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黎惊现600万人合葬墓穴,被民众称为距地狱最近的地方,政府只敢开放一角!

 韩林图书馆396 2020-10-12

巴黎地下墓穴

Catacombes de Paris

地下博物馆


巴黎地下墓穴,

又称骷髅墓。

是位于巴黎十四区

丹费尔-罗什洛广场的

一处著名藏骨堂。

1786年,

巴黎爆发瘟疫。

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

公众卫生危机问题,

人们将埋在市区

所有公墓中的尸骨转移至此。

此后这里作为一个公墓

一直使用到1814年。

这里现已开辟为博物馆,

有一小部分墓穴

供公众参观。

据说地下墓穴中

有超过600万具尸骨,

总长近300公里。

目前仅2公里开放参观。

要命的天花


其实最早的巴黎,

并没有这个墓区。

数个世纪前,

巴黎市民和亡故者们

还一直比邻而居,

相安无事。

直到1418年天花病大爆发,

有5万具尸体

必须在6周内及时处理时,

情况才有所改变。

天花这个病毒,

我想大家可能既陌生又熟悉。

小时候打的牛痘疫苗,

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病毒。

这天花到底有多可怕呢?

天花是最古老也是

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

传染性强,病情重,

没有患过天花或

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

均能被感染。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

染病后死亡率高。

[前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慎点!]

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25.5%,

45%的病例出现融合性皮疹,

79%有出血现象;

轻型天花病死率为0.1%~1.0%。

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

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

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

“天花”由此得名。

[前方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慎点!]

而且天花本身的抵抗力较强,

能对抗干燥和低温,

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

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现在是因为有天花的疫苗

所以大家都没啥好担心的,

然而在古代,

这种病可没预防的办法。

紧张的墓地


当时的普通百姓

几乎得不到一小块安息之地。

20个教区的死者都被集中在

巴黎中央市场旁的“平民公共墓地”内,

裹上白布后草草埋入地下。

数周后,

尸体的皮肉开始从骨骼上脱落,

人们再把尸骨挖出来

以掩埋更多的尸体。

清理出来的尸骨则由板车

驮运到墓地附近,

任由日晒雨淋。

随着城市的扩展,墓场在变大,

尸体也越堆越高,

有时竟要挖出30英尺深的坟坑。

人们开始担心瘟疫爆发。

1780年5月4日,

一处公共墓穴破裂,

致使墓内尸体分解的液体

沿着大道流入附近住户的地窖。

1785年11月9日,

路易十六颁旨,

将平民公墓内的尸骸

悉数迁往新址。

选址权交给了

采石场勘察大臣。

最后他挑中巴黎市中心以南、

蒙苏里平地下的

几个石灰石场。

经修缮和加固,

它们连成一个地下墓场,

并由3名神父做完弥撒后

于1786年4月7日正式启用。

大量尸体的转运

在夜晚或黄昏时分进行。

那些尸骸由井口状豁口

直接丢进地下墓场。

这项艰巨的工程夜以继日,

从1786年春

一直持续到1788年初。

其他墓场里的尸骨也被迁移至此。

1859年,

正当巴黎市经历着

拿破仑三世的重大改革、

乔治-尤金·奥斯曼市长

组织兴建举世闻名的林荫大道之时,

更多的坟地不得不另迁新址。

1842年至1860年

共有800多车尸骨运入这个地下墓场。

死者们的个人身份均无从查考,

而其来历

原墓场的名称和迁移日期

都被保存下来。

如今,

那些由全市各个麻风病区、

修道院和医院迁移来的尸骨前,

都立有石碑,

记载得非常清楚。

也从此,

地下墓区和巴黎人的缘分

紧密的纠缠在了一起

毫无疑问,

法国名人也多长眠于此。

其中有讽刺作家

弗朗索瓦·拉伯雷、

哲学家孟德斯鸠、

帕斯卡、

科学家拉瓦锡、

诗人兼作家拉封丹、

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

及其政敌丹东、

女作家赛维妮、

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

甚至还有莫扎特的母亲。

生与死的交界点


地下墓穴所接待的不只有死亡,

它还在在动乱的年代中

庇护了众多生灵。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失败之后,

许多起义工人躲入墓区逃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法国抵抗组织

也曾与这些尸骸为邻,

将总部机关秘密设立于此,

谋划着如何光复法兰西的计划。

艺术家的天堂


尽管地下墓区令人毛骨悚然,

可是对那些

具有艺术冲动的人而言,

它始终有着特殊魅力。

1861年,

摄影大师

费利克斯·纳达尔

用胶片记录下这个地下世界。

在其中的一张相片里,

某工人正推着辆满载头骨的小车。

当时由于光线暗淡,

每次曝光都得花上20分钟,

纳达尔只好用模特儿扮成工人模样。

地下墓区也曾经是知名人士

寻欢作乐的场所。

1897年4月2日,

这里就曾为100多名学者、

艺术家、作家和巴黎的各界名流

秘密举办了一次音乐会,

45位音乐家分别演奏了

肖邦和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

圣-桑的《死神舞曲》等。

不料这个音乐会被报界披露后,

引来一片指责,

导致墓区的两名负责人引咎辞职。

墓场中的勇士


地下墓场的变迁,

颇具讽刺意味。

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宏伟建筑

均由早期采石场内的石块建成。

往昔不见天日的地底顽石,

今朝成了世人景仰的大厦。

巴黎的建造者和设计者们

几代建筑师、劳工、商贾、士兵和农民

如今却长眠地下,

不为人知。

相比于这些,

更需要敬佩的,

是这些运送骸骨的教士。

18世纪的最后20年

是法国最激荡的20年,

皇帝和革命者

先后一个一个被推上断头台。

大革命的血雨腥风中,

平民的生活还要继续,

卫生条件还要改善。

政府迅速更替,

被遗忘的转移工程

得益于教堂的坚持。

这些虔诚刻苦的教士

在那么混乱的环境中,

负担那么繁重肮脏沉闷的工作,

竟然还有心思把人们的遗骨

整洁优雅却无奈地

拼成一幅幅接近图案的形状

探索地下王国,

从几百万人的遗骨排列成的小径中穿过,

不仅需要勇气,

还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回到地面,

再一次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你,

一定对死亡有了新的敬畏。

人的骨头可以这样不计尊严地堆放,

却又被堆放得如此有尊严。

前往这里并不麻烦,

但是这里的门票一票难求,

一天只接待200名游客,

票价为10欧元,

如果您想探寻死亡与灵魂的传说,

这里一定适合您。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

或是觉得我们的文章还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