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晚诺奖肿瘤免疫又拿下一城,PD-1/PD-L1癌症免疫疗法再度成为世界焦点!

 常笑健康 2020-10-12

昨天傍晚,每年一度的科学盛宴“诺贝尔奖项颁布”拉开了序幕,而第一个颁布的就是对人类生存有着决定性地位的医学/生理奖。

2018年度医学/生理奖获奖者为: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1948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194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 ,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2018年度医学/生理奖获奖者为: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1948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194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 ,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为了生存和生长,肿瘤细胞能够采用不同策略,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得以幸存。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

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 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 2013 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

James P. Allison 和 Tasuku Honjo 在癌症免疫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帮助医生挽救了无数癌症患者生命。

1996 年,Allison首次发现用抗体阻断T 细胞抑制分子(CTLA-4)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应答能力。受此启发,他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新概念:通过阻断 T 细胞抑制通路来增强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这个概念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阻断 T 细胞抑制通路的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他本人和 BMS 合作研发了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该药物在 2011 年被 FDA 批准(商品名 Yervoy TM)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1992 年本庶佑首次发现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分子,并在动物实验水平证实,抑制 PD-1 会解除免疫细胞原先被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使其全力对抗癌细胞。2006 年,他的团队开始就“抗 PD-1 疗法”进行临床试验,2012 年首次发表临床试验结果。2014 年,相关药物被开发出来,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其适用于部分皮肤癌和肺癌的治疗,2017 年 9 月,胃癌也被列入适用范畴。

Allison和Honjo展示了如何将不同的抑制免疫系统制动的策略用于治疗癌症。两位获奖者的开创性发现是我们抗击癌症的一个里程碑。

获奖者简介

James P. Allison于1948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爱丽丝。他于1973年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从1974年至1977年,他是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诊所和研究基金会的博士后研究员。从1977年至1984年,他是得克萨斯州史密斯维尔德克萨斯大学系统癌症中心的教员; 1985年至200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2004年至2012年在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任职。从1997年至2012年,他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是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教授,并隶属于帕克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所。

Tasuku Honjo于194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66年,他成为一名医学博士,从1971年至1974年,他在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巴尔的摩和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国立卫生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他于1975年在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1974年至1979年,他是东京大学的教员,1979年至1984年在大阪大学。自1984年以来,他一直是京都大学的教授。他是1996-2000和2002-2004京都大学的院长。

诺贝尔奖小科普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创立至今已逾百年,诺奖早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最有价值的奖项。

尤其是在最能体现人类科技进步领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这3大领域,能否获奖是一国科技创新能力最直观、最权威的评判,没有之一。

通过对1901-2017年全球诺奖数据分析,能得出五大特征:一是美德英三国占全球诺奖的90%以上,美国就占了二战以后诺奖的70%以上;二是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占诺奖的90%以上。第一名哈佛大学先后出了151个诺奖,第二名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出了101个诺奖,第三名英国剑桥大学出了91个诺奖;三是这些大学有著名的实验室,如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9个诺奖,德国的古老格林科大学出了45个诺奖;四是诺奖30%是师徒相传的,有阶梯效应;五是犹太人占诺奖35%。

此外,日本人汤川秀树于1949年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有过零星几次获奖。进入21世纪后,日本诺奖获得进入爆发期,这17年里有17人获得诺贝尔奖,平均一年一人,简直就是批量生产的节奏,获奖人数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分析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美欧日等国诺奖大户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其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及科研能力之强大,令人敬畏。前述刚刚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就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的屠呦呦使得华裔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实现零的突破,莫言等作家受到国际认可,也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本国高校。

新时代,中国与欧美日等国在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内获奖情况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在科技研发的实际应用环节,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自强的。只有正视差距,承认差距,才有可能缩小差距。正如国家高层领导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被遗漏的华人科学家

今年肿瘤免疫治疗获得了诺贝尔奖,但遗憾的是,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突出原创性贡献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被遗漏。

陈列平

(图片来源:福建医大美国校友会)

陈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习,后获美国费城Drexel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施贵宝药厂任研究科学家。后在梅奥医院/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现为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皮肤病学和肿瘤内科学教授,耶鲁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

陈列平的实验室提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肿瘤免疫逃逸关键分子”的假设,首先鉴定了第一个此类分子PD-L1并发明了用抗体封闭PD-1/PD-L1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些发现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由于这些开拓性的发现,2014年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威廉 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并于2016年年初获美国免疫家学会史坦曼大奖(AAI-Steinman Award)。

据此原理研发的抗癌药,PD-1/PD-L1抗体,对多种晚期癌症有显著疗效,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陈列平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

从当初的假设到取得如今的成功,陈列平经历了超过20年的“孤独”研究生涯,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的实验室相信这个研究方向富有前景。

那么说了这么多专业的术语和名称,具体对我们普通人群产生了什么所谓“里程碑式”的影响呢?

其实,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最近时常在新闻媒体上听到的PD-1/PD-L1癌症疗法。

常笑健康已经在近期内就PD-1/PD-L1发表过两篇专业的医学前沿科普报道,内容主要涉及PD-1作用原理、适用人群、副作用以及O药、K药在我国上市进度,发展前景等内容,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可以点击下列两篇文章链接再次细读,也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医学前沿”板块,或许某一天您也可以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向您身边的人们分享最新的医学新技术!

《PD-1/PD-L1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重磅 | 恶性肿瘤也能被治愈?PD-1震撼上市开启 “免疫治疗”新纪元》

文字:部分来自于Nobelprize.org,插图:©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委员会。插画家:MattiasKarlén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常笑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