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 今天看到宇芽发的遭到家暴的视频,“家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视野中。 我觉得这样的暴力称之为“家暴”,是在美化罪恶。 暴力就是暴力,犯罪就是犯罪,难道只因为发生在“家”里,发生在夫妻或者情侣之间,就可以把暴力冠上“家”的名义吗? 一个女孩被父母辛苦养大,父母可能都没有动过一根手指,等女孩长起来,找到一个她爱的男人,或者她以为爱她的男人,这个男人可能衣冠楚楚,可能是个英语老师,可能是个画家,但身体里面住着一个恶魔,他开始对这个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孩动手,拖拽,踩踏,撕扯,侮辱。 以“爱”的名义伤害一个女孩,他凭什么免罪?甚至凭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更多的女孩。 忍不住要问一句凭什么。 这个男人遭到两任前妻,一任前女友的集体讨伐,他对三个女孩都动过手伤害她们的身体和精神,威胁要烧她房子,杀她全家。 你能想象一个女孩子在面对这样的伤害和威胁的时候有多么无助。 更无助的是,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三个女孩在遭到暴力的时候,都没有及时报警,甚至在当时选择了沉默。 她们有当时当地的处境,我们不能隔着屏幕要求别人勇敢。 但今天她们共同发声了,揭开了这个男人的嘴脸,否则凭着他在微博上塑造出来的人设,苦心经营的形象,可能总会有下一个受害者,而他可以继续逍遥法外。 “家暴”之所以能够隐身在光明之外,就是因为受害者往往当成是“家事”,或者是“丢脸的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难道就因为给了一个男人“男朋友”或者“丈夫”的身份之后,他就拥有了对女朋友/妻子的生杀大权,可以决定她的生死,可以毫无理由地动手打她? 凭什么? 凭什么要把“家”这么美好的字眼儿加在“暴”前面? 凭什么要反反复复忍受一个恶人的暴力? 沉默即是纵容。 暴力一旦被纵容就没有尽头。 如果遭到家暴,请勇敢说出来,诉诸法律,让更多人知道,请求你的亲人保护你,不要藏起伤口,不要沉默。 你不反抗就是鼓励他继续。 悲观一点想,如果一个人有“家暴”倾向,他甚至没办法真正根除。他性格可能有缺陷,人格不完整,这是病理性地恶毒。 如果你发现你的另一半有这样的暴力倾向,请及早离开,以免对方给你造成更大的伤害。 请远离“家暴男”,让这些人孤独终老算了。 他们不配拥有伴侣。 很欣慰看到女孩们联合起来,他们共同的朋友也出现在这个视频里,声讨这个伤害她们的人。 尽管心疼她们,但也感谢她们,她们的勇气会鼓励更多遭受“家暴”伤害的人勇敢站出来,fight back。 希望针对反抗“家暴”也掀起一场类似于me too的运动,反抗到底,不再沉默。 · End · 『 文章精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