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想当年桃叶渡

 稼穑居 2020-10-11

遥想当年桃叶渡

  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见多识广的才女薛宝琴,曾以自身游历为题,作了十首怀古诗。其一写道: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这首怀古诗对应的遗迹,在现今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即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桃渡临流”。相传东晋王献之曾于此迎送爱妾桃叶,并作歌送她:“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便将这个渡口称作桃叶渡。

  作为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集书法家、诗人、画家、官员于一身,也是东晋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书法造诣不亚于老爸,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于世,楷书和隶书功底也颇为深厚,父子合称“二王”,同草书之祖张芝和钟繇、王羲之并称为“书中四贤”。

据说,王献之咏唱的这位叫桃叶的姑娘,曾以卖扇子为生,同妹妹桃根住在河对岸。与王献之结识之后,就经常乘船往来于秦淮河两岸。王献之放心不下,总是亲自迎送,并不以此为苦,可见他对桃叶用情之深。

到了后世,桃叶渡河舫竞立,灯船往来,萧鼓相随,文人雅士每多咏之,使这里成了守望爱情的凭吊胜地,透逸出风流蕴藉的千古神韵。

  “桃叶渡”这个地名,听起来儒雅、闲适,很有些罗曼蒂克的味道。尽管我在初读《红楼梦》时就熟悉这个典故,但来南京多年却一直未能亲临踏勘。朋友从北地来,提出要见识一下这处古迹,正好借机还愿。这天下午,我们游览过中华门城堡后,便在就近一处渡口登上画舫向东驶去。

  看得出,这条河道是近些年来疏浚过的,两岸的景致还留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即便是我们乘坐的这个画舫,也是现代渡船改造而成的。顺水游来,虽然不能还原昔日的桨声灯影、鼓乐弦歌,感觉上还是有些许秦淮遗韵的。在柳条青藤的掩映中,左看是黛瓦粉墙,右看是回廊花窗。坡壁和石阶上,不时有六朝胜迹的铭文和雕塑徐徐晃过。导游是个年轻貌美的江南女子,她用话筒告诉我们,桃叶渡就在前方不远处的淮青桥畔,西边靠近江南贡院。

临近桃叶渡时,天色渐近灰暗。弃舟登岸后,只见临河有一石牌坊,横批上书“古桃叶渡”四字,正反两面各有一副楹联,分别是“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桃叶渡”遗址毗邻吴敬梓故居,座落在一个小小的庭院里。

在黄昏夜色下,远处灯火阑珊,近处碑亭简陋,与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桃叶渡显得孤单而又静寂。我们几人流连了半天,怎么也看不出古代诗词画卷中描摹的意境。由此体悟到,作为历史遗存,古迹和废墟一样,是不能眼见为实的,只能通过掌故并借助遐想,模糊地还原当年的画面。往事越千年,要想在今日的市井巷陌中重温昔日旧梦,那就近乎苛求了。也许,只有流淌不息的秦淮河水,还能回忆起当年那段风流佳话。

(文/王兆贵 原载《大公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