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起搏心电图”专家共识》要点
2020-10-12 | 阅:  转:  |  分享 
  
《“起搏心电图”专家共识》要点



前?言

起搏心电图是临床心电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随着起搏技术的提高与植入量的递增,起搏心电图的数量日渐增多,难度日趋复杂,已成为临床心电图的一个难点,甚至使不少心电图医生有谈虎(起搏心电图)色变的情况。

一、起搏心电图对起搏器功能判断的局限性?

详细讨论这一问题时将牵扯很多问题。但要强调,起搏器功能正常与否的判断,尤其对少见功能、甚至特殊功能工作的正常与否的判断,需经心电图、心脏影像学、程控仪的反复测试后才能判断。仅通过起搏心电图判断有时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

1.?起搏器相关信息心电图医生基本不知

起搏器功能的正常与否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而对临床中应用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起搏器设置的各种参数,心电图医生基本不知。对心电图医生诊断起搏心电图是否正常绝不能有“过分”和不合理的要求与定位。而心电图医生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起搏心电图”对患者起搏器各种功能正常与否的判断是万能的,换言之,起搏心电图的作用有其较大的局限性。

2.重在基本功能是否正常的判断

通过起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仅能对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的正常与否做初步判断,并供临床医生参考,此外,如能列出起搏心电图中还存在的难于解释的少见心电图表现或异常表现,提醒随访医生给予关注也很重要。

二、应熟知起搏器基本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应当了解,起搏器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为起搏与感知功能,这关系到患者健康与安全的大问题。

通过本次专家共识,我们衷心希望心电图医生能对起搏器基本功能是否正常的各种心电图表?现做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做出正确的初步判断供相关医生参考。此外,应彻底改变对心电图医生经“起搏心电图”则全面判断起搏器各种功能状态的希望与要求,这属于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也不希望国内心电图各种培训项目对“起搏心电图”做过分复杂的介绍与探讨,避免浪费心电图医生过多的精力与时间,使其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也能避免这种教学中屡屡发生的误传和误导。

基本概念与术语

一、起搏器编码(2001年北美NASPE)

1.AAI起搏模式

AAI起搏模式为起搏并感知心房,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

2.VAT起搏模式

VAT起搏模式是双腔起搏器的工作方式之一,仅起搏心室,感知心房后触发心室起搏,心室无感知功能。(图3)。

3.DDD起搏模式

(1)房室顺序起搏:??当自主心房率低于基础起搏频率时,起搏器以下限频率发放脉冲夺获心房,此时若设置的?AV间期短于房室结的传导时间,起搏器立即发放心室起搏脉冲,有人称其为DDD工作方式(图4A)。

(2)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当自主心房率高于下限频率,房室结传导时间长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类似VAT方式工作(图4B)。

(3)心房起搏心室感知:??当自主心房率低于下限频率,房室结传导时间短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类似AAI方式工作(图4C)。

(4)房室均为自身激动:??当自主心房率高于下限频率,房室结传导时间短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心电图表现为自主心律伴房室结传导。

4.VDD起搏模式

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心房感知后触发心室起搏脉冲,心室感知后抑制心室起搏脉冲。

5.VVIR起搏模式

VVIR是心室单腔频率适应起搏器的一种工作模式,其是在起搏器基本功能基础上增加的一种新功能。

二、起搏心电图常用字母

1.心房/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的起搏通道标示方法

2.不应期感知

当出现不应期感知时,起搏标记通道除了可显示为?AR(心房不应期感知)和VR(心室不应期感知)外,有的起搏器公司用A/P代表心房不应期感知,用V/R代表心室不应期感知。

3.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起搏通道和腔内电图的表达方法

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通?常难以识别逆传P波,通过起搏通道则极易识别有否逆传P波、及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的变化。

4.房早/室早在起搏通道的表达方法

房早/室早在起搏通道的位置提前出现外,主要以AS/VS表示(图15),也有的公司采用VE字母代表室早。

5.自动模式转换

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是患者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起搏器自动转变为非心房跟踪模式,即?DDD转换为DDI/VVI。AMS是各起搏器公司通用的缩写。

6.心室安全起搏

不同起搏器厂家对心室安全起搏的表达方式各异,有的直接标出VSP字样(心室安全起搏),有的在起搏通道仅表现为VP,只能通过同步心电图及其与前面AP间期缩短为110~120ms进行判别(图18)。

7.心室安全备用起搏脉冲

该备用起搏脉冲用于心室诊断阈值检测失夺获(或检测时自动发放),是除心房/心室起搏脉冲外第3个起搏脉冲,即第2个心室起搏脉冲(图20)。

三.基本概念与术语

1.基础起搏间期

基础起搏间期是指在没有感知事件的情况下,?同一个心腔的连续两个起搏事件之间的间期,通常指下限频率间期(LRI)。

2.?逸搏间期(EI)

逸搏间期指从感知事件至起搏事件之间的间期。

3.?计时周期

计时周期是起搏器在心房和心室通道设置的从感知自身事件至起搏或从起搏至起搏的时间间期。

(1)单腔起搏器计时周期:

(2)双腔起搏器计时周期:

4.房室间期(AVdelay)

房室间期是由起搏或可跟踪(非不应期感知)的心房事件开始到随后的心室起搏之间的时间延迟。

(1)感知的房室间期(SAV):

(2)起搏的房室间期(PAV):

5.心房逸搏间期(AEI)

心房逸搏间期又称VA间期,是指双腔起搏器起搏或感知心室事件开始到下一个心房起搏的时间间期称为心房逸搏间期(图26)。

6.双室起搏间期

双室再同步治疗(CRT)是通过分别植入右室和左室的起搏电极,设置左、右室的起搏顺序和起搏间期延迟以调整左、右心室之间及心室内的除极顺序,改变心房和心室、双室之间机械不同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7.下限频率(LR)

下限频率是指双腔起搏器在没有自身事件时起搏器起搏的最低起搏频率。

(1)心房计时的下限频率:

(2)心室计时的下限频率:

8.最大跟踪频率(MTR)

双腔起搏器感知心房活动后触发心室起搏,这种心房激动触发心室起搏的最快频率称为最大跟踪频率,又称为上限频率。

9.最大传感器频率(MSR)

传感器频率(SIR)是指起搏脉冲发生器中的传感器根据患者运动或代谢水平所产生的物理或者化学信号变化计算出的当前患者所需的起搏频率,该频率常高于基础起搏频率。

10.心室不应期(VRP)

心室不应期是指起搏器发放起搏脉冲或感知自身心室激动后,心室感知器对外来信号不感知的一段时间(250~400ms)。

11.心室空白期(VBP)

在心室单腔起搏中,心室空白期(VBP)是指紧跟在心室事件后,心室感知电路短暂关闭的时期。

12.心室起搏后心房空白期(PVAB)

心室起搏后心房空白期是指心室起搏脉冲发放后,心房感知电路随即进入空白期,此时心房感知器对任何信号不感知(图?38)。

13.心室感知后心房空白期

感知心室事件后,为避免交叉感知,心房通道会开启一段时间间期,在此间期内心房电极对所有心电信号或非心电信号的检测与识别均停止,感知电路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此间期称为心室感知后心房空白期(图?39),可以程控。

14.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

心室起搏或感知自身?QRS波群后一段时间内,心房感知通道立即进入功能性关闭状态并持续一定时间,此间期内心房可感知电信号但不能启动新的AV间期,称为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15.总心房不应期(TARP)

心房感知通道在感知或起搏心房后,进入不应期所持续的总时间称为总心房不应期。

16.起搏阈值

起搏阈值是指在心肌兴奋期内持续有效起搏夺获心肌的最低能量,即在保持恒定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可以夺获心肌的最窄脉宽;或在保持恒定脉宽时,可以夺获心肌的最小电压(图43)。

17.感知灵敏度

感知功能是指起搏器能够检测出一定幅度的自身心电活动,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18.磁铁频率

将磁铁置于脉冲发生器上方,会使起搏器按照制造商预先设定的固定频率(多数大于下限起搏频率)以非同步模式进行起搏,该起搏工作方式即为磁铁频率(图?45)。

19.休息起搏频率

休息起搏频率是指在患者休息时的起搏频率,?常低于起搏器所设置的基础起搏频率(图46)。

20.滞后频率

传统意义上,频率滞后功能是起搏器为鼓励更多的自主心律设置的特殊功能。

(1)传统滞后功能:

(2)频率滞后搜索功能:

(2)频率滞后搜索功能:

21.自动模式转换频率

自动模式转换功能是双腔起搏器在患者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起搏器自动转变为非心房跟踪模式如VVI(R)或DDI(R),即心房感知事件不再启动AV计时间期,因而心室不再跟踪心房率起搏,而以心室计时按模式转换后基本频率或传感器驱动频率起搏心室。

22.自动模式转换后基本频率

为了预防起搏器患者从心房跟踪的上限频率突然降低到下限频率而引起不适症状。

23.室早后反应

临床心电图中室早是指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其前面没有和它有关的P波,其后通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1)感知室早后延长PVARP间期:

(2)感知室早后起搏心房:

24.心房/心室不应期内感知(VR)

起搏器不应期的传统与经典定义是当起搏器发放一次起搏脉冲或感知一次自身心电信号时,其内设的感知电路立即进入功能性关闭状态并持续一定的时间,该持续时间为不应期。

25.交叉感知

心房或心室通道感知到对侧心腔的电信号,称为交叉感知。

26.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参与的心动过速。

27.心室安全起搏(VSP)

心室安全起搏是为防止心室电极感知心房电信号、肌电信号、电磁信号等其他电信号而抑制心室脉冲发放所设置的特殊房室间期,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停搏,保证患者安全。

28.自动阈值夺获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是现代起搏器最常用的一种?特殊功能。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起搏器自动对起搏阈值进行检测,检测时,自动降低?起搏电压直至出现阈下刺激,一旦发生起搏失夺获,?起搏器立即自动发放高能量备用脉冲(以确保患者?安全),之后自动提高起搏输出能量,直至稳定夺获,?此时为起搏器自动阈值测试后确定的新起搏阈值,?根据新起搏阈值起搏器自动调整起搏电压,保证起?搏器有效夺获(图?59)。

29.频率适应性起搏

频率适应性起搏又称频率应答起搏,其是在起搏器基本功能基础上增加的一种新功能。频率适应性起搏是在起搏器系统上增加了生物传感器,用以感知运动和代谢增高产物的生理变化,通过特定的运算法随时自动调整起搏频率及其他间期以适应人体需要(图?60)。



献花(0)
+1
(本文系医药达人一...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