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手记(三):老手带新手 多学科保障 必攻坚克难

 常笑健康 2020-10-12



▼本文作者▼


在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中,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地方被称作“一线”,也是与病毒直接面对面的“战场”,而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们被称作“战士”。

在众多战士中,除了我们这些初生牛犊的“新兵蛋子”,不乏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他们先后参加过多次抗疫救灾工作,包括2003年的非典、2013年的H7N9等。但这一次,即使对于这些见过太多大场面的大专家们而言,眼下所经历的抗疫之路的的确确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


这次疫情病患救治的最大难度在于患者发病人数多,且呈现集中爆发,没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区分;病情变化快,可能在24小时的时间内就会从轻症发展为重症。说得通俗一点,部分病例从看着挺好到病得很重不过就是1天的时间。

因此,在这里,老兵们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对任何病人都不能掉以轻心。而我们也从进驻战场的第一天开始保持了百分之百的警觉。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我们是团队作战,为每一位患者打出击退病毒的个体化组合拳。通过之前专栏的科普宣教,想必大家对于ECMO(人工心肺机)在抢救中的作用有所了解,而这也已经成为危重病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保障。

进驻第二天凌晨2点,一名重症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眼看着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步,生命体征又完全拉不住了,团队专家立即做出反应和决策,请ECOM团队予以紧急生命支持。之后,ECMO团队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冲进了隔离病房,紧急实施ECMO,眼看着患者的病情逐步稳住了,而此时窗外的太阳已经升起,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所有参与抢救的人的防护服里早已不知道留了多少汗水,但同样,此时,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事实上,在这个战场中,除了ECMO团队,还有CRRT(肾脏替代疗法)团队、RT(呼吸治疗师)团队、PS(心理支持)团队以及中医中药团队等多学科支持团队。每一天,每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出现在隔离病房中,大家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一起聚力。


我想,在这个战场中,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多的人选择毫无保留的付出、奋不顾身的投入以及多学科联动的合作,才能共同坚守住这道“固若金汤”的防线——让轻症不转为重症,重症不转为危重症,让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