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膏肓(BL38)

 逍遥散人书馆 2020-10-11
穴位分寸歌
第四胸椎侧下方,宁心健脾是膏肓;
肺虚劳热遗精喘,胸痛痰多并健忘。

【中文名称】膏肓
【中文拼音】Gāohuāng
【外文缩写】BL38
【穴名出处】《备急千金要方》
【别       名】膏肓俞
【穴名解释】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

【穴位定位】

        1、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两旁相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间,正坐屈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毋令摇动取之。《针灸大成》

        2、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位置】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

【主治病症】

        1、主无所不疗。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疾病,求医于秦,秦使医缓(秦医名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孙思邈曰:“时人拙,不能得此穴,所以宿疴难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疾无不愈矣。”

        按此二穴,世皆以为起死回生之妙穴,殊不知病有浅深,而医有难易,浅者针灸,可保十全,深者亦未易为力。扁鹊云:“病有六不治。”经云:“色脉不顺而莫针也。”肓,膈也,心下为膏。又曰:“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又曰:“膏,连心脂膏也。”人年二旬后,方可灸此二穴,仍灸三里二穴,引火气下行,以固其本。若未出幼而灸之,恐火气盛,上焦作热。每见医家不分老少,又多不针泻三里,以致虚火上炎,是不经口授而妄作也。岂能瘳其疾哉!患者灸此,必针三里或气海,更清心绝欲,参阅前后各经调摄,何患乎疾之不瘳也!《针灸大成》

        2、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穴位配伍】

        1、配足三里、膈俞,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2、配天突、大椎,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3、配肺俞、百劳、足三里、太渊,治肺痨。

        4、配心俞、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

        5、配大椎、气海、关元、足三里,治体虚形瘦。

        6、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针刺方法】

        1、斜刺0.5~0.8寸。

【艾灸方法】

        1、《铜人》灸百壮,多至五百壮。当觉气下砻砻然似水流之状,亦当有所下,若无停痰宿饮,则无所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取穴灸之。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针灸大成》

        2、艾炷灸7~1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