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统整与持续优化:项目化学习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张福涛lu70kpm9 2020-10-11

中管君导读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探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统整。

学校通过设计提炼,形成了包括发现问题、建立联系、聚焦研究、成果呈现、创意评价等五个步骤的项目化学习教学架构;通过梳理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以“用数学改变学校”为主题,实现项目化学习的序列化、结构化。学校在实践中关注教学时间的处理、教学方法的优选和学习质量的保障,实现了项目化学习的持续优化。

全文共4365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项目化学习是以适宜的方式,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系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创新性地解决多种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那么,如何把儿童身边的真实问题转化为驱动性的项目化学习主题?如何实现项目化学习的结构化设计和实施?如何以项目化学习深度改造学科教学?这些都是中小学实施并不断优化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探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统整,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运用各种方法、结合不同领域,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形成长效的学习成果。本文仅以数学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为例,介绍我校在项目化学习实施中的实践与思考。

设计提炼,建立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架构

基于统整的教学思想,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建立了包括发现问题、建立联系、聚焦研究、成果呈现、创意评价等五个步骤的项目化学习教学架构。下面以“在学校场景中怎样用合适的音量说话”项目化学习为例加以说明。

1. 发现问题

在一次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师生一起学习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有个孩子问,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啊?老师一下子被问懵了,自己日常教学只是在完成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天学校广播时间,德育处要求小朋友们要安静,有小朋友又来问:“安静就是不说话吗?教室里上课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课间活动的时候可以说话吗?如果去图书馆,是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别人的。那到底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该怎样说话呢?”这是一个真实情境中的“好”问题。这个问题在深度的讨论中又发展为:“在学校场景中怎样用合适的音量说话?”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化学习的真实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

在项目研究中,我们以“在学校场景中怎样用合适的音量说话”作为核心问题,结合不同的学习阶段,将其拆解成系列的问题链(见表1)。

2. 建立联系

在此环节中,我们着重讨论项目化学习涉及的学科核心知识及其认知策略、探究学习和思维发展、问题解决与素养养成等问题,形成从知识应用到思维发展再到素养养成的链条。

例如:在学科核心知识方面,我们列出了研究涉及的数学和科学知识点,以及不同知识点着重培养的学生认知策略(见表2)。在思维发展的角度,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由每个人共同来维护。在问题解决方面,我们希望学生的研究结果能够关注到:不同环境,说话音量要不同;对不同的人,说话要用不同的音量;在公共场合,用合适的音量说话,是文明的表现。

3. 聚焦研究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兼顾科学、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聚焦研究,达成项目目标。在第一阶段,设计问卷,开展调查,整理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在第二阶段,借助分贝仪测量校园各地点的声音数值,查询有关噪音标准,论证学校噪音存在的原因,统计并形成结论;在第三阶段,进行声音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影响声音的因素,讨论不同场合如何用合适的音量说话。

我们希望学生在广泛的项目活动中提升交往和学习能力;学会通过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对学校事务通过研究形成自我判断的能力,寻求改善的方式;形成规则意识,包括公共场合顾及他人感受,知晓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学会用数据说话,在有初步认知的情况下,学会用论证方法进行科学论证。

4. 成果呈现

成果呈现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两个方面。个人成果主要表现为学习中相应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团队成果主要表现为集体制作的校园沙盘模型,体现不同场所的音量要求;制作不同场所的不同音量的标识符号;小团队集体完成调查报告,并进行TED演讲,分享研究结果;在校园内组织音量小测试员队伍,进行宣传、指导、纠正其他学生的说话音量和行为规范。最终的项目化学习的产品是学生制定的校园音量的分析规则和标识。

5. 创意评价

对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需要在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其评价的标准是事先确定和过程中动态调整的(见表3)。在这个阶段,导师和学生会根据个人和团队的项目成果和研究参与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估。评估的方式也有很多,如积分制、奖牌制、雷达图等。

在项目化学习结束后,我们会用统整的思想对整个项目化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基于四个原则:适切性,项目与学习需求和实际的关系;统整性,多元融合的问题和问题解决;延伸性,拓展学习视界和未来发展;创新性,问题解决体现价值感和必要性。

深度统整,学科教学的项目化改造

用统整的力量再造学习,对于不同的学科会有共性的要求和方法。在数学学科为主的项目化学习中可以发现,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往往以讲解传授的方式更直接有效;在综合理解运用中,往往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结合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更需要用创新的方法统整知识、统整学科、统整能力系统等来加强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为了实现数学学科与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对接,我们对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梳理,然后实现以数学为核心的项目化学习结构化。

1. 抓住学科核心概念,让项目化学习有的放矢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有其独特性,其核心知识主要指学科概念、基础知识和技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据此我们提出了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在真正进入数学为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时,我们重点对问题引入、概念建构、综合运算、推理延展、空间建构、数据符号、数感体验等因素进行细化考虑。如在问题引入时,教师可以选择这些引入角度:由应用性数学问题引入、由日常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引入、由新旧核心知识的差异分析观察引入、由生活运用场景引入等。

2.“用数学改变学校”,实现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结构化

根据数学核心概念的图谱,在“用数学改变学校”的主题下,我们做了进一步细分研究,意图通过对校园生活的分解,与现有的数学课程内容结合,以项目化学习的教与学的方式来再造数学学习(见表4)。

回溯反思,探寻项目化学习的持续优化

项目化学习已经是历时多年的主题词,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始终在摸索前进。为了进一步改进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校要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与新的方式之间进行不断地变通、改造、优化。

1. 教学时间的处理

在原来的日常教学中,教师更乐于直接用分数性、终结性的评价方式验证教学效果,任务完成型的教学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在实施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为保证研究成效,我们尝试给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日常基础学科教学工作中加入学科拓展课程,以保证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时间;与此同时,我们尝试将学生的课外创新作业与项目化学习研究相结合,将创新作业的设计作为项目化学习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做到互通互融,提高研究效率。

2. 教学方法的优选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始终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如“在学校场景中怎样用合适的音量说话”项目的设计在知识的深度上兼顾了两个学科领域,数学主要在二年级进行,但前置了三、四年级的有关内容,两个学科的知识要求有详有略、有深有浅。面对项目化学习中复杂的知识背景,教师应该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用实验验证兼顾了两个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教师深入地指导学生做实地测试、对比实验、记录数据、制作图表、分析结果、实验汇报。

3. 学习质量的保障

汤姆·马卡姆在《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一书的前言中说:项目化学习应被视为一种教育思想体系而非另一种教育策略,作为一种蓝图或框架,它清楚显示了未来教育应当如何架构。在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实施中,教师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去积极建构,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执行,需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展开。项目化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为自己的成果质量负责。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断去积累如何发现、研究、分析、判断、反思、改进,进行最好的学习、最好的展示、最好的合作等。项目化学习的质量是多元融合的,指向学生学习的目标至关重要,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0年第8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刘   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