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日,整理书橱,偶见往年所写的一些文稿,其中有几篇民间故事,都是小时听老人讲的家乡传说,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现在读来依然很有意思,儿时的零星记忆不禁浮上脑海。转眼间,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财主新近娶进一房儿媳妇儿,是个穷人家的闺女,十分聪慧,人也长得挺秀气。但财主从心眼儿里就瞧不起人家,觉得门不当户不对。既然这样,那财主家娶她又是图的什么呢?原来是财主听说这个闺女聪明伶俐,想让她教化教化自己那个不多精灵的儿子。 这一天,财主琢磨开了:“都说这个丫头有心眼儿,我得试试看是真是假。”于是秃脑瓜一拍,眼珠儿一转:“有了!”他当即对下人传话:“告诉你家少奶奶,今天我要吃‘肉包骨头’。” 话传下去,财主一个上午乐滋滋的,心想,都说你怪能,是骡子是马今天你给我牵出来遛遛······说话到了天晌,财主肚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坐到桌前一看,没吃“肉包骨头”,倒先吃了一惊,“这个鬼丫头,真有她的!”财主满心狐疑,却也不动声色。 第二天,财主又传下话:“今天要换换样儿,吃‘骨头包肉’。”媳妇儿又照办了。财主见两回儿难不倒她,觉得下不了台,心里那个气呀! 第三天一大早,财主又琢磨出了一个馊点子:“今天,不兴出门,不准上街,要给我办出二十样儿菜来。办不出来,哼!”说罢,一甩袖子,气呼呼走了。怎么办?财主那小儿子一连两天没见老爹有动静,媳妇对呀错呀,正不知道老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再看媳妇儿呢,还是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到锅屋一转悠又有了主意。 说着说着,晌午开饭的时候又到了。财主早早地坐到八仙桌旁干瞪着两个蛤蟆眼,心里洋洋得意:“哼!‘张三打李逵儿——这回儿可不是那回儿’,我看你怎么鼓捣出这二十样儿菜!‘巧女难为无米之炊’,今天你就是变成孙猴子现长出三头六臂,两手空空也给我办不出来这二十样儿菜!” 老头掏出旱烟袋,鞋底上磕磕,正要往烟荷包里按烟,一会儿就看着儿媳妇儿笑盈盈双手端了个托盘来到桌旁,轻轻放下。财主一看,什么呀?!只有一盘炒韭菜,还半生不熟的;另有一棵大葱、一碟面酱!媳妇摆好这些东西,低眉顺眼站在旁边,脸带笑意什么话也不说。财主一瞪眼,烟袋锅儿一敲桌子:“这、这是......”正要发作,只见媳妇儿微微一笑,开口道:“爹呀爹呀别生气,听俺给您说仔细。这菜呀,生韭(九)拌熟韭(九),二九一十八;加上葱抹酱,正好二十样儿!”媳妇说完,拂袖而去。这里财主气得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干生气 ,没法子,可心里多少也佩服这个媳妇点子就是多。从此也就再不敢瞧不起人家了。 读者朋友,这位媳妇前两天做的什么饭菜,你猜到了吗? (故事流传于山东临沂地区) 1990年前后撰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