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热点,立德树人,2020年全国新高考1卷的启示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10-12

高考作文一般都是反押题的,但是有时也有些看着是例外的,比如2020年的全国新高考一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就是很容易被猜中的。

真题长得是这个样子:

这一套试卷仅仅是山东一个考区使用,明年使用的地区会多一些,但这种贴近现实的套路,肯定也不会有多少延续性。

这既是一个命题的特例,也很具有典型性和导向性。

藏巧于拙命题方法

下面咱们来说一说。
疫情是这一年的热点,命题也不偏不倚,就着眼于考察疫情,可以说是不回避,让全国不少压作文题目的人眼睛一亮,哪管是别的考区的,这一年的重要猜想总算没有落空,给了大家不少心理安慰。
但跟别的考区一样,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总是有的,“距离”和“联系”这样的关键词语,也非常有思辨性。
因着这样一道题目,我们的备课组长一再强调,还是要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同时要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
想一想也是这样,人人都能压中的热点,人人都能说出一些典型人物,能列举出一堆典型事例,甚至相关的时评文章都会有人背得出来,考场直接引用就是了,还怎么考出水平呢?
这样的担心绝对是多余的,命题确实没有回避热点材料,但却是有明确的指向性。
以疫情作为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疫情之本身,而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情形之下,要求大家展开思考,既关注疫情的本身,又关注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样的出题方法,可以说是藏巧于拙,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却完成了一种精细化的考察。
首先来说审题就不大容易,疫情倒是容易抓住,“距离”和“联系”能不能写好却要看各位的水平,把这三者联系起来呢,还真需要一点理论的水平。

凸显思想文体自由

这一道题不是任务驱动的那一种,写起来是比较自由的,话题也是热点的疫情。就好比是要把普通的食材加工成高档的菜肴,也是有难度的,烹饪者务必多发心思,才能出奇制胜。
关于疫情的作文大家都练过,而且不止一篇,而且是好几个角度都写过,但是真题的这种角度,一定是没有碰到过的。
所以看起来是一道旧题,依然是一道新题,想要写好这文章,就必须凸显思想性,才能彰显深刻性。
“距离”和“联系”,这是本文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防疫需要人民群众在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另外一方面,这种具体的距离,成就的恰恰是一种抽象的有机的联系。只有服从指挥,紧密联系,才能最终的战胜病毒。

疫情阻隔了空间的距离,却难以隔断爱心和温暖,难以隔断生命至上的理念。如果思考的再深远一点,我们为什么能够拉开距离很好的防疫呢?可以联想到文化自信,可以联想到奉献,担当可以联想到民族精神,命运共同体……
思想上要写出深度,在文体上却给予了各位相当的自由。
可以写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也可以写小说,并没有要求大家写书信体倡议书等应用文体。

一些精彩的段落

上面讲了一节基本的写法,下面举些例子。
如《纵使距离万里,心灵总是相通》一文的一段:
 
在这样一段文字里,既写了“距离”,也写了“相通”,表面上看通过的是一些具体的字句,其实读文章的时候,我们要发觉作者如何用文字表达思想,如何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相信这段落中,疫情期间的这一些例子,大家也是熟悉的。
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这些例子来展现“距离”,更要用这些例子来展现“联系”。
再来看一篇文章的若干段落:
疫情需要隔离,人心却不能割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才是我们的敌人。举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疫。我们看到,各省医护人员纷纷化身"最美逆行者",赶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各地政府部门积极伸出援手,为滞留在外的湖北人提供中转、食宿安排;众多企业加班加点,为湖北赶制、输送医疗等各类物资;各大媒体也积极呼吁,要善待外乡人……即使被隔离,我们仍感春风拂面,春寒不冷。
隔千里兮共明月,不相识兮一家人。打赢这场战役不能依靠一个人1009 的努力,而是需要100个人1%的努力。隔离不了的是万众一心,我相信乌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挡春!
像这样的两段文字,就不仅有例子,有思考,有深度,更有文学色彩。 
是当下我们的作文练习应该努力向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最后总结一下,全国新高考一卷的命题指向是离现实更紧密,由于首次出现,上在变化当中,但是大体的方向总归是没有错的,既要关注现实,又要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
一篇文章能做到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分数是不会低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