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比男性更高发?

 常笑健康 2020-10-12


▼本文作者▼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病变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

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4-0.5%,高发人群为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发病年龄一般是40-60岁。虽说女性易患病,但男性也要提高警惕。男性的 发病高峰期在20-40岁。

发病原因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且尚不完全清楚,是一个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同卵双生子的共同患病率为12%~15%,异卵双生子为2%~5%。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庭中,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多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不是由单一基因所决定的,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始动因子,启动携带易感基因的个体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病原体包括EB病毒、细小病毒B19、流感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

性激素: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怀孕期内病情可减轻,分娩后1~3个月易复发,提示孕激素水平下降或雌-孕激素失调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其他因素:吸烟、寒冷、外伤及精神刺激等因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多留心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有很多,患者容易将类风湿和其它疾病混淆,或者认为是关节劳损症状,因此错误对待疾病造成的关节损伤。如果身体一些部位经常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要警惕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先兆。

手和腕部肿胀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会对手部产生严重影响,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对称受累,掌指主要累及手掌中央和尺侧,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表现。腕部会发生对称性的病变,腕关节不能伸直暗示侵袭性损伤。

足部和踝骨异常

足部和脚踝也是经常受到影响的部位,尤其早期症状可能体现在足部,双脚可能变宽,出现疼痛,甚至走路困难。

肩膀和肘部疼痛僵硬

肩膀最易受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症状常表现在夜间上臂疼痛,抬臂困难,胳膊僵硬,无法正常洗澡、穿衣,日常活动受限。肘部关节处还可能出现结节。

膝盖肿胀发炎

膝盖关节的发炎导致关节积液的大幅增加,进而发生肿胀,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异常屈曲、韧带松弛引起变形、肌肉萎缩。

颈部和下巴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导致颈椎不适以及颞颌关节受累,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甚至张口受限。

心肺循环系统问题

80%的患者会出现贫血导致的疲劳症状,因为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数量下降。有时会引发心包炎、心包积液;还可能出现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引起肺部功能障碍,具体可表现为胸膜炎或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等。

眼干涩发炎

约1/4的患者还会遭遇眼干涩的困扰,其他可能出现的眼部问题还有角膜炎、巩膜炎、眼底血管炎等。

皮肤

约 2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皮下结节,称为类风湿结节,单个或数个,如橡皮样,按压不痛。

由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不明确,很多人会在患上类风湿关节炎以后病急乱求医,盲目轻信一些私人诊所、小医院的建议,或者听信广告购买一些膏药,这样做只会贻误病情或导致病情加重,一定要慎重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


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往往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一旦怀疑自己得了关节病就要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相关的检查项目包括:

  • 血常规: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需注意患者有无消化道慢性失血可能;

  • 非特异性免疫学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

  • 特异性免疫学指标:RF、抗CCP抗体,APF、AKA、MCV抗体;

  • 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 影像学检查:关节X线检查、肌骨B超、核磁共振等。

作者介绍


唐小蓉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医学硕士,1997年工作至今,长期从事风湿关节病临床诊治工作,曾进修于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关节病临床诊疗基地的建设和科研工作,主持长宁区卫计委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长宁区优秀青年人才称号,参与课题曾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主攻:皮肌炎、间质性肺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新华路540号)

普通门诊:周二上午(延安西路1474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