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365期:南怀瑾先生手把手教学生刷一只茶杯,传统文化告诉我们,涵养心性去除惰性和傲气要训练...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10-12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365期#

天在线上和几个家长还有老师讨论“年轻人的培养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有一件打基础的事古人反复强调,但是现在往往被忽略。这一项教育的基础工作,古人用四个字来描述“洒扫应对”。

朱熹在《大学章句》当中有一句名言,“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那么“洒扫应对”具体指什么呢?实际上指的是两件日常活动,洒扫主要是擦桌子扫地、搞卫生,干净整齐,而应对主要说的是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这些东西。

“洒扫应对”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看起来容易,但是却十分重要。练习洒扫之事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秩序感,培养计划性,锻炼严谨认真的做事精神,而且洒扫之事背后还有启动内模拟的心理过程,这个对自我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南怀瑾先生就讲过,他带学生的时候,手把手地教学生怎么刷茶杯。这件事情也算洒扫之事中的一项。而应对之事和洒扫之事一样,也是看起来很家常、很平常,但是意义重大的一些教育活动。做好应对之事,可以改善沟通交流,提升社会技能,提升情商。

大家看到了,现在很多家长对子女教育抓得都比较早,又是学奥数,又是学外语,又是报各种技能班、培训班。不过下了很多功夫学来学去,却从来没有教过洒扫应对之事。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年轻人自我管理一团糟,做事没有章法,说话没有深浅。这种状况用一个流行的观点来描述,就是幼儿园学小学的课,小学学初中的课,初中学高中的课,高中提前学大学的课,等到上了大学回过头再补幼儿园的课。

说到“洒扫应对”这四个字的重要性,还要提一个人。这位老先生是明末清初的大儒,名叫孙奇逢,因为他隐居在河南辉县夏峰村,所以又被称为“夏峰先生”。这位夏峰先生是大教育家大学问家,他与黄宗羲、顾炎武齐名,是明末清初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关于教育年轻人要从洒扫应对之事入手,夏峰先生有一个观点,我觉得说得特别透彻。他就认为影响年轻人进步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惰性,一个是傲气。大家注意,这个观点跟曾国藩是非常一致的,咱们平讲平说之前也讲过。曾国藩就说,“俗人败在懒字上,高人败在傲字上。

那么一个人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惰性,如何去除傲气呢?夏峰先生告诉我们很简单,就去扎扎实实地落实“洒扫应对”这四个字的训练就可以了。擦桌子扫地,干净整齐,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很琐碎,但是做好洒扫之事,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勤勉精神,快速地去除惰性。

《朱子家训》开篇也是强调的这件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早起之后打扫院落,搞搞卫生,这件事看起来平常但很重要。同时与人交往沟通交流,注意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这些个事情看起来也很平常。不过把这些事情做好了,有助于去除一个人的傲气,培养一个人谦虚踏实的作风。

正所谓“常道既是大道,大道不在天边,只在身边”。“洒扫应对”这些日常小事,看起来平淡无奇、平平常常,但是它对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可以培养心性,磨练意志,改善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技能。

所以在培训现场有家长问我,教育孩子从哪个方面入手?我的回答很简单,从日常生活、洒扫应对方面入手。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旦认真去落实了,意义非常大,效果非常好。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不要忘记传播和点赞。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