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到底在画什么?

 WQ_AI_LYS_999 2020-10-12

大部分观众对当代艺术最大的抱怨,或许就是“看不懂”。而在这个质疑中,通常还会隐含某种潜台词,“这种画法太简单了,连小孩都会。”

其实,任何好的艺术,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这套理论体系,包含着艺术家的审美,创作逻辑,以及认知体系。

而艺术品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的是艺术家的美学观和哲学理念,包含了艺术家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所以,我们得相信,艺术家肯定不是在随手乱画的。

有人说,这世界的过去是由疯子创造的,未来也终究属于疯子。正常人能够拥有的只有当下。那么,与其试图去理解这些作品,不如多用心去感受吧。

01

卡西米尔 · 马列维奇

Kazimir Malevich

1878 - 1935

关键词:至上主义,感觉,无,宇宙

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然而,他更像是一个利用绘画语言,来探索宇宙的科学家。马列维奇认为,绘画的目的不在于表现形象,因此可以将形象进行终极的简化。

在《非客观的世界》一书里,他写到:“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马列维奇称这种观点为“至上主义”。

事实上,马列维奇一步一步走向抽象的过程,和一战爆发是同步。他所做的像在说,旧体制崩塌了,人们需要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

他对《白色上的白色》的解释说,“我的新绘画完全不属于地球。地球象个被蛀坏的房子一样,已经被遗弃了。确实,在人的身上,在人的意识中,有一种对空间的渴望,一种脱离’地球’的向往。” 

马列维奇还是扎哈·哈迪德的精神导师。她的很多建筑作品,都受到马列维奇的影响。

02

马克 · 罗斯科

Mark Rothko

1903 - 1970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情绪,宗教感

看罗斯科的画更像是一次宗教体验,大片大片的色彩在吞噬你,摧毁你,打破你。他熟知每种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且把这种感受无限放大。

罗斯画的尺寸都很大,他想让画本身和观者更加亲密。观者置身画中,沉浸于他营造的神秘,迷幻氛围里,催生出宗教式的敬畏感。罗斯科传达的,是深邃的情绪与精神世界。他很迷恋尼采和希腊神话,热衷于探索未知的潜意识世界。

罗斯科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是在和我进行一场宗教体验。但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在他即将面对死亡的那段时间,他的作品都很阴郁,色彩越来越少,但最后一幅画,却是明亮的红色。随后不久,他被发现死在了纽约工作室的浴缸里。割开手腕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水池,像极了最后那张画。 

罗斯科是乔布斯生前,最后在研究的一位艺术家。

03

巴尼特 · 纽曼

Barnett Newman

1905 - 1970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崇高,体验


看他的画,想到了《圣经》的开篇:上帝创造了天地。地面一片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只有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上帝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纽曼希望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崇高”的视觉体验,并且与绘画产生关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由于他在大学的时候读哲学,所以他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解决生死、主观与客观、悲剧等这些哲学问题。

纽曼认为,“艺术家以他的欲望、他的意志来建立有序的真理,那便是他对生命与死亡的神秘性态度的表达。可以说,艺术家像一个真正的创造者那样,探究宇宙。也恰恰是这一点,使得他成为一个艺术家。

04

伊夫 · 克莱因

Yves Klein

1928 - 1962

关键词:观念艺术,伊夫·克莱因蓝

克莱因的画太过干净纯粹。西方评论家称,克莱因是法国最后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用短暂的 34 年生命,改变了整个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也证明了一件事:蓝色是他的一切。

克莱因在 19 岁时,加入了一个名叫“õ瑰十字社”(Rosicrucian)的团体,该团体倡导人们轻肉体、重心灵,轻物质、重精神,追求人的生命与宇宙精神的和谐统一。在他内心,蓝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气,是深度和无限,是自由和生命,是宇宙最本质的颜色。

“什么是感觉?感觉就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但又永远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用感觉来感受生命。感觉是宇宙,是空间,是大自然通用的货币。”

他说的这段话,让我回想起很多事情,虽然已经忘记具体发生了什么了,但是我一直记得那些事情,给我的感受和情绪,开心的,难过的,尴尬的.......

05

塞 · 托姆布雷

Cy Twombly

1928 - 2011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

作为美国著名抽象派艺术大师,托姆布雷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集抽象表现主义、极简和波普艺术于一身,将潦草的书写、素描、涂鸦和油画相结合。

他的画太轻盈了,痛苦也好像是轻盈即逝的。画出这种画的人,果然可以活的久很多,享年 83 岁。

托姆布雷说,“每一条线都是自身固有历史的真实经验,它们并不说明什么,也不刻画什么——这是一种自我意识感觉的实现。

赛·托姆布雷成为 1950 年继乔治·布拉克之后,首位为卢浮宫创作永久藏品的当代艺术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