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常见古代诗歌题材——这样的盘点,看不懂算我输

 ruben_fion 2020-10-12

 逃妈的话 :

作者:小五妈

本文首发于帝都小五妈(pku5mama),经授权转载

现在,大部分爸爸妈妈都很重视孩子的传统国学教育,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让孩子背诵很多诗歌。但等孩子上了学,开始学习古诗词鉴赏,有的爸妈却发现自己帮不上忙了。

其实,古诗词鉴赏的前提是搞懂诗里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要涉及古诗的题材问题。

有不少爸妈觉得,古代诗歌的题材太多了,找不到头绪。其实要搞懂很简单:你看影视剧的时候,一眼就能分清这是宫斗剧、仙侠剧,还是刑侦局、谍战剧、青春偶像剧。每种剧里,都有固定的套路,有常见的代表性镜头,比如一提到一丈红、堕胎药,我们就能想到宫斗剧。

同样的道理,诗歌的题材,也就那么几个常见的类型每一种都有典型的标志物(意象)都有特定的画风和感情基调一提到长亭、杨柳,我们就能想到送别诗,一提到玉门、大漠,我们就能想到边塞诗。

今天,我就帮大家盘点一下中小学生常见的古诗题材。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强调过,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帮孩子把零散的知识串成串结成网学古诗也是一样。以后再读到古诗的时侯,大家就可以带着孩子对照这篇文章的盘点,来有意识地分析每首诗用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积累得多了,遇到没见过的诗,也都会赏析了。

01

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写景诗是孩子们低年级时最先接触到的一种题材。

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词,写景诗占了一大半。

小学经常会考的题目,让你写两句描写春天的诗、描写山的诗、描写水的诗,或者给出几个诗句,让你选择哪些是写秋天的、哪些是写冬天的、哪些是写桃花的、哪些是写梅花的。

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就要学习写景诗中最重要的类别——山水田园诗,这就从简单地理解诗句描写的景色本身,进阶到解读诗人感情的阶段。

我们可以想一下,当我们去郊游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哇,没有写字楼,没有996的社畜生活,没有紧张的人际关系,好自在、好舒服,连这里的山、水、树林,还有农家院里的鸡鸭牛羊,都那么美!

古人也一样,他们就是借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向往自由、闲适恬淡、悠然自得的心情,顺便鄙视一下俗世的束缚、官场的黑暗。山水田园诗里常见的意象,有空山、明月、清泉、柴门、炊烟、桑麻、渔舟、蓑衣、青蛙、鸡犬、燕子等等。

代表作品:王维《鸟鸣涧》《鹿柴》

                孟浩然《过故人庄》

02

送别诗

就像《从前慢》那首诗里写的,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分别就很久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别离,送别就成为古代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作品。

送别诗往往表达什么感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这是肯定的,只要认出是送别诗,先写上这一条,拿一分到手。

但是还得进一步分析,在惜别以外,还有啥感情?

这得看送别的人当时是什么境遇,要是送人进京赶考、升官上任,那一般是勉励、劝慰、祝福。要是送别的人郁郁不得志,比如被贬、被排斥猜忌,往往会借送别表达积愤之情或表明心志。

说起送别诗的意象,有一首歌帮我们概括得非常好,那就是你一看歌词就会跟着唱出来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古道、芳草、杨柳、笛声、夕阳、重山……能写出这样歌词来的,一定是对中国文化极其了解的。

代表作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03

行旅诗

行旅诗,就是在路上或寄居他乡时写的诗。古时没有飞机高铁,一出远门,光在路上就得走几个月,山一程水一程,非常辛苦。

行旅诗表达的感情,最常见的,用现在的话说,叫“孤独寂寞冷”。当人漂泊在路上,或短暂地停留在驿站、码头,看到异乡的景色,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家来。特别是当人生不得志的时候,那种漂泊感、人生如寄的感觉,就会更强烈。

行旅诗的意象非常多,一类是月亮、秋风、西风、秋霜、浮云、夕阳等天气现象,一类是寒山、衰草、枯藤、秋蓬等自然景色,另外就是沙鸥、宿鸟、鸿雁、乌鸦等动物。

说到行旅诗,也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意象大集合的代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对于行旅诗和上边提到的送别诗,小学低年级接触的比较少,就算到了高年级,就算接触了,感情基调一般也是相对积极,只稍微有一点点惆怅,不会有“断肠人在天涯”这样极致的诗。

代表作品:张继《枫桥夜泊》 

                王安石《泊船瓜洲》

                孟浩然《宿建德江》

04

边塞诗

边塞诗就是以北方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其实早在《诗经》的时代就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句子,可以算边塞诗的前身了。但真正形成一个诗歌类型,还是在唐代。唐代在西北和北方用兵很多,整个时代都呈现重武的风尚,积极用世、昂扬奋进。

边塞诗一直是很容易在考试中出现的诗,那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不管是白衣战士在前线抗疫,还是消防官兵在前线抗洪,都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诗歌的感情是相通的。

边塞诗的套路往往是先写到边塞风光,再抒发感情。

不过,要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感情不全都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感情一般是感慨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疾苦、朝廷的无能、国运的衰落、对故乡的思念等等。

我们强调要学习大语文,就是不但要研究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作者、了解背后的时代。你如果一看作者是盛唐的,那就能猜到作品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而如果是晚唐的,那八成是比较消极的。

边塞诗的常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等。有一首歌叫《精忠报国》,基本都是从边塞诗汲取的素材: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代表作品:王昌龄《从军行》 

                高适《燕歌行》 

                王维《使至塞上》

05

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描摹一个具体事物。咏物诗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托物言志,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给一些死物赋予了活的品格,也就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这就像西方的“花语”一样,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四叶草是幸运的象征。中国人咏物也是有固定的“物语”,风筝往往代表漂泊、不自由,莲花代表高洁,杜鹃代表哀愁、思乡,松竹代表坚韧等等。

掌握了一些常见事物的“物语”,就掌握了解读诗歌思想的套路,如果你看一首诗咏的是菊花,那八成是表达高洁、隐逸、有气节,如果你看一首诗里咏的是牡丹,那基本不可能表达隐逸之情,因为牡丹是富贵入世的。

代表作品:王冕《墨梅》 

                郑燮《竹石》 

                虞世南《蝉》

说完上面五类,中小学最常见的诗歌类型就覆盖个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对整个诗歌世界来说,还有几类相对少见的(不是说这几类诗歌在诗歌史上少见,而是说在中小学课本和试卷里占比相对小),我觉得也有必要简单展示一下。

06

咏史

咏史诗,一般是见到古迹,或读到古书,想起古代的人物典故,引发一些感慨。这种感慨,有的是比较客观的对历史事件的评析,有的是有一点沧海桑田盛衰无常的惆怅,有的是比较消极的,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朝廷昏庸、怀才不遇等等。

这种诗最考验大语文的功底,要到初中才会接触。

代表作品:刘禹锡《乌衣巷》 

                李清照《夏日绝句》

                杜牧《赤壁》

07

叙事诗/说理诗

这两类,在宋诗里比在唐诗里更常见。之所以不作特别介绍,是因为每一类有一些优秀作品,但没有形成流派,没有代表诗人,“歌红人不红”。

小学课本里,这两类诗其实也都有少量涉及。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叙事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就是说理诗。

代表作品(叙事诗):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代表作品(说理诗):

      钱福《明日歌》 

      颜真卿《劝学诗》 

      苏轼《题西林壁》

08

爱情诗

这一类,还用我说吗?哈哈!等到了特定年龄段,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还会主动翻来覆去地背呢!

我们在中学接触的爱情诗,一般是比较典雅含蓄的,像《诗经》里的《关雎》《静女》,还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经典宋词。

还有一类可以归入爱情诗里的,是闺怨诗,表达古代女子的寂寞哀愁——前边介绍的行旅诗,主人公都是男子,而他们的妻子、恋人,就是闺怨诗的主人公。

最后再悄悄提醒一下,有的诗看上去像爱情诗,其实是男人写给男人的。比如这一首——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你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建议先大量学习写景诗,其次是咏物诗、边塞诗,再进阶到感情不过分消极的送别诗、行旅诗,而且既要学诗,又要学各类诗的代表诗人的生平、历史背景。至于咏史、叙事、说理、爱情等类型的诗,也可以各自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来学习。

我们做家长的,一方面要帮孩子做好诗歌的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也要给孩子作好美育训练,也许小时候他们还不理解,但他们终会有理解的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