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最好的学习方式

 C知识管理中心 2021-03-18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自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在这二十多年来急剧增长。但实际上直到今天,国内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的学生人数也才总人口的4%左右。

能上大学的人其实都久经各类考试的考验,能考上大学也证明了这些人都是各层次考试中的胜利者和佼佼者。所以大部分读过大学的人大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自信,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差。

对于学校的学习,以应付和通过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这种自信也许是对的。但当一个大学毕业的人真正到工作场景下的时候,这些曾经学习能力不错的人,很多却发现自己不会学习了:一部分人根本就不再学习,因为之前的学习都是被迫应付考试才去学的;另一部分认识到工作时必须学习的人,也尝试去学了,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发现即便自己辛辛苦苦的读书、上课,但并没有真正提升自己在职场的竞争优势,甚至还不如那些从来不学习的人。

这里面当然有环境、机制和体制的原因,譬如你所在的机构拍马屁比能力更重要,那你通过学习提升能力对于你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效率可能就不大。

但这不是核心的原因,因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国际竞争的需要,当前中国的各个行业和产业都需要真正有价值、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种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

所以如果你真正有水平和能力,其实没有人和机构可以阻挡你:不行就跳槽,找到能够让你发挥的地方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如何真正的通过高效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点、一个问题进而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专家级人才,应该是每个热爱学习的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但你要清楚,职场的学习跟学校的学习是极大不同的,即便当年你曾经考上985、211也不意味着你在职场上就会高效的学习。

如果你还拿着高考、考研的学习方法来应对职场上的学习,大概率结果会让你失望。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点:学习内容的不同;

第二点:学习程度要求的不同。

下面对以上的两点进行简单阐述,并提出我们的建议和对策。在即将举办的“卓越密码: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训练营”中,我们也对每个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模板和练习题目帮助你进行训练。

第一点:学习内容的不同

从小学到高中你学习的知识都是由教学大纲规定的,这个大纲规定了你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然后考试就按照这个大纲的要求去测量。这个阶段比拼的是对大纲内容的掌握效率,好的学校老师会对大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已经弄清楚了每个知识点要怎么考、通常会出什么样的题目、易错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在这个阶段,能取得好成绩的人是那些能够遵守纪律、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和练习,熟练度最高的人。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的是遵从、忍耐和执行老师们的要求,不偷懒不耍滑。即便也需要你进行思考,但大部分内容是在老师们划定范围内的概括与总结。

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努力大于选择,因为你没有什么可选择的,范围是固定的。

即便你到了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自由度高一些了,但你需要学什么也是有章可循的,本科阶段的课程也有大纲,研究生阶段有培养计划、导师的指导等等。

微信视频号,欢迎关注

但当你到工作场景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时候你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不明确,该学什么也没有人能够明确的告诉你,需要你自己去选择、去判断、去确定。

做任何岗位都需要学习多维度的知识才能做好,如果你应该学习的内容自己却不知道跟岗位有关而忽略掉,那你的知识结构就会不完整,发展没有后劲;还有一个就是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书里提到过的,当你处于较低层次的时候,譬如你处于职场的新手期,你希望能够快速的达到胜任阶段

一些好的单位会有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但这个通常也会比较粗糙,无法对应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上。也有一些对应了相应的培训课程,而这些课程很多质量和针对性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在职场上你是一个想去通过学习提升能力的人,但却发现不知道自己学什么,这成了你学习中的第一个大问题,也是第一个大坑。

很多人就拿着学校的方式来学习,认为开卷有益,想到什么学什么,期望自己这种没有分析与规划的随意性的学习能够快速提高能力、带来高额的价值,就类似于几百块拼图却没有最后的图纸指引,却期望快速拼出来;另一种人是购买了很多樊登读书会、混沌研习社、罗振宇和吴晓波等的知识付费,每天听喜马拉雅,让自己沉浸在学习的“快感”中,成了一个学习爱好者。

我们的建议是,职场人的学习一定是基于需求去学,这个需求可以按照横轴和纵轴来分,横轴是当前工作最急迫需要的知识(你当前感觉亟需的)、你的目标所需要的(譬如你现在是一个程序员而想成为一个项目经理,那就要探讨项目经理需要什么知识)、你的领域专家级别所需要的知识(这个可能仅仅靠个人很难分析出来)。

纵轴是按照元知识、专业知识和客户知识三个维度,这个之前的文章和《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的书里面有过描述,其中客户知识这一部分被很多人给忽略掉,没考虑知识服务谁、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会让人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发挥不出来。

如果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将上面提到的横轴和纵轴结合起来,建议每个表格中都能具体到类似于一个文章、一个知识点的标题,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最缺什么、最应该学什么。

目标自带动力,如果你能够列出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你就有了自己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跟你无关的你没必要看,免费送给你,你也不需要。如果做到这些,你的学习目标就明确了,也不会有什么知识焦虑的问题了。

第二点:学习程度要求的不同。

在学校学习对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其实是明确的,譬如有的只需要你了解、识记,类似于知道有这么一个事情就可以。有的要求是理解,还有的要求是能够用来解决题目等等。对于学习程度要求的测试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当你一做题目就知道自己那个掌握了,那个还没有理解,相对比较明确。

但对于工作场景下的职场人而言,学习到什么程度却没有考试这样明确的测量标准。当一个问题你不会做或者做的不好的时候,你也很难分析出自己是哪些内容没有学好。

功利点说,职场人的学习是为了将工作干好,而要干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按照知识管理的分析,在工作场景下需要的是工作指引性的内容(模板、模型、框架、模式、checklist、现象-问题-对策等)、需要的是流程程序性的内容,一个事情如何去做好;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策略、规则等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希望培养自己的团队成员,那他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好的团队成员的框架(好的团队成员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掌握哪些知识等),对于那些不达标的团队成员他还要知道如何指导这些人的知识(要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基于这个人的特点,然后用这个人能接受的方式等)。好的团队管理者,可以通过团队成员的一些活动、语言(现象)判断出这个成员的问题,然后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对策。

所以对于职场人而言,学习的程度要超越书上写的、文章上描述的,要达到能指导具体工作、重用复用的层次才算数,这才算学会了、能够用起来。如果你仅仅记住了许多书上、论文上的内容,不能够真正在工作中去用,那么这些书上、论文上的知识还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学习和真正的应用还是两张皮,结果就是看的书不少,但可用的内容不多,没什么用。

而要达到这个层次,则就要明白,学习不仅仅是阅读,还要去干活解决问题,干完活以后还需要再深入概括、提炼成套路,这样子才算完成一个学习的循环,才能真正的用起来。

知识体系微信群,感兴趣可以扫描进入

对于学到什么程度这一部分,在“卓越密码:个人体系构建训练营”有相应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你明白真正能够用的知识是什么样的,这也就是我们学习应该追求的目标和学习深度的要求。

掌握了这些内容后你就会具备了相应的敏感性,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有意识的去深入,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让知识发挥出作用来。

真正学到较高层次,里卖弄还涉及很多思维方式的训练,分类思维、概念思维、框架思维、套路思维等,这些思维方式只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才能够真正理解,只有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不断使用才能真正掌握,成为个人的一种能力。

综上,对于职场人而言,要让你的学习真正有效果,在学校里面的学习方法有不少可以利用,但更要明确职场学习跟学校学习的不同点,抓住成年人学习的核心问题,明确自己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去吸收,以有涯无涯时间花费不少成效却不多,最后成了一个热爱学习却没有成效的人;

另一个就是要围绕自己的工作学深学透,让书上的、网上的内容转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所学知识自己的工作中发挥出作用来,帮助你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只有让学习的价值显现出来,让学习真正有用学习的人能够通过学习获益,才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才谈的上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