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283 --【普天乐】咏世 张鸣善

 虹72 2020-10-11

283【普天乐】咏世

张鸣善

洛阳花①,梁园月②,好花须买,皓月须赊③。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注释】

①洛阳花:洛阳牡丹最著名,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②梁园月:梁园是西汉梁孝王所建,梁孝王礼贤下士,曾招揽天下名士,梁园也成为天下名园。 ③赊:购买而暂时不付钱的行为。

【译文】

       洛阳的牡丹花真美好,梁园观赏的月光真明亮。但是观赏好花需要一定的时间,欣赏明月也需要相当的本钱。凭依栏杆观看牡丹花烂漫的开放,端起酒杯问候亲朋是否团圆,那种情景真是令人幸福流连。月亮有圆有缺牡丹花有开有凋谢,人生最痛苦的便是离别不团圆。牡丹花儿凋谢了三月还会烂漫开放,月亮缺了中秋节还会再明亮团圆,而人一旦离开人世什么时候能够再来人寰?

【评析】

       这篇小令思想意义比较模糊,因为中间有“想人生最苦离别”一句,便有人说是苦于离别,但如果从全篇意境和逻辑来说,有不通畅的地方。因为人离别是可以再团圆的。故应该指全部人生意义的思考,内容更宽广和深刻。

       “洛阳花,梁园月”开篇先提出人间最美好的自然景观,春花秋月,李煜词便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和期盼,是其特殊心理的表达。而我们正常的情感应该是“春花秋月可别了”,即最希望总是这种良辰美景。“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这两句意思很隐晦,正因为隐晦,所以更深刻。我们将这两句话的意思分析一下,对于解开全篇思想内涵也大有启迪。一般来说,“花儿”是不需要买的,古代还没有买花献花的习俗,而且也没有献牡丹花的。月光更不用买,李白早就明确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所以他弄杯酒在花间月下独酌,因为不花钱。这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常识。但诗人说要买,要赊,就值得我们深思。既然要花钱,是否就应该谨慎消费了?但恰恰相反,“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两句在语法上有倒装,也是为了强调花和月,将这两个字提前到最前面,我们在意念上在花和月后面应该有个顿号,即花儿太美,尽管需要买,我们也毫不吝惜,依旧凭依栏杆欣赏其烂漫开放。月亮太美,尽管需要赊,我们依旧把酒问月,盼望月亮团圆,也盼望人团圆。“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开始逐步接近主旨,月亮有圆缺而花儿有开谢,人生最苦的是离别。但是人离别也可能再团圆啊!请问,有一生也不离别的人吗?那么有什么苦的呢?尤其是最后一问,更是不合逻辑。那么,这里的离别就不是普通的离别,可能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看最后三句:“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花儿谢了来年三月还会开放,月亮缺了到中秋节还会再圆,人去了怎么就不能再来呢?这有两种理解,一是古代人信息不通畅,一旦离别便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面。也有聚难散易的伤感,即人一旦分手,“何时君再来”便很难说了。能否再聚首也不好说。这句话有盼望再见,而且需要一个准确时间意思。二是永远没有归期,就是死亡的意思。如果仔细体会,后者的意思更多更强烈。这样理解,全篇的意脉就很通畅。

全曲所表现的就是人生无常,应该抓紧时间享受人生,不要辜负了良辰美景,在观花赏月这样的情境中享受乐趣,求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本曲长于议论,说理是主要目标,但因为有花月这些具体的形象,又有观花赏月这样的人生体验,故很有情趣而不枯燥乏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