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我寄诗思与明月,千年悠悠到如今

 wenxuefeng360 2020-10-11

才过中秋,已是寒露,一倾明月,今古相同。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大的一天,月之美达到顶点,到了晚上,一轮满月,万顷光辉,寒露如珠,天宇沉沉。

美到极致。

明月高悬,秋意朗朗,夜色如水,白露生凉,秋天的月亮是冷的,又冷成诗,冷成一段凝结的愁绪,这样美的景象,奇美又充满神秘,在文明与科学还没有出现的远古时代,高高悬挂在天空的月亮,是神一样的存在,于是人们认为月亮不属于人间,却一定主宰着人间福祸顺遂。

一方面,对月的喜爱化成了诗,无数诗情诗思落于文人墨客笔下,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佳句,也为我们展现出了千年前的中秋之月有多美。

气象万千的大唐,既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大气,也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孤绝,既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清愁,也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清美;

一方面,对月亮的喜爱化成了信仰。

古代生存条件更为恶劣一些,知识的局限与闭塞,所以人们更敬畏神秘的大自然,敬畏日月星辰。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意思是说,天子会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祭日在早晨,祭月在夜晚。

旦复旦兮,日月光华,于是太阳和月亮成为了人们意象中的自然之神。

秋祀春祭都是盛大的仪式,由身份最贵重的天子主持,官员百姓各自随祭。

祭月的仪式盛大而隆重,人们怀着虔诚与憧憬,向中秋之夜,最满最圆最亮的月亮下拜,祈祷来年丰收,风调雨顺。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大厦将倾,曹雪芹却详细描写了一次中秋祭月仪式:嘉荫堂前的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这也是一种延续而来的习俗。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甚至风雨雷电,都是人类之神,礼敬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成全。

心怀敬仰便能从容应对顺境与逆境,辛苦与劳碌,远古时期的中秋秋祀,很好的平衡了人生的各种状态。

月亮只是淡然游走于四季,却无意间成了诗意的象征,也成了人间的神明。

辛弃疾的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由铺天盖地的稻花香联想到秋的丰厚收获,处处都是收获的喜悦心情。

没有比丰收更让人喜悦的事了,而中秋时节,不但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还是收获的季节。春天播种,夏天打理,经过了漫长的辛劳与等待,庄稼,果木,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这个时节,谷穗沉甸甸压下来,空气中含着粮食的清香,树上的柿子,苹果,枣,全都成熟,挂满梢头,远远就能感受到成熟后甘甜的诱惑,那都是贡献给生命的养分,是生命繁衍不息之本。

中秋了,万物都做好了迎接寒冷的准备,叶子枯萎了,丰茂的充满生命的绿都不见了,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不寒,甚至有残存着温柔与缱绻,轻轻扫过大地,红的,绿的,黄的叶子翩然而落,层层叠叠,虽然是凋零,却如诗如画。

有美景,有收获,有团圆,有感恩,中秋成了最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

中秋是八月十五,秋季的中间,从这一天开始,夜开始长,露开始重,过了中秋之后,寒冷将一点点袭卷大地,温暖荡然无存,这是大地的修整期,也是大地的休眠期,在人类的认知中,它贡献了三季,也会累,也会倦,也会丧失养分,这一天,人们会祭拜土地神灵,感恩大地的无常赐予,祝福大地进入修养期,仪式同样隆重。

如果说祭月是对天地日月的礼敬,中秋祭拜土地神灵,则是人类的感恩与回馈。

所以中秋夜,也拜土地神。山西等地到如今还有供养土地神的习惯。

日月是赐予,大地是滋养。

有所收获,就要表达感恩。

所以过中秋,是感恩日,在收获的过程中,不忘施与者。

心怀感恩,心怀畏惧,有所取,也愿意有所舍,儒家的思想渗透进骨子里血液里,一代又一代传承。

王建一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将中秋夜的清澈之美写到淋漓尽致,月光如白银,照亮了庭院,能看到栖息在树上的鸟儿,而刚刚降下来的露水,一滴,又一滴,滚落在花瓣上,将娇美幽香的桂花花瓣都打湿了。

同样写中秋月色的澄澈之美,张孝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更清美。一轮满月遍洒清辉,八百里洞庭无边秋水,这夜色宛如水晶一样清澈透明,在这样的月色水光中,人的心都变得更通透,更开阔了。

刘禹锡写中秋月也美: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洞庭水,湖心月,碧波上闪现着层层月光,水拥抱着金银,一浪一浪向天边而去,是美到窒息的情景。

文明登场,宗教退后,当人们掌握了人为灌溉、存储粮食等技术之后,中秋的宗教作用开始慢慢退化,中秋祈祷不再重要,天子也慢慢退出了带领臣民求乞月亮的秋祀行为。

生存无忧后,精神就登场了。人们开始关注美,接纳爱,于是中秋赏月,团圆,吃喝玩乐。

以家为单位的社会模式成为标准,团圆就显得尤为重要。

赏月,体会自然之美,回家,共享天伦之乐。

在这一天,无论多远,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要赶回家里,一家人吃着美味的月饼,在水榭中赏月,在月下做诗。老人会给孩子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成为了最快乐最温馨的节日。

美丽的人间女子嫦娥,因为不小心吃了仙丹,竟然一路飞到了月亮上面成了仙子,月亮是属阴的,阴代表着冷,于是嫦娥在月亮里居住的宫殿就叫广寒宫,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下诗歌。

其中最经典的,要数宋代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北宋中期之后,山河破碎,外忧内患,良知尚存的文人,无法彻底享受中秋节纯粹吃喝玩乐的享乐氛围,对月叹息对月伤怀渐渐多了起来

中秋夜,白露初生,满月当空,万籁俱静,流水淙淙,有一些清冷,有一些孤独,也有一些无助,天大地大,唯人渺渺,这样的时刻,家国之痛,离别之苦,一起涌上心头,所有的情绪都被无限放大了。

辛弃疾也有: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的句子。

宋代文人描述中秋夜,趋向伤感祈盼人团圆,明清开始到现代,中秋节终于稳定成为一个快乐的,团圆的,享受爱与美的日子。

在这一天里,阖家团圆,美食美酒,丰收喜悦,内心丰盈;

在这一天里,清秋薄暮,一月当空,夜色如水,美轮美奂;

在这一天里,放下疲惫,享受天伦,接纳生命中的爱与美,吃最甜的月饼,陪伴最亲的人。

中秋节,从祭祀到感恩,到享受它的美景,到伤感于人世沉浮,到纯粹的团圆享乐,经过了漫长的过程,那些代表着中秋节传说与诗词,在想象与意境中造了一个或唯美或伤感的世界出来,丰润着精神世界,也丰富着生命体验;

中秋节一路演变而来,预示着这个华夏民族,以敬天、礼地、爱人的文化意象、文脉传承,滋养着悠悠万众,惠顾着世世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