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52 古朴静默的持守 --读贺桂梅的《西日本时间》

 读书当玩 2020-10-12


时间在走,空间却以古朴静默的驻守,在关西日本的大部分地区,停了下来。

当现在的人,有了以寻古的眼睛去发现别国他族人祖辈的遗风的幽情时,去日本,去西日本,再带上贺桂梅的《西日本时间》。
一个女人,北京大学教师,时常的在阳台上抽烟,还是个有着高质高量学术作品学者,这人的散文,是可以读读的。抽烟,本身并没什么。可是,一个看上去性格内敛的知识宅女,时不是时的刁口烟,伫立阳台,这图景已经让人遐想。人与烟,两者本身,在她的身上已经是思考与对话的蕴含,超越了人体机理需要的抽烟。到底知识女性抽烟的人少,我想从女人的烟雾里,读出文字格外的味道。

贺桂梅的《西日本时间》,是从今年的《读书》上的书评知道的。书评,写得不错,给人印象深刻。说是抽去了历史爱恨情仇,去情感化客观的游记文字。因为近年读了好些相关日本方面的书,特意网购一本。
毛尖写的序言《奢侈的随笔》,文字好,题目有点过。贺桂梅的随笔文字,合贴得上今年《读书》杂志的评介,中性,客观,静观,冷思,去了固有的民族怨式的情感,中立的叙述她自己说的所谓凝视之物。但,实在算不得毛尖所说的奢侈的随笔。
贺桂梅在前言《凝视之物》中说:游记主要来源于
由北京大学委派到日本神户大学担任客座(准)教授。工作之余,主要是周末,我游逛了关西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京都、奈良、大阪、兵库县、琵琶湖、伊势、德岛等,同时写下了一些关于日本社会特别是人文与地理生态系统的印象文字。”“这是一些真正的随笔,兴之所至,便下笔成文,并没有周详的考虑


且读,且放。且放,且读。自己的书,放在借来的一堆书中,时停时读,今天算是读完了。总的印象:买得不悔,也可以借读,不买。

《西日本时间》写的是关西地区,古朴静默的持守。每篇文章,通篇文字,无不关联着与现代文明有些背离,有些旁观,有些遗弃,对传统文化与历史遗风的追拾之趣。那时、那地、那景、那物、那人、那事、那情、那感,无不在时间的流逝中,带着古老的样式与气息,存活了下来。

读《西日本时间》,边读边随手记下随感。在书本的第11页眉批上,写下了这样的随读笔记:读了毛尖的序言,又读了贺桂梅的前言。只两段文字的对比,以为贺的文字,不如毛尖。这篇(《初识西日本的社区与人》)读了下来,毛尖的文字,不是贺桂梅一个等量级的,至少她带“颜值”的表述,与贺的文字不在一个层面。贺在日本写下的如此静谧平和的文字,不知回到北京,这气韵还接得下去不?看到喜欢抽烟,以为是误读,还真是。又想,是不是个男的。去查了百度,百分百女性,且是有颜值的女学者。


读了在她的《在神户感受“乡愁”》,在末尾写下这样一段话:贺的文字带上公共母亲的中性轻甜表达,如静水潋滟的月下之光。读过《阪急电车自杀事件与日本社会》,在文尾写下:文字的集合,驾驭者要将其拿捏成马,无形的马,尔后驯服它,再轻车熟路的骑上去。贺桂梅文字,带上了这样的功夫。一根烟翻出云雾,拟成了想要的图像。

读《西日本时间》总的感觉,有股平滑的气韵,淡然的诉说。时间在走,对好些的历史问题,与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东西,我们只能侧身让过这些历史,再回头审观。从来历史都有两极观。历史很难客观的从人类共同的情怀与高度去考察,总让不同的人,产生深深的不同的历史偏见。贺桂梅主观上,想跳出来。其实,又怎么能跳得出来,时不时的流露出人文小女子情怀。

《西日本时间》假若到一半,便止。这书,算是很好的了。后面一半,到三分之二,读来,有点累。为什么?总是一个调子与气韵,太缺少变化,连节奏也总是踩在固定的点上。概括的说,贺桂梅的文字,以平常眼看平常景,以平常心叙平常色。平平常常的文字有些不平常,平平常常的人物有些新鲜感。

                    

2015年6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