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间识别茶黄螨危害

 新用户14537858 2020-10-11

        随着温度的升高,菜地里的病虫害又多了起来,蔬菜种植者对一些高发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及时的防控住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其实,对于高发性病虫害的危害种植者是有很清晰的认识的,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及受到综合防治措施的限制,往往在田间发现时已“为时已晚”。
       提到螨害,大家并不陌生,可是如何来识别呢?或许多数种植者真的是说不上来。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在田间识别茶黄螨危害的技巧。

先来认识茶黄螨:


        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黄茶螨、茶半跗线螨、茶嫩叶螨,属蛛形纲、真螨目,跗线螨科;茶黄螨食性极杂,寄主植物多达30个科70多种,主要有茄子、黄瓜、番茄、辣椒、马铃薯、芹菜等,还可为害萝卜、豆类等多种蔬菜作物和花卉。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华北、长江以南地区较为严重。

显微镜下的茶黄螨:

        茶黄螨是刺吸式口器,茶黄螨成螨淡黄色至橙黄色,半透明有光泽。由于螨体小,肉眼难以发现,为害症状有时与病毒病极其相似,部分菜农误认为是病毒病或营养不良,防治效果不佳,导致损失严重。不仅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而且还影响蔬菜品质,降低其商品价值。
生活习性 :
    茶黄螨生活周期短,在28—30℃时,4—5d可完成1代,18—20℃时为7—10d。在温室大棚中全年都可发生,露地茄子7—9月危害较重,发生裂果的高峰期在8月中旬—9月上旬。 
    成螨有趋嫩性,活动能力较强,当取食部位变老时,雄螨有携带雌若螨向植株幼嫩部位迁移的习性。雌若螨在雄螨背上蜕一次皮后变为成螨,即与雄螨交配。一头雌螨可产卵百余粒,卵产在嫩叶背面、幼果凹陷处或幼芽上,经2—3d孵化为幼螨,幼螨期约2—3d。幼螨变为成螨前停止取食,静止不动,即为若螨阶段,若螨期也是2—3d。茶黄螨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能进行孤雌生殖,但未受精的卵孵化率低,且后代均为雄性。 
    茶黄螨主要在温室内植株或土壤中越冬,少数雌成虫也可在冬作物或杂草根部露地越冬。靠爬行、风力、农具、菜苗等传播蔓延,始发时有明显的点片阶段。 
田间危害症状 :

    茶黄螨以成螨和幼螨刺吸植株的嫩叶、嫩茎、花蕾、幼果等幼嫩部位。


嫩叶受害后变小,叶片增厚僵直,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具油质光泽或油渍状;


叶片边缘向背面卷曲嫩茎表面变褐色,严重的扭曲畸形,顶部干枯受害的花蕾不能开花,或开畸形花;


果实受害主要发生在雌花脱落后的幼果顶部、果柄、萼片,果皮呈灰白色或黄褐色,果面粗糙,失去光泽,木栓化。严重的果皮龟裂,种子外露,呈开花馒头状,味苦而涩,失去食用价值。

茶黄螨危害茄子:


茶黄螨危害辣椒:


茶黄螨危害番茄:


茶黄螨危害黄瓜:

用手触摸受害叶片有硬度及“厚感”,叶片黄化但颜色均匀。

病毒导致的黄瓜叶部病症多是叶色深浅不一,且呈凹凸不平状。

上2图为黄瓜病毒病


由于茶黄螨较小,肉眼不易观察,应注意和病毒病或生理性病害为害症状区别开。 

发生条件 :
    茶黄螨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35℃以上的高温会使成螨寿命缩短,繁殖力降低。湿度对成螨的影响不大,相对湿度在40%以上成螨即可繁殖,但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才能发育。因此,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此外,大雨对茶黄螨有冲刷作用,所以持续的暴雨会降低露天蔬菜茶黄螨的危害。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铲除田间、地边杂草;
收获后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同时深翻耕地,消灭虫源,压低越冬螨虫口基数。 
2.物理防治:

棚室通风口挂60至80目的防虫网。
高温杀螨:气温达到35℃,卵孵化率显著降低,且成螨和幼螨死亡率显著提高;

3.生物防治:
捕食螨:

避免使用高效、剧毒等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可用人工繁殖的天敌向田间释放,可有效控制茶黄螨的危害。
4.药剂防治:
印楝素、苦参碱、矿物油、浏阳霉素、阿维·哒螨灵、乙螨唑、螺螨酯、乙唑螨腈、联苯肼酯、虫螨腈等。

药剂应严格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科学使用。

提示:
茶黄螨发生的点片阶段,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喷药的重点部位是植株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同时由于茶黄螨极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