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这本书,是因为在微信读书里看到有书友对这本书作了一个评价:文化差异吧,对这种在漫长的茶道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悟道不能理解。 我还没看这本书,就给这条评价作了一个回复:如果把茶道换成画画,那么应该容易理解了吧?没想到,这个回复对我来说还真是一语中的! 我从去年八月份看了一本教油画棒画画的电子书后,就开始每天找花卉线稿作练习。在生活中,我没有去找专业的美术老师学习如何画画,也没有在网络上购买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是每天画一个线稿,想起什么就画什么,很是随性。 一年之后,现在随性画画的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心中暗自窃喜。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画画很好的人,我与她们的距离永远都是在十万七千九百九十九公里远。因为我在努力的同时,她们也同样在努力。不过,我每天漫无目的的画画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画技有多大的提高,而是作为每天减压的一种方式,让我舒缓一下压力和情绪。 正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散漫的过程,所以,我特别能领会森下典子学习茶道24年的整个过程。 我不喜欢喝茶,日常以白开水为主,在家里,如果我想喝茶了,通过都是抓一点茶放杯子里,滚水一冲就等凉一点了再喝,所以对慢条斯理的沏茶过程就不太会欣赏。 但如果把茶道中的道理一讲出来,我马上就可以引申到其他我做的事情中,能够领会到其中的意图。 森下典子的茶道老师武田,在教典子茶道时已经四十四岁了,那时典子才二十岁。“仔细想来,我二十岁时开始学茶道,那时老师四十四岁。之后经过二十四年,如今我和老师当年同年龄四十四岁,老师也已经六十八岁。” 如果武田老师一开始就对典子说:“你从学习茶道到可以出师,需要二十四年。”那么典子估计一听就会打退堂鼓。因为在这二十四年里,典子不止一次地想中断学习茶道,却又因为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感情到自然与生命的重叠之欢愉,才坚持了下来。 而我在这一年的随心画画过程中,也是会时时不断地感到自己有所领悟,但这样的领悟非常浅,往往我只是才有一个由内而外的愉悦感产生时,那种领悟就不翼而飞,无法用文字留下。 典子在学习茶道之后也是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一瞬间,我似乎感觉到飞溅的水花扑上脸颊,像从瀑布潭水吹上一股冷气。这时,被汗水濡湿的背脊掠过一阵凉意。” 这是典子在学习茶道过程中某一天看到一幅常常见到的画时突然体会的感觉,那种感觉让她身心突然地打开,对自然常态有了一些敏感的感受。 “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 就像此时,我抬头看到窗外形态各异的云,其中最大的一朵,像极了正在喷发的火山;在这座山的脚下,一头头憨态可掬的云狮子在变幻着它们的发型…… 过去与未来,在此时此刻都与我无关,我听着远远传来的雷声,四处张望着看看是否会下雨。此时此刻,我写一行文字,就抬头看一看天空;我再写一行文字,就看看《日日是好日》里我划下的笔记。 过去已经过去,无法追回来;未来,则是每一个此时此刻的累积所得。一个人,如果此时都有一点点收获,那么未来又怎么去期许?拿什么去期许?空口许下的诺言吗? 不过,梁咏琪还真给了不少人这样的空口许下诺言的勇气。 “张大眼睛看吧!每个人其实都能快乐度过每一天。只要能领悟这点,生活中的大好机运一定不断随之而来。如今,我已发现了这点!”典子用了二十四年的时间,由青春少女变成一个优雅的中年妇女,终于领悟到武田老师最开始所说的:“不要去问为什么,只要不断地重复去做,道理自然就会明白。” 其实,真正能融会贯通的道理是说不出来的,只有去做了,才能明白如何从生活平凡的琐事之中得到快乐。 2020.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