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三不管两不惯,孩子将来更优秀!

 长沙7喜 2020-10-11

选择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需要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徘徊,管娃亦是如此。我们常常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手段”和雷霆霹雳般的“强硬手段”中举棋不定。

在“严格”与“宽松”之间,我们通常会模糊界限。孩子不听管教,家长大都会用严厉的手段,对其强加“监管惩罚”;

看到孩子扮演乖巧听话或是撒娇哭闹样,很多父母也会对其百般惯纵,不管是调皮捣蛋,还是说谎话、脏话,或是打架,都不会惩罚他们。

然而过度的严厉和宽松,换来的并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是让他们的一句“你别管我”。为什么两种手段都难以“降服”孩子呢?

一方面是因为强硬的责骂和惩罚,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小小自尊心。孩子感觉失去了平等和尊重,便会和父母产生心理芥蒂。

另一方面较为“自由”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变得过于自我,错误意识和界限感模糊,难以分辨行为的对错。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规范内快乐成长,又能遵守规则呢?需要家长张弛有度的教育,在严厉和“纵容”之间取得平衡。就好似用橡皮筋,拉得太紧容易崩断,过于松弛又无法绑定物品,保持适当的松紧度,才能够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研究儿童犯罪行为和心理的李玫瑾教授,曾在多次讲座中谈及管教孩子的问题,她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对孩子要做到三不管两不惯,孩子会变得懂事,将来也有出息。”

哪些方面“三不管”呢?

首先,独立做事不要管。

诗人易卜生曾说: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当孩子表现出独立做事的意愿时,很多家长出于疼爱,或是担心他们无法出色完成,都会加以阻止并代替孩子完成。做家务、洗衣服、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生活琐事,都禁止孩子“涉足”,明确表示他们的任务就是“享受”和学习。

但这样只会打压孩子独立自主的积极性,当他们有次此意愿时,家长不要过多管教,满足其愿望。孩子独立做事时,我们在一旁静静观看,适当给出建议即可。完成之后,不管做得怎样,都要找到可以赞美的点,予以夸赞,让其感受到独立自主的满足和快乐。

其次,遇到小挫折不要管。

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的经验,遇事会习惯性地躲避。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帮助他们铲除前方的“荆棘”,使其坚强的意志逐渐“退化”,今后也难以独当一面。

孩子遇到小挫折时,家长要扮演“观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可以通过交谈商讨合适的应对方法,选择权和行动权都交于他们,培养他们强大的内心和愈挫愈勇的品格。

最后,娱乐玩耍时不要管。

“随心所欲”是孩子娱乐玩耍时的写照,无论是追逐打闹,还是拼图积木,他们都有自己的娱乐“秩序”。但有些父母“好为人师”,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教孩子如何“玩耍”,纠正他们的娱乐错误,为其制定玩耍规则。

然而如此“专业”的操作,只会压制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会在父母制定的框架内“千篇一律”。我们要做“路人”,不过多干涉他们的娱乐玩耍,给孩子自由创造的空间。

哪些方面“两不惯”呢?

第一个方面:撒谎推卸责任不能惯。

诗人海涅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害怕受到父母的责罚,便会用撒谎的手段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如果第一次撒谎得到了父母的“放纵”,他们会“说谎成瘾”。孩子撒谎被“抓”,家长要适当予以惩罚,使其感受到说谎的严重后果以及会引起的连锁反应。对谎言的后果产生了忌惮,他们也就不会随意说谎,今后和父母相处时也会坦诚相待。

第二个方面:目无尊长不能惯。

作为礼仪之邦,尊重长辈是立身社会之本,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然而有些孩子在父母的过度宠爱下,和长辈缺乏界限和敬畏感。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便会对长辈“口吐芬芳”,甚至动手动脚。如此目无尊长,今后步入社会,也难以受到他人的尊重。

对于目无尊长的孩子,我们要适当责骂和惩罚,并培养他们的规矩和礼貌意识,教会他们简单的礼貌用语。尊重长辈,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尊重领导、前辈、爱人、朋友,他们也会大受欢迎。

孩子3-6岁的是性格行为养成的关键期,父母要做好榜样。给孩子打下根基,也可以借助社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