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所有城市孤独者都需要他

 第一导演 2020-10-11
“为什么我这么有趣呢?是因为我死过很多回。

 
昨天凌晨,演员热依扎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
 
然后大家才知道,这个面容姣好、演技优秀的女明星,是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

 
点进热搜,点进她的微博,无数人留言,倾诉同样的病痛。
 
没办法,钢铁城市里,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潜伏着抑郁症。
 
大家呼吸着肮脏的空气,生活在狭小的盒子里,被手机和网络吞噬生命,为了薪水出卖自己的健康和兴趣。

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病得不轻?
二十多年前,有个年轻人发现了这问题。

今敏。
他的电影,一直在讨论信息时代人的生存问题。每帧画面都像一颗药丸,给现代人“看病”。

代表作《未麻的部屋》,几乎就是当代女星的心灵写照。

《未麻的部屋》
今敏从菲利普·K·迪克、宫崎骏、押井守、大友克洋、筒井康隆等前辈身上汲取所需。
在科幻、梦境、现实与虚拟、幻想与边界中,寻找人类产生痛苦和逃避的基因。
作为一个动画电影导演,今敏一生只有四部动画长片、两部短片和一部剧集,却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作品展映柏林、入围威尼斯,以极强的个人风格与先锋性,在全世界影迷群体中收获赞誉。

今敏抱着“最大的善意”投入创作,直到无能为力。

今敏(1963.10.12-2010.08.24)

今天(8月24日)是今敏去世九周年的忌日,距他最后一部导演作品《早上好》已有12年,距他最后一部漫画《OPUS》也已经有24年。

在这个焦虑和压力弥漫的时代,我想,是时候聊一聊这位传奇的动画电影大师了。

Tribute to Satoshi Kon(致敬今敏) 作者:kosal

01
想成为“动画员”的“自封漫画家”
所有艺术家,在他们生命早年的某一刻,一定会有一个契机,与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联系。
而今敏的那个时刻,可能更早。
 
1963年,《铁臂阿童木》上映,今敏出生。
在日后的采访中,他笑谈,这可能是他和动画最早的联系。
 
童年时期,由于父亲的工作,他频繁地在札幌(大城市)和钏路(乡下)之间搬家。
留给他的,是校园生活中的孤独和陌生。
札幌藻岩山,今敏曾居住在山脚下的“伏见庄”
 
青少年时,今敏超级迷恋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曾经雄心勃勃地想要成为一名“动画员”,结果被同学取笑。
《宇宙战舰大和号》
但嘲笑、冷落和不解,没有使今敏变得偏激。
他的自述中,常常提到一个词——
温厚。
毕竟,只有温厚的人,才会留下这样的遗言——
我要怀着对世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谢意,放下我的笔了。
动画员一时间当不了,临摹漫画就成了今敏的爱好。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今敏身边的同好者泷泽圣峰,如今已成为漫画家,代表作品《东京物语》。
漫画家泷泽圣峰
那时的今敏,发育的过分,身高一米八,瘦长身材,留着飘逸长发。
靠着学习好,爱漫画的优势,自然受到女生的欢迎,和男生的敌视。
因此,他的作品中,主角以女性居多。男性嘛……就不提了。


 
今敏“靠画画为生”的道路,一直很顺利。
 
19岁,他就通过了录取比只有1:17的魔鬼考试,进入了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递设计系
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最高动画学府之一
 
21岁,拿着自己“画着玩”的漫画《虏-TORIKO-》,斩获“千叶彻弥奖·优秀新人奖”。
 
甚至乎,他在大学期间,就给知名的漫画家和杂志,做一些临时助手和策划的小活赚钱。
 
可以说,在漫画道路上,今敏顺风顺水。
虽然他的漫画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格。
但不论是批评家,还是读者影迷,都有同一个观点——
 
今敏画漫画的天赋,确实没有他的导演天才瞩目。这位“漫画家”的最终归宿,还是“动画员”。

02
艺术界,没有谁是我的老师
 
对虚幻与现实的思考,是今敏电影中的一贯主题。
 
追本溯源,他最早对于这个题材的涉入,是从动画电影《回忆三部曲》开始。
 
当时今敏接受导演大友克洋和森本晃司的邀请,加盟影片,负责其中《她的回忆》的剧本创作、美术设定和分版设计。
《她的回忆》
 
多年后今敏谈起为何能获大导邀请,依旧把原因归结于日本动画业界的人才匮乏。
 
毕竟,谁会让一个菜鸟来担任这种知名企划的编剧?
 
但其实,今敏触电,还要更早。
 
他曾经给大友克洋的神作《阿基拉》打下手。同样也在《老人Z》里,负责美术设定和分版设计。
 
甚至,再往前推。
 
大学毕业独立后,今敏曾有过一段穷困潦倒的日子。
 
与酒精、录像带为伴,常常是一边喝酒,一边看电影,一边做笔记。喝醉就睡,睡醒就喝,笔记也是大多是醉后的疯言疯语。

但幸运的是,这段经历并没有弄垮他的身体,反而加倍填充了他对电影的认知。
 
当他因为收入上升,终于可以搬离这间公寓时,发现房间里积攒了超过了600袋垃圾。没错,三十多年前,今敏也是饱受垃圾分类折磨的年轻人之一。
 
而今敏喜欢的主题,也总是醉酒一般,迷乱复杂。
 
他最爱的电影是《终极天将》和《童梦失魂夜》,都是幻想剧情反映现实的主题。
 
从《回忆三部曲》开始,今敏的原创剧本就涉入了这个主题。
 
他的漫画《OPUS》也是如此。在1995-1996年间,连载于学习研究社杂志《Comic Guys》,但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的“今敏”了——画稿被自己漫画中角色夺走,漫画家追进了漫画世界。

元小说风格,虚幻和现实极大交错,甚至漫画家的工作场所都是直接照搬今敏自己的房间。
 
《OPUS》漫画
这个主题在今敏的导演处女作《未麻的部屋》中,得到了更为精彩的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未麻》制作人和小说作者还开出了严苛的条件——
 
保留主人公是偶像歌手、有疯狂迷恋她的死宅歌迷,以及其他恐怖惊悚要素。
 
第一次当导演的今敏,在种种限制下,独自构思了整个剧情。

《未麻的部屋》问世后,评论界有人认为这很像达里奥·阿基多(意大利惊悚片导演)的风格,但今敏说他从未看过达里奥的任何作品。

一如诺兰在面对《盗梦空间》“模仿”《红辣椒》的评论时,自称从未看过今敏一样。

今敏在意大利接受采访时甚至说,在艺术界,没有谁是我的老师。
达里奥·阿基多,意大利悬疑惊悚片导演
 
03
在瓦砾和废墟中不断重生
 
2010年,今敏导演去世的时候,留下了四部动画电影长片,两部短片,一部动画剧集。
 
1997年《未麻的部屋》
2001年《千年女优》
2003年《东京教父》
2006年《红辣椒》
2007年短片《早上好》和《15动画人》
2004年12集的动画剧《妄想代理人》
 
二十年来,解读今敏,早已不是一个小众文化圈子的自娱自乐。
从导演的自述,到专业的评价,时刻提醒观众,今敏的作品,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但,这股生命力,从何而来? 
横田正夫曾评价过今敏的作品,有一个词特别重要——“瓦砾”
横田正夫,日本动画协会会长

今敏曾经说——

当我换了一个角度去看以前那些我钟爱和为之感动的画作、漫画和电影时,当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品评以前这些作品中描述的价值观和感情时,我明白了一件事:它们并非我之前所想象的那样值得钟爱。

情况应该就是这样。

虽然我不想就这个问题过于深入,但我当时确实意识到以前我创作的那些画作与寄托在其上的价值感和努力方向实际上是没什么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之前的价值观崩溃了,成了一堆瓦砾。

人的成长历程说白了就是重复死亡与再生的过程。

之前积攒起来的价值观无法适应新的局面时,便要把它彻底摧毁重新铸造,之后遇到更新的局面又无法适应⋯⋯就是这样一种反复的过程。

这种不断进行自我重生的方式,让今敏在作品中的主题和他一起成长,逐渐变得深邃。

 
比如,《未麻的部屋》。
 
第一眼看,是被凌厉的剪辑下的繁复叙事所迷惑。到底是精神分裂者的幻想,还是真实凶杀案的隐射,没有明确答案。
 
可是表达的主题,在今敏口中却是相当清晰——

现代人内心的摇摆不定。逐渐变化的生活让普通人失去掌控力,从稳定逐渐陷入混乱的过程。
 
所以,电影里,一边是被塑造的人设逐渐强大,一边是主角陷入疯狂自我怀疑,甚至日常生活崩溃。两者一碰撞,呈现出接近眩晕状态的醉乱感。
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背后,是城市的孤独,是年轻人的焦虑,无奈。

置身于钢铁丛林中,人的渺小,人性的可怖,悬疑、凶杀的题材背后,是整个城市的孤独症。

于是就有了《千年女优》。
现在看来,《千年女优》无疑是一部写给日本电影的情书。
让导演的思维随着时代天马行空。

世界上还有什么形式,比电影更适合梦与现实的主题呢?
所以在电影里,观众再次陷入一种幻觉,到底是在回忆往事呢,还是在拍电影呢?
画中画,戏中戏,虚与实。
 
千代因为一个照面,就苦苦追寻了一生,主题更是相当的直白地放在电影结尾——
 
因为我真正热爱的,是一直在追寻他的我自己啊。
 
今敏在访谈中表示,同样是摇摆不定,这《千年女优》中讲的是社会伦理道德——
传统的自谦已经成为窠臼,自恋自爱的生存方式,才是如今年轻人应该接受的。
 
看,这是他想给年轻人的药方。
 
用理想的温柔乡,去治愈城市孤独症。
 
听起来挺好,但到了《东京教父》,新的病症出现。
 
于是药方又碎成了瓦砾。

04
治不了的城市精神病
 
《东京教父》用三个拾荒者的故事,串起了圣诞节前后的东京。
 
在电影里,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不幸与包袱。不仅是社会赋予,也是自身对于软弱和悔恨的困顿煎熬,明明应该奋发向上,但发现无法逃脱。
 
而这种淤泥感,其实正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真实写照——经济萧条,年轻人毫无斗志,社会向死气沉沉的低欲望阶段滑坡。
 
所以,电影里用一个婴儿串起了整个故事,把这群被社会抛弃的人,重新拉了回来。
 
今敏曾透露,他超级喜欢这种“搞不清楚是幸运还是不幸”的感觉。
 
而这种巨大压力和困惑,更是鲜明地放在了《妄想代理人》里。
压力下,每个人都幻化出另一个人格。
甚至,这个人格都不为人知。
 
压力外放变成实体的幻想,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的恐慌。
所以撑不住,就剩下的是——
 
逃避。
和《东京教父》里的弊病极为相似,不过更加严重,每个人都成了神经病。
 
这种逃避,到了《红辣椒》里,变成了噩梦,变成了癫狂。
今敏在采访中表示,《红辣椒》的原著《梦侦探》,在记忆与现实间的摇摆不定,是他从《未麻的部屋》和《千年女优》里就试图研究的问题。
 
所以,当现实的困境可以在梦里寻找答案的时候,人内心的阴暗面可以被无限放大。
 
《红辣椒》的成本是今敏电影作品之最,所以我们能够见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场景。

流行文化的印记,现实世界的怪诞化,一切欲求不满都可以在梦里找到对应。
 
颜色光鲜亮丽到让人恶心,角色兴奋癫狂到令人恐惧。
最后,当梦境流入现实,谎言和真实并存,主人公可以克服障碍,完成救赎。

可是,更多的普通人呢?

依然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取快感,以至于成为一个个被幻想绑架的机器。
 
《红辣椒》的优秀,不仅是在影射日本社会的逃避心理,更是上升到了现代文明的共有问题。

一面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一面是精神世界极度空虚。

这一层矛盾催生出巨大的孤独、压力、恐惧与逃避。

被压抑的人性,劣化出更多可怕的个体。

今敏用这把手术刀,切开伤口看了看。

然后,缝上了。
 
因为这病治不了。

05
永远的今敏
 
纵观今敏的作品,我们更愿意叫他动画电影导演,就像他曾经学习黑泽明一般,他的作品,电影属性要大于动画属性。
《红辣椒》对黑泽明的致敬
限制他的,往往是经费。
 
首部《未麻的部屋》只是ova级别Original Video Animation 原创动画录影带)。《千年女优》,预算不足两亿日元1331万人民币)
 
日本的动画产业是造就了他,还是限制住了他,随着他的去世,已经没法言说。
 
但同时代的优秀创作者们从不吝啬对今敏的赞美和致敬,不论是《梦之安魂曲》还是《黑天鹅》,都有着鲜明的《未麻的部屋》的影子。
 
而《盗梦空间》的心理学视觉成像,几乎就是《红辣椒》的强化版
 
从思想的高度,到视觉上的创意,今敏留给创作者的宝藏,数不胜数。
 
不论是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还是现实性的城市妄想与精神分裂症。
 
观众们依旧愿意走进影院。

正如你们也愿意在这里看今敏的回顾。

不是因为今敏死了。
 
而是因为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读者请留步!

送你一份今敏的药方——后浪出版公司提供的中文漫画书《作品》(OPUS)


这是一部“关于漫画的漫画”,是今敏对自己漫画生涯的一次总结。

概念烧脑、次元破壁。戏中有戏,梦中有梦。



中文版分为上下册,全方位复刻原版开本、设计,两册封面组成镜像对位。


第一导演(ID:diyidy)联合后浪出版公司,送出10套《作品》(OPUS)

参与方式:

1.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至少保留1小时),把朋友圈的截图发送到后台;

2.同时留下您的姓名+手机号码(或微信联系方式),方便我们通知您领奖;

3.第一导演会随机抽出10位幸运读者,各赠送《作品》(OPUS)一套。

截止时间:

8月25日周日晚10:30

特别说明:

昨天参与转发的各位读者,我们已经记录,大家依然有获奖资格和机会。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第一导演
来这的导演,都敢说真话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diyidy”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交流,请加微信号:umg2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