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杯饼,逐渐被遗忘的泉州传统美食

 草草啖盐说蜜 2020-10-12

图文原创/寸草天心·天心草


一、土地公生日,信杯饼供奉

昨日农历十六,土地公生日,我买来了信杯饼礼敬。

首先给外地朋友普及一下,在泉州,一年当中土地公有多少个生日。

二月初二做头牙,何谓头牙?就是土地公一年当中的头一个生日,那一般都得三牲祭祀,从此开始,每月初二、十六都是土地公的生日,直到腊月十六,举行隆重的尾牙仪式。

如此算来,一年当中,土地公有22个生日,次次都要供奉,泉州人很虔诚,也很信服这位神明界最小的神,泉州人说:土地公很好呼请,只要你有心,什么东西都可以敬。


“敬”是泉州话,意为“礼敬、供奉”

供奉神明的食品很多,一般都要水果和粿合粿合是米面之类的传统食品,这些传统食品有碗糕、龟粿、红包子、碱仔粽、麻佬、麻糍、甜粿等等,泉州人尤其喜欢碗糕

碗糕因为要发酵,泉州人取其“发”字;碗糕蒸后造型如笑开怀,泉州人取其“笑”字;碗糕的“糕”字,泉州人认同为“高”用碗糕祭祀,是又发又笑,生活甜美节节高

但我这些年几乎忘了还有一样传统美食,那就是信杯饼


二、信杯

信杯饼是人们在日常供奉活动中,以信杯为原型,用面粉制作烘烤出来的食品。

“信杯”是寺庙里占卜问卦用的器具,两块红木,雕刻得如腰子,一边是凸的,一边是平的,两块合起来就如是一个心形。


在神明面前,你点香跪拜,拿起信杯,两块合一,便可以和神明沟通了,你想咨询神明的,随着信杯落地,一切了然。

落地的两块信杯,一凸一平,代表神明说“是”;信杯两个都是凸的,代表神明说“不”;而信杯两平,那是笑杯,神明的意思很含糊,你自己去理解吧。


三、逐渐被遗忘的信杯饼

我已经很久没见到信杯饼了,它应该存在,但很多人像我一样,把它忽略了。

记得奶奶很喜欢以信杯饼为祭祀品,庙里寺里初二十六,几块信杯饼就能代表诚意。


信杯饼的口感很香,较硬,介于饼干与面包之间,不像饼干那么干,但比面包的水分少,有嚼头,便于储存。

旧时候人们都穷,一有好东西,那得慢慢地吃一段时间,所以储存是个大问题。


但今时不比以往,生活条件好了,各大糕点店的面包蛋糕五花八门,无论是品相还是味道,都不是粗糙的信杯饼能比得了的。

这应该是信杯饼逐渐被遗忘的原因之一。

而作为传统美食,碗糕等龟粿粽由于祭祀的需要,一直都红红火火地存在,信杯饼则不然,重大祭祀没其踪影,别人不知道,我已经忘却。

信杯饼排除在祭祀品之外的,是N年前,曾听一位男同胞把信杯饼调侃成“屁股饼”,我个人觉得,如若祭祀,这名字实在不雅,也就不动它了。


况且,信杯饼并不属于发得蓬松暄软的糕点,代表不了蓬勃发达高大上的寓意。

传统美食没有传统礼仪来支撑,很容易被忘记。

四、信杯饼,久违的记忆

再见信杯饼,却是在昨日十六土地公的礼敬中,久违的记忆被唤起,曾经焦急等候奶奶从寺庙中带回信杯饼的情景历历在目。


信杯饼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

记得家中有祭祀的那段时间,奶奶三不五时会变出一块信杯饼,过一段时间又变出一块,一块分成三份,三兄妹一人一份,嚼得香,即使信杯饼存放时间长变得很硬很硬,我们依然能嚼出幸福。


这是个怀旧的年代,人们越来越珍惜即将飘逝的食物,其实信杯饼不该被遗忘。

适逢土地公生日,我在传统美食柜里,买来了即将被我忘却的信杯饼,满是感慨。

信杯饼和你又有何渊源,是不是唤起你的回忆了呢?

“草草啖盐说蜜”,谈三餐美食,讲四方风情,看似草草,却是人间百味。

欢迎你来,喜欢就点赞、转发、评论。

图文原创,拒绝不良自媒体盗文盗图,违者必究!


天心草更多原创文章

做一顿去嘌呤海鲜牛肉火锅,只要有这种神器即可

佛系的泉州西街菜市场,人们淡定生活,从容经营

雪梨莲子银耳盅,秋冬干燥季节的润肺养颜盅

羊肉火锅,立冬时节暖冬天

冻猪排炸醋排,土豪的吃法,亲民的价格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