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广州玉 2020-10-11

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在位。

宣帝的曾祖父武帝在晚年,因年老体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一天,武帝梦见无数小木人在追赶自己,并且在梦中被惊醒,虽然只是一个梦,但是武帝仍然心有余悸。后来,江充趁机进言,说这是因为虽把公孙贺灭族,可是仍有人在暗中以巫蛊诅咒皇帝,并且联合按道候韩说、御史章赣、太监苏文在太子宫地下埋了木偶诬告太子。当时汉武帝住在甘泉宫,消息不怎么灵通,太子害怕自己说不清道不明,就和卫皇后商量,准备杀死江充。一时间长安城内大乱,都谣传说太子要谋反,结果众将士都不听太子的指挥。太子兵败,只得外逃,卫皇后被迫自杀。不久后,太子被围困致死,皇孙刘进也一并被害,那时,太子刘据只有38岁,曾孙刘病己才出生不久。当时,所有与太子有关系的人皆被诛,只有刚出生的刘病已在忠臣的保护下得以幸存,为太子一脉留下血脉。后来武帝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为无子,刘贺被召入朝,受帝王玺绶,承皇帝尊号。刘贺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被废,后打发其回封地昌邑,昌邑国除,降为山阳郡。后来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决定了迎贤德的武帝曾孙刘病已来继承皇位。公元前74年,刘病已正式登基,改名刘询。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汉宣帝即位之初,朝政掌握在霍光手里。西汉从武帝起实行了 “中外朝” 的行政改革,中朝就成为当时西汉中央政府的决策机构,而中朝的首领大司马大将军也就成为仅次于皇帝的最有权势的官员。汉武帝临去世前,曾下诏命当时的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助昭帝进行统治。昭帝即位时年方8岁,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也就成为朝政的最高主持人,史书讲当时“政事壹决于 (霍)光”。特别是几年之后,霍光消灭了和他争权的上官桀集团,西汉朝廷成了霍光的一统天下。昭帝虽然在18岁以后亲政,但基本上还是委政于霍光,霍光权势极大。霍光为巩固加强他在汉廷中的地位,积极发展个人势力。在昭帝统治后期,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作了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也官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霍光又任命他的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他的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霍光就是凭借这张巨大的势力网,敢于废除已经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势和声望,在废除了刘贺的帝位,拥立汉宣帝之后,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汉宣帝就是在这个时候登基做了皇帝。早在民间时,汉宣帝对霍光的权势和威风就有风闻。尤其在他一夜之间由一个平民变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之后,更领教了霍光的权威。他一即位,就明显地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咄咄逼人的政治压力,所以在他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好象有芒刺在背。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的汉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身单势薄,仅凭着一个皇帝的称号是不能和羽翼丰满的霍光相抗衡的,他需要的是忍耐,是时间,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在即位伊始,当霍光故作姿态表示要还政于他时,汉宣帝非常 “诚恳”地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每次上朝,汉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汉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目的在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缓和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为他的统治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气氛。18岁的汉宣帝在他即位之初,就表现出灵活的处世策略和机智的斗争手段。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霍光去世了。汉宣帝亲自参加了葬礼,按皇帝葬制的规格埋葬了霍光,并加封霍光的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的官职领尚书事。与此同时,汉宣帝认为时机已到,开始亲理朝政。他重用御史大夫魏相,让魏相以给事中的身份参与中朝的机密决策,后来又提拔魏相作了丞相。继而任命邴吉为御史大夫,又委以他的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以重任,逐渐把权力收归到自己的手里。汉宣帝加强君权的措施,必然引起当权的霍氏集团的抵制,所以在汉宣帝亲政之后,与霍氏集团多次发生冲突。

最初冲突发生在汉宣帝的亲信魏相和霍家之间。起因很简单。有一天霍家的家奴在道上行车,恰巧与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家奴所驾的车相遇,两家家奴为了争道,发生了冲突。霍家的家奴仗势欺人,赶跑了魏相的家奴,砸烂了马车,一直闹到御史大夫府上,脚踢御史大夫府的大门。魏相手下的御史向这些恶奴叩头赔罪,才把事情了结。所以当时的人说:“朝廷百官见到霍家的家奴头子冯子都、王子方都毕恭毕敬,把他们看得比丞相还尊贵。”从此可以看出霍家当时的气势。气焰嚣张的霍家势力,迟早要与汉宣帝为代表的皇权势力发生正面冲突。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不久,霍光夫人毒杀许皇后一事案发,使得汉宣帝和霍氏集团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许皇后叫许平君,是汉宣帝在民间娶的妻子,当时由张贺作媒,将年仅十四五岁的许平君嫁给了刘病已,成为汉宣帝的原配夫人。婚后两人感情很好,一年之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以后的汉元帝刘奭。刘奭生下来不过几个月,刘病已就登基做了皇帝,许君平被封为倢伃。汉宣帝即位不久,朝廷内部就张罗着立皇后。当时,霍光有一个小女儿,年纪与汉宣帝相般配,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在霍光夫人的指使下,鼓噪着要立霍光的小女儿为皇后,不断对汉宣帝施加压力。但在这件事情上,汉宣帝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借故下了一道诏令,要寻求在民间时曾使用过的一柄极普通的剑。对于这一异常的举动,大臣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不单单是在寻求故剑,而是汉宣帝公开表示自己在婚姻上的态度,决不抛弃结发于民间的故妻。

最后,按照汉宣帝的意愿,许平君被立为皇后。为此,霍光的夫人嫉恨在心,产生了要谋害许皇后的想法。许平君被立为皇后的第二年,又怀上了身孕,怀孕期间又染上重病。当时有一位负责为皇后治病的女医叫淳于衍,这人和霍光家的关系很密切。在入宫诊断之前,霍光的夫人把淳于衍找了去,说:“霍将军很爱他的小女儿,一直想立她为皇后,可惜现在不行了。如果你能在这件事上帮帮我的忙,我一定重重报答你。”淳于衍马上明白了霍光夫人的旨意,但她还是故做不知地说: “请夫人明示。”霍光夫人见事至如此,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明确地对淳于衍说: “妇人生孩子,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如今许皇后马上就要生产,你可以见机投药,毒死皇后!”淳于衍面有难色地说:“这可是祸灭九族的弥天大罪呀!”霍光夫人为她打气说:“如今霍将军大权在握,到时会给你开脱责任的。”淳于衍迫于霍光夫人的胁迫,果然入宫投毒在许皇后的药中,使许皇后死于非命。事情追查下来,淳于衍成了重要嫌疑。霍光夫人怕事情败露,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霍光。霍光事前并不知道此事,听罢大惊失色,尽管他是大权在握的朝廷重臣,但杀害皇后,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在人的观念中,都是十恶不赦的罪行,把他吓出一身冷汗。但事情已经做出来了,没有退路可走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出面开脱了淳于衍。迫于霍光的威势,当时的人都缄口不言,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事情可能与霍家有关。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许皇后死后不久,霍光又一手包办,把他的小女儿迎进宫去,立为皇后。这样一来,汉宣帝也怀疑许皇后的死与霍家有关了,不过慑于霍光的威势,又缺乏证据,只好暂时隐忍不言。但从此以后,汉宣帝对霍光一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只是隐而未发。之后,又发生了令汉宣帝不能容忍的事情。许皇后去世的周1年的时候,为纪念许皇后,汉宣帝下令立他和许皇后在民间所生的儿子刘奭为皇太子。这一下可激怒了霍光夫人。

她原来的如意算盘是,毒死许皇后,立自己的小女儿为皇后,然后与宣帝生个儿子,将来继承皇位。现要立刘奭为太子,她的全部打算都落空了。为此,她气得吐血,大骂道: “这个民间出生的小儿立为皇太子,将来置我的外孙以什么位置!”所以她多次撺掇着皇后下毒,想害死皇太子刘奭。只是因为皇太子进食之前,按规定必须由媬姆先尝,才使得毒死皇太子的阴谋没有得逞。但这些事情在霍光死后,逐渐张扬出来,一时之间闹得满城风雨,使得汉宣帝与霍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从阶下囚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

汉宣帝深知,霍光虽然死了,但霍家的势力还很大,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兵权也掌握在他们手中。为此,汉宣帝首先采取行动,削夺霍家的权力。他先解除了霍光两女婿东宫、西宫卫尉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权。又把霍光的两个侄女婿调离了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让自己的亲信担任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他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还对上书制度进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起来。通过这一系列步骤,霍家掌握的权力剥夺殆尽,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的手中。面对汉宣帝全面夺权的行动,霍家集团内部惶恐不安。他们心中有鬼,担心毒杀许皇后和皇太子的事一旦泄露出去,必然惹来杀身之祸,就决定挺而走险,举行叛乱,侥幸推翻汉宣帝,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但叛乱在严阵以待的汉宣帝面前很快瓦解了。汉宣帝大规模地镇压了霍氏集团的叛乱,将参加叛乱的人都处以极刑,并废除了霍皇后。据说,在镇压中,受到叛乱牵连而被灭族的有千家之多,在西汉朝廷中经营盘踞了十几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汉宣帝最终确立了他的绝对统治。

在彻底消灭了霍家势力之后,汉宣帝开始掌握政权,他“亲躬万机,励精为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代明君。

鉴于霍光专权的教训,汉宣帝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君权。自汉武帝设置“中外朝”以来,尚书逐渐成为掌管机要的中枢机构,吏民的上书和诏令的发布都须经此处经办。所以领尚书事的霍光、霍山、霍云等人往往通过参与尚书事务,掌握了机要大权,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臣。汉宣帝为了把政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尚书制度进行了改造,扩大了由宦官控制的中书的权限,下令无论是吏民上书,还是诏令的拟定发布,都由中书负责,不须经过尚书,克服了尚书可能产生的壅蔽现象,使上下交流的渠道畅通,从制度上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汉宣帝所做的第二件事情是选用能吏,对吏治进行了整顿。

汉宣帝做的第三件事情是着手平理冤狱。在这个问题上,汉宣帝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特色: “霸王道杂之”。也就是一方面强调法制建设,主张执法严明,以惩治不法的官吏和豪强; 另一方面又废除苛法,平理冤狱,缓和社会矛盾。自汉武帝 “外攘四夷,内改法度,役费并兴”,社会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之后,以“轮台之诏”的发布为契机,西汉统治阶级开始了统治政策的调整过程。这种政策的调整在昭帝统治时期初见成效,到宣帝统治后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史称“昭宣中兴”。汉宣帝一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兴盛世”。

公元前49年,宣帝病逝,享年43岁。如果宣帝有其曾祖父的寿命,汉朝就能多繁荣昌盛几十年,或许王莽篡汉也不会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