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最艰巨的工作

 放羊路上的彦绫 2020-10-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的读后感写完了,但对我来说,这才是一个开始。

尽管我的孩子再有两年就要参加高考,可是我并不认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件事,就可以画一个句号。相反,我以为家庭教育这件事,从有一个孩子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时候,因为现在我引导的是我的孩子,可我还想给他更多的引导,因为他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父亲,那么,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让孩子真正接受并喜爱的父亲。

孩子的高一结束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下来了,只是这个期末考试的结果让他非常沮丧。他不能留在他喜欢的这个班级里,用他的话来说:因为过于贪玩,成绩达不到留在这个班的条件 ,他只能滚出这个班级。

对于孩子高一结束的这个结局,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我不曾为这个结果推波助澜,也曾规劝二三,可是毕竟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我索性旁观,坐等他的失败。

在高中以前,孩子的学习并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轻松,虽然有过几次小失利,可他只要稍微认真对待,就可以在下一次弥补上来。所以在孩子的心中,高中学习虽然需要苦,但肯定苦不到哪里去。

当孩子反应过来要有好的成绩必须保持努力时,临时抱佛脚的努力有些晚了,甚至因为太在意结果,导致考试时心态不宁,发挥也失常也在所难免。

作为家长特有的虚荣心,我当然也希望孩子能永远保持漂亮的成绩,可是作为理性的一个人,我也明白如果不让孩子吃点苦头,那么他永远不会明白如果不努力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局。

为此,这几天我还是承受了一些他因为考试不理想而发的脾气。当然,我也偶尔被他刺激得有些失控,却也及时踩住刹车,默默地退出,让他自己冷静。

在期末考试前,他总算明白了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于是收敛了原来贪玩的劲头,游戏不玩了,休息也早了,会开始拿出学习资料来复习了。虽然有句老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在他这里丝毫不起作用,失败就是失败,是他所有行为导致结果的注定。

在这里,我说了很多关于孩子考试失利的事,那么,是不是孩子考试失利我就会生气呢?当然不。

我非常清楚,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去经历一些弯路,遭遇几次挫折。孩子正因为在高中以前没尝过考试失败的苦头,所以在高一的时候深度尝试一次,也不为过,毕竟离高考还有两年,一切改变,还皆有可能。

更何况,对我来说,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能力,并不仅仅是高考应试能力,而是接受失败、接受挫折、接纳自己贪玩等不完美的能力。正因为我比他年长三十岁,也正因为我吃过的亏比他多得多,所以我才希望他早早地经历一些可控的挫折,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一书里的建议,几乎都是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其中有一些不符合我的念想,还有一些是完美的理念主义概念,所以,我只汲取了其中对孩子品格引导和教育的部分。

《父母最艰巨的工作:帮助家庭迎接前所未遇的挑战》的作者劳拉·高尔德与马尔科姆·高尔德是美国海德学校校董与校长,他们一边通过海德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一边行文成书,帮助更多的家长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重新正视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而改变孩子与自己的人生。

其实,我对美国海德学校的了解,也仅仅是网络上展现出来的资料。可是单从网上看到的这个资料,就让我心动不已:“海德学校招收的大多数学生是几乎没有希望被录取进入可靠的大学的所谓‘顽劣生’,更不用说竞争激烈的学校。但这里98%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了四年制大学,其中包括哈佛耶鲁等多所名校。最令人吃惊的是,这所高中的98%的大学录取率,从创办至今一直保持了50余年。”

我在这里所说的心动,并不是说动了让孩子去这所学校念书的念头,而是对他们的教育理念动了心。要知道,培养一个品格优秀成绩优良的孩子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很轻松,但是对于让家长和学校都头痛的“顽劣生”就不是一件可以说“不容易”的事了,因为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能让一个人们眼中的“顽劣生”变得优秀,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但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理念的改变,那么想要98%“顽劣生”都考上大学这样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

作为家长,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改变不了多少,但是对家庭教育的改变,可是完全可以,甚至是必须的。

说起来很是轻松,可是要真正能改变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态度,那是非常难的,因为几乎每个做家长的,在没有学习家庭教育之前,都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是适合孩子的。

我们的固有观念真的正确和适合孩子吗?到底是我们太自负了,还是我们无知了?

就我个人来说,我从2014年到现在读了两千多本书,企图从中找到完全一条适合孩子的教育之路,可是,我至今没有找到一条稳定不变的方法。唯一觉得正确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修正,再周而复始。

在这条路上,我慢慢地明白了,其实我哪里是在寻找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之路,分明是孩子是我重新成长的锲机,他的行为成为映射我对世界的态度的镜子,他让我学会了不断学习,不断地审视自己。

与其说是我想要引导孩子,不如说,是孩子改变了我。

2020.8.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