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250)《乡党篇》第10章,“食不语,寝不言。”

 挑灯看剑AAAAA 2020-10-1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原文朗读】

【白话翻译】 

吃饭的时候不要总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要多说话。

吃饭睡觉的时候如此,其它的时候又何曾不是这样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语多必失,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就别说。

【解读】
1.“食不言,寝不语”,孔子在吃饭和睡觉时也注意养生。

中国人都熟悉孔子的这句话,大人们也常常用来教育孩子们,有其科学道理。 

食不语,既可以充分咀嚼,又不至于呛了气管,对肠胃吸收有好处。寝不言,是为了尽快入睡,不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健康的标志是吃得慢睡得快,干什么就要专心致志地干什么,心无二用啊。

2.“食不言,寝不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难道孔子这句话仅仅是告诉人吃饭和睡觉的规矩吗?非也!孔子教书育人,可以用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作比喻,也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哲理。

本篇的前几章描绘了孔子的饮食养生之道,其实都透露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举列如下,比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认真,即使神灵祖先看不见,也不能用不新鲜的肉去糊弄他们,更不能糊弄在世的活人。还有后面的“席不正,不食”,是告诉我们有的饭能吃,有的饭不能吃,要吃得安心才行。

那么“食不言,寝不语”到底蕴含了什么寓意?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分场合分时间分对象,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语多必失,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就别说。

3. 言语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与《周易》和《道德经》进行相互参照。

《周易》有64个卦,有很多处类似的描述,我们摘取以下两段话。 

孔子在《周易.易传十翼》的《系辞传》中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翻译成白话就是,君子从家里最隐秘的卧室发出善美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闻风响应,更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如发出不善的言论,则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他,更何况是接近他的人呢?言语虽发自自身,但能影响到别人和民众,行为虽是自己的动作,但别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言行是一个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小者关系到自身的荣辱,大者关乎到国家政治的成败,天地注目,鬼神同鉴,万民共睹,难道可以不谨慎吗?

孔子在《系辞传》中还有一段话,“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有些祸乱的生起是由于言语不慎引起的,就像升台阶一样,从小到大,从轻微到严重,一步步演变而成,国君不保密,则会失去臣子的信任,臣子不保密,则可能会失去身命,机密的事情不保密,则会遭遇失败,所以君子要谨慎说话就不会泄漏机密了。

老子的《道德经》推崇无为而治,君王不要随便发号司令,不要随意干涉民众的生活,有好多章都阐述了“少言寡语”的道理,举例如下。

《道德经》第2章云“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5章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56章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5章云“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第58章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第63章云“夫轻诺必寡信”,第71章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最后的第81章总结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