在当时极为封闭的时代,巴黎圣母院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栋法国建筑。至少在我身上,雨果的同名小说让巴黎圣母院名声大振。

图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由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1137-1180年在位)和当时流亡到法国的教皇亚历山大三世(1105-1181年)共同奠基,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负责在原4世纪的一座濒临倒塌的基督教教堂的位置上建造的,经由几代建筑师、石匠师、木匠师、铁匠师、雕刻师、玻璃雕切师等的努力,于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为巴黎圣母院而新建的六米宽街道“新圣母院路”是中世纪时巴黎最大的一条街。

图2、留影

巴黎圣母院全部采用石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庄严和谐。雨果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圣母院正面高69米,坐东朝西,正面的4条支撑线从下向上延伸到塔顶,给人一种向天空升腾的感觉。4条支撑线加上三条横线,把正面分割成大小、比例相同的九块长方形,其长宽比例是黄金比,看上去十分和谐。其中上部的中间一块是缺的,两边为一对钟塔。

图3、“最后的审判入口”

巴黎圣母院的精华当属外面的雕塑。尤其是三座门即“圣母玛利亚入口”、“最后的审判入口”和“圣安妮入口”,门外的雕塑栩栩如生。中间的“最后的审判入口”,建于1220-1230年间,平时呈关闭状态。拱门最上方的浮雕,描绘的是耶稣伸出他受伤的双手,告知人们他牺牲是为拯救人类。两侧的天使左边手拿长矛和铁钉,右边手持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天使身后右边跪着的是圣母玛利亚,左边的是施洗约翰。门中间的立柱上刻有手拿书本的耶稣,两侧站有耶稣12门徒的雕像。

图4、中间一层是天使长圣米迦勒用秤量测那些从坟墓中被拯救人的灵魂

中间一层是天使长圣米迦勒用秤量测那些从坟墓中被拯救人的灵魂,根据他们生前所做的事和对上帝的虔诚程度来评判。秤杆偏向左边(天堂),表示此人做的善事多些,反之会偏向右边(地狱)。左边天堂里空间比较大,站着的人都舒舒服服;右边地狱里则是人挤人,由魔鬼牵着往回走。最下一层是死去的灵魂听到最左边的天使吹响的喇叭后如同僵尸一般从坟墓中慢慢苏醒。

图5、天堂里的审判庭

大门左边浮雕第一排坐着3位圣人,最右边那个坐在先人亚伯拉罕(Abraham)怀中的雕像,其意思是回到祖先的怀抱中,和祖先在极乐世界中会合团圆。这些浮雕顶上是天堂里的审判庭,里面坐着圣人、先知、族长、天使、殉教者等。

图6、“圣安妮入口”

最右边的是“圣安妮入口”,建于1200年。安妮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耶稣的外婆,在早期基督教中有所提及,但圣经中对她只字未提。拱门最上方的浮雕描绘的是文雅、端庄的圣母抱着小耶稣坐在带有天篷的华丽君王宝座上,她头戴王冠、手拿节杖,小耶稣左手托着一本法典。他们两旁站着拿香炉的天使,天使后面是带着助手的巴黎主教圣日尔曼(496-576年)和头戴王冠的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国王。

图7、大门左边站着4个真人大小的雕像

大门左边站着4个真人大小的雕像,从左到右依次是:国王、示巴女王(Queen of Sheba)、所罗门王(King Solomon)和西门彼得(Saint Peter,耶稣的第一个门徒)。浮雕两侧整齐排列着4圈天使、国王、先知和长者,他们唱着赞美上帝的圣歌,一派和谐加庄严的美妙场景。“圣安妮入口”是平时参观巴黎圣母院的入口,我们从这里走进教堂。

图8、“国王廊”

三座门上方是“国王廊”,上有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误认为它们代表1284年之前法国各个时期的28位国王而惨遭“砍头”和拆除。文革时期中国寺庙里的佛像头不也是这样的命运吗?好在其中21尊头像奇迹般保留了下来,现除了大卫王头像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之外,其余皆收藏于巴黎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现在巴黎圣母院西立面上的那排雕像是1843年由法国著名建筑师杜克重新雕塑的。

图9、巨大的玫瑰窗前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站在中央

“国王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直径约10米的玫瑰花形大圆窗,建于1220—1225年。巨大的玫瑰窗前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站在中央,头顶上闪烁着耀眼的光环。两侧是上帝创造的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呈天使状的他们因偷吃禁果希望得到宽恕。二战期间,巴黎人怕它们被德国人掠走,把它们拆下藏了起来。

图10、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瞰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

图11、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

教堂主体部分呈十字形,与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图12、圣母院主殿高大和宽阔

圣母院内部极为朴素,严谨肃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进入圣母院,最先感受到的是主殿的高大和宽阔,128米长,40米宽、33米高。4排纵向24米高的石柱把教堂分割成了一个中殿和4个拱廊。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约闪烁,遐想中似乎上面就是天堂。

图13、拱廊、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图14、厅内后面的大管风琴

最宽的中殿摆放着座椅,成为布道、祈祷和弥散的主要场所,据说圣母院可以容纳9000人。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合拢抵住下巴,闭眼凝神虔诚的祈祷,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回过头的后上方是法国最大管风琴和它背后的玫瑰彩窗,管风琴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进门右侧的烛台上,洁白的蜡烛闪动着纤弱的火苗,映照着墙上受难的耶稣,这是拿破仑三世赠送的铜十字架。

图15、受难的耶稣

4个拱廊狭窄而高耸,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靠外的是带有双层窗户的走廊,精彩的则是窗户上的彩色玻璃,上面绘满圣经中的人物,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似有群星闪烁的印象,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图16、精彩的则是窗户上的彩色玻璃

主殿翼部的两端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是13世纪时制作的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书。北侧玫瑰花形圆窗,正中央是怀抱耶稣的圣母。南侧玫瑰花形圆窗建于13世纪,但在18世纪时作过修复,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

图17、彩窗中央是怀抱耶稣的圣母

窗中的彩色玻璃几个世纪以来遭到过多次损毁,1725-1727年经历过了一次重大修复,但1831年圣母院遭受火灾又被毁坏了。1861年法国著名建筑师杜克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修复,现在这些彩绘玻璃大部分是那时制作的复制品,而不是13世纪的原作了。1965年,夏维利埃又重新为19世纪的透明玻璃注入原始的中古色彩,以浓郁的红蓝色调为玫瑰窗披上新妆。

图18、《圣母哀子像》

大厅前祭台置放三座雕像,这是法国雕刻家库斯杜的作品《圣母哀子像》,刚从十字架上放下来的耶稣横躺在神情异常哀伤的圣母膝上。左右两侧是雕刻家考兹沃雕塑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塑像,他们的目光凝视着中央的圣母子。路易十三婚后一直无子嗣,多次去教堂祈祷希望能有个王位继承者。路易十四出世后,他许诺重建圣母院的祭坛。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遗愿整修了祭坛,以荣耀圣母。

图19、圣母院内景

唱诗班席位的右边(东南侧)有一尊手抱耶稣、头戴皇冠的圣母像,它被誉为“巴黎的圣母”。雕像中圣母紧闭双唇、表情忧郁,似乎想为耶稣的诞生而高兴,又因为预感到耶稣日后的苦难而悲伤。

图20、手抱耶稣、头戴皇冠的圣母像

圣母院主殿建成后,又在四周修建了一些小的礼拜堂,成为了新天主教协会及组织的聚会场所。为阻隔周围这些喧闹声,14世纪在唱诗班席两侧加建了雕刻精美的屏风。让.哈维(1300-1350年)负责这项工程,在他有生之年完成了唱诗班席屏风的绝大部分工作,他去世后他的侄子Jean Lebouteiller接替了他的工作,最终在1351年完成了整个屏风的建造。17世纪屏风被大修过,现在仅有几段屏风为14世纪的“原作”。

图21、仅有几段屏风为14世纪的原作

上图表示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第一次是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圣,之后又向从加利利来的妇女们显圣,并向她们说:“不要害怕,去告诉我的兄弟,让他们前往加利利,在那里见我”。

图22、圣母院里某教皇的陵墓

历经850年的巴黎圣母院,亲历和见证了12世纪以来法兰西的历史兴衰和风云变幻:

1239年 圣路易国王(路易九世)在此戴上象征基督教的荆棘冠。127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时染病身亡。

1431年 软弱的亨利六世(1421-1471年)在此加冕。1440年他创建了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471年曾被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杀害。

图23、某教皇的雕塑

1455年圣女贞德(Joan of Arc)的母亲在此请求教皇为她的女儿平凡昭雪,洗清被扣上的“异端”、“女巫”等罪名。

1537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1512-1542年)在此迎娶法国公主玛德琳。

1558年14岁的法国王储弗朗索瓦二世(1544-1560,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美第奇之子)在此迎娶15岁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1542-1587年)。

图24、圣女贞德的雕塑

1572年 亨利四世(1553-1610年)在此迎娶瓦卢瓦的玛格丽特(亨利二世和凯瑟琳的三女儿,又被称为“玛戈王后”)。

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强迫教皇庇护七世为自己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1902年为贞德举办宣福礼。1920年 贞德被追封为圣人

1944年 8月26日在圣母院举行了庆祝巴黎解放的弥撒。

1970年 戴高乐(1890-1970)将军的安魂弥撒在此举行。

图25、圣母院的模型

提到拿破仑在这里加冕,这让我想起了卢浮宫里大卫不朽的名作《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里的宏大场面。整幅油画气势恢弘,人物逼真。一百多人有名有姓,每个人物都是请真人来画室描绘,栩栩如生。古典主义绘画的严正性达到如此境地,真可谓无以复加了。我不由得环顾四周,寻找画中人物当时在圣母院里的位置。

图26、巴黎圣母院广场上查理曼大帝的骑马雕像

从圣母院出来,我和女儿兴冲冲奔向攀登钟楼的队伍,但却被管理人员拦住了,告诉我们:因时间关系,不再接受排队的人。这也太巧了,偏偏从我们开始卡住,我们与前面的人也就相差一两秒啊!没能上楼去参观,真是遗憾。其实,我对上钟楼上观看巴黎并不热切,我已从凯旋门上看过,以后还要上埃菲尔铁塔。主要还是因为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看到,敲钟人卡西莫多救下了美丽的埃丝梅拉达时,就是把她安置在这钟楼上,尽管他有强烈的爱慕之情,但决不亵渎她,像守护神一样保护着她。当爱丝梅拉达从昏睡中醒来时,他高兴得像孩子一样抓住钟绳荡来荡去,把教堂的大钟敲得震天响。

唉,上帝的意图让我留点遗憾,认命吧!

图27、巴黎圣母院广场上喂鸽子的孩子们

圣母院旁边是司法宫,它原为路易九世(1214-1270年,也被称为圣路易)的皇家宫殿。14世纪,美男子腓力四世(1268-1314年)继承祖父大业,进一步将皇宫打造成了君权的象征。1358年,国王查理五世(1337-1381年)在商人艾蒂安.马赛领导的市民起义中被赶出了巴黎,此宫也随之失去了皇宫的地位。从16世纪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这里一直是法国议会所在地,后来成为了巴黎司法体系的中心。

图28、司法宫

司法宫靠近新桥的建筑看上去像灰色尖顶城堡,目前是法国最高司法法院、巴黎上诉法院、巴黎大审法院所在地。进入司法宫有两个通道,其一为公众通道,需排队,限量放行;另一为职业通道,供法官、检察官、律师、实习生出入。最高法院需从赛纳河边灰色尖顶城堡的门进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