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pple Watch Series 6 体验:迄今最成熟的苹果表

 威锋科技 2020-10-12
自从第一代 Apple Watch 于 2014 年正式推出以来,这款被库克称为「开启苹果故事新篇章」的产品已经走过数个春秋,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忠实拥趸。
说来可惜,虽然作为一个经常关注科技领域的数码爱好者,但直到 2018 年我才购买了自己的第一款 Apple Watch,款式是同年刚推出的 Apple Watch Series 4,全面屏设计和更多样的健康监测是这款设备最吸引我的地方所在。
佩戴 Apple Watch 的这两年以来,它已经成为我的身体的「延伸」:自己逐渐习惯了手腕上戴着 Apple Watch 的感觉,也养成了在运动挥洒汗水后通过 Apple Watch 查看各项运动数据的习惯;手机也不再时刻不离手,因为 Apple Watch 和 iPhone 之间有一套成熟的「互联」方式,通过 Apple Watch 也能浏览和处理 iPhone 上的某些信息和任务,这为我自如地处理其他事务腾出更多时间。

不久前刚刚发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6 作为该系列的最新作,在外观基本没有大改的基础上,带来了更绚丽的表壳配色、更完备的健康监测、更快的充电速度,是迄今为止成熟的 Apple Watch。
Apple Watch Series 4 将 Apple Watch 带入了全面屏时代,比前代(指第三代)多出 30% 的显示面积让本来有些捉襟见肘的屏幕观感有了明显了提升,也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我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从正面看,今年的 Apple Watch Series 6 和前两年发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在外观上几乎无异,当然前提是在没有购买新配色表壳。
是的,在翘首以待了多年之后,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6 终于不再以传统的「银灰金」示人:铝金属材质表壳在银色、深空灰、金色的基础上新增了「蓝色」和「红色」,而不锈钢材质表壳也加入了采用真空电镀技术的金色配色,颇有几分之前 Apple Watch 18K 黄金版的感觉。
如果你想体验到更强的「新品新鲜感」,今年的新配色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蓝色 / 红色铝金属,还是金色不锈钢,都比传统的银色 / 深空灰 / 金色更挑表带。例如我现在佩戴的这款蓝色 Apple Watch Series 6 在搭配之前购买回环表带就比较违和。建议在选购时可以先前往苹果官网的「Apple Watch 定制坊」查看不同配色表壳和表带的搭配,有条件的也可以到 Apple Store 线下零售店试戴再做决定。
Apple Watch Series 6 搭载的依旧是一块「全天候视网膜屏幕」,只比 Apple Watch Series 5 多了更高的峰值亮度显示这项新特性,表现在开启屏幕常亮后,屏幕的亮度会更亮,可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提供更佳的屏幕常亮体验。

因为是从 Apple Watch Series 4 升级到 Apple Watch Series 6,所以屏幕常亮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新鲜的功能。虽然 Apple Watch 的抬手显示功能已经十分灵敏,但总有一些不方便抬手或者双手操作的场景存在。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之前某次搭乘地铁的经历。当时我左手提着东西,右手搭着车内的扶手,这时我想通过手腕的 Apple Watch 查看时间。但碍于拥挤的车厢环境,我始终无法抬起左手或者腾出右手来点亮 Apple Watch 的屏幕。在这种场景下,屏幕常亮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关键时刻能提供极大的便利。

但这项功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开启后会对 Apple Watch 的续航带来比较大的负担。
苹果官方表示,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官方续航测试结果和前几代 Apple Watch 一样为 18 个小时,能够支撑一整天的中高强度使用。经过我的实测,Apple Watch Series 6(蜂窝版)在开启 / 关闭屏幕常亮的不同模拟场景下(不进行体能训练),一整天的使用后剩余电量分别约为 60% 和 76%,关闭屏幕常亮的话,两天一充勉强能行。
这样的续航表现几乎和两年前的 Apple Watch Series 4 持平,即使 iFixit 的拆解发现 Apple Watch Series 6 拥有稍大的电池,但微乎其微的容量提升没有对续航提升产生多大的影响。考虑到 Apple Watch Series 6 拥有显示亮度更高的常亮屏幕和更多的健康传感器,所以内部的那枚基于 A13 芯片魔改的双核 S6 SiP 芯片应该在功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对 Apple Watch 的续航表现颇有微词,但我觉得这还得从设备使用习惯的角度来看。
以我自己为例,前两年使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那段时间里,我已经养成了睡前摘表充电,起床戴表的习惯,即使经过一天高强度的使用(体能训练 + 听歌 + 频繁回复信息),也很少会出现用到没电自动关机的情况。偶有几次出现用到没电情况,也是因为自己出差时忘了带充电器。
所以在我的使用习惯范围内,Apple Watch 的续航表现完全不是我担忧的地方。而且今年的 Apple Watch Series 6 还加入了快充,充电速度比 Apple Watch Series 5 快了 30% - 40%,从 0% 充至 80% 和 100% 分别需要 1 个小时和 1 个半小时。
虽然这个充电速度目前还无法和手机的疾速充电相提并论。但在 watchOS 7 加入了睡眠监测的背景下,快充的加入能让我在睡前先快速为手表完成补电,然后佩戴手表入睡进行睡眠监测,隔天上班前根据个人习惯再次补电或者直接外出。这便是快充的最大意义所在:提供弹性更强的充电场景。

最后,也是 Apple Watch Series 6 的亮点功能之一,血氧监测。
健康监测作为近几年 Apple Watch 着重发力的领域,在 Apple Watch Series 6 这一代达到了新的高度,因为传闻中的血氧监测终于成为现实。
氧气通过和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来传输给身体的各个组织,而血氧饱和度就是用来衡量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内的氧气量的增加指数。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值的区间在 94% - 100%,人体长时间低于这个指数可能会出现供氧不足,进而出现心率或血压升高、气短咳嗽或者气喘,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发头痛、意识模糊等缺氧表现。
为了实现更准确的血氧饱和度测量,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光学心率传感器经过了重新设计。手表背部的水晶玻璃表背中拥有四组LED 光簇,以及四个光电二极管,前四个光簇负责发射红灯和红外线,后四个传感器则接收反射回来的光线量,最后在后台通过计算血液的颜色来给出血氧水平百分比。
在 Apple Watch Series 6 上使用血氧测量的步骤十分简单,打开 App 列表中的「血氧」,确保手腕放平后手臂保持静止不动,然后轻点「开始」,15 秒后即可得到血氧饱和度的测量结果。
虽然血氧饱和度指标的没有心率参数那样普及,但在很多特定的场景下却十分重要,最常见的用途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及时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当发现血氧饱和度指数没有达到安全区间时,能够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此外,对于经常登高、前往高原地区、需要进行长时间脑力劳动的人群来说,血氧饱和度的指标也值得引起注意。

Apple Watch 的意义

根据调查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的最新研究显示,Apple Watch 在 2019 年的销售额为 3070 万块,超过了所有瑞士手表品牌总和的 2110 万块。
这样一个曾被《财富》分析师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业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诞生之初就引来了许多非议。
2014 年,苹果正式推出了 iPhone 6 系列,凭借全新的外观设计和更大的屏幕尺寸,iPhone 6 / 6 Plus 一举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高的 iPhone 系列。但可能很多人还忘了,当年一同登上发布会舞台还有 Apple Watch。
也可能是因为大众没有准备好迎接一款完全不同于 iPhone 的苹果产品,甚至在 Apple Watch 诞生之初就将其和如日中天的 iPhone 做对比,而这种落差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消费者的不买单。
其实和 iPhone 相比,Apple Watch 的优缺点有十分明显。

▎优点

1. 「戴着而不是拿着」
我们不是时时刻刻都将 iPhone 拿在手上,但却是每时每刻都戴着 Apple Watch。从常识认知的层面来理解,「戴」这个动作本身就比「拿」更加无感,更容易让人忘了设备本身的存在,这在如今频繁遭受信息轰炸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
事实上,最初负责开发 Apple Watch 项目的苹果技术副总裁凯文·林奇在几年前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了苹果决定开发 Apple Watch 的动因:「我们从未与科技联系得如此紧密。人们时刻带着手机,并长时间盯着屏幕。」「人们需要这种级别的参与感。但我们如何做到让这种参与更有人情味,留出更多时间陪伴你身边的人,而不是面对着手机。」
而 Apple Watch 也确实正在往这个方向前进。
手机上的通知推送到 Apple Watch 上时,我不再像原来一样因为去检查手机而打断自己,更多时候我会瞥一眼手表上的屏幕,如果收到的是不重要的信息则选择稍后处理,专注手头的其他任务。
而且随着 Apple Watch Series 3 开始支持的独立蜂窝网络,以及 watchOS 6 的独立 App Store、watchOS 7 的家人共享,这些年硬件和软件的升级让 Apple Watch 越来越脱离 iPhone。我不必在外出跑步时将 iPhone 带着身边,一块 Apple Watch 就能在进行运动监测时,让我不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同时不至于让我分心。
2. 「出色的健康监测和及时的预防性救援工具」
与其说 Apple Watch 是一块手表,不如说是由一个个传感器搭建起来的健康监测装置和预防性救援工具。
拿最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6 举例,不到 50 克的机身里,被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塞满:
* 血氧传感器和心率传感器,可以在你运动或者睡觉时紧盯你的脉搏和血氧水平,并在心率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提醒;
* 通过加速传感器和 eSIM 芯片,当你不慎摔倒时 Apple Watch 能够及时判断,即使 iPhone 不在身边,也可以通过 eSIM 芯片拨打救援电话;
* 借助麦克风和动作感应器,Apple Watch 不仅能够不间断监测你身边的噪音水平,给出听力健康建议,而且当检测到你正在洗手时,会启动 20 秒的洗手计时器,帮助你更科学地清洁手部;
* 得益于高度计、加速传感器和 GPS 定位传感器,Apple Watch 能够自动识别你正在进行的运动训练项目,并且将锻炼一开始的进度也计算在内...
原本需要单独购买,并且使用步骤还十分繁琐的专业监测设备现在化为手腕上的一块表,背后的这些传感器通过 Apple Watch 延伸我的感官,让我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身体的状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在佩戴 Apple Watch 的这两年里,原本没有动力出门运动的自己也渐渐开始踏出家门,虽然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锻炼方式,但迈出了第一步已经算是阶段性胜利。

▎缺点

1. 「它不是 iPhone」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Apple Watch 没有绚丽的大屏幕,没有能帮你拍出大片的摄像头,甚至连 App 体验也多半缺斤少两,这一切都是许多人埋汰它的地方。
在 Apple Watch 诞生之初,许多人都将它视为一台能够戴在手腕上的 iPhone,Apple Watch 默默承担着作为一款可穿戴设备不该承担的议论。
一台 iPhone 能够同时满足你刷抖音、玩游戏、处理工作任务等不同纬度的需求。尽管 Apple Watch 的芯片已经从 S1 升级到了 S6 ,存储空间也由 8GB  翻番到了 32GB,屏幕也比初代大了 30%,但许多能轻松在 iPhone 上完成的操作仍然很难在 Apple Watch 上复刻。
所以当那些尝试这样做的人碰了一鼻子灰后,甩下一句「再怎么牛 X,也只是一块手表」的评价时,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在我看来,苹果无意将 Apple Watch 打造为下一台 iPhone。这两款产品有着各自的赛道,前者致力于成为你手腕上的私人教练和私人医生,而后者则是你从外界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工作&娱乐设备。
入手 Apple Watch 确实减少了我的 iPhone 使用时间,但还没到完全取代的地步,目前两者至少还是互补的关系:iPhone  的大屏幕仍然是我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首选,Apple Watch 则进一步优化了获取和处理的效率。
2. 「续航差」
Apple Watch 遭到吐槽的地方还有续航问题,在电池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步之前,这基本会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通病。
但也可以通过提高充电速度的方式实现「曲线救国」,Apple Watch Series 6 就是一个例子,只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充电速度还有进步的空间,哪怕是以更换充电器为代价。(目前 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快充功能适用所有磁吸充电器)

写在最后

于我而言,Apple Watch 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帮助我更好地平衡日渐被手机吞噬的日常生活,也引导我走到室外挥洒汗水,甚至能够在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健康问题出现之前就提醒我该注意身体。
前段时间,同事看到苹果发布了 Apple Watch Series 6,当她问我值不值得入手时,我却有些哑口,只是草草地给她留下了个「如果经常运动的话值得入手」的建议。
在时尚达人手里,超过百余款表盘和表带能让 Apple Watch 化身一款百搭的时尚单品;在运动达人眼中,Apple Watch 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健康监测设备;在年迈的父母身上,Apple Watch 能够充当贴身、及时的救援设备。
现在想想,或许当时哑口是因为 Apple Watch 蕴含的可能性实在无法用两三言语就解释清楚吧。
丨推荐购买指数:★★★★☆
丨优点:更多表壳配色 / 支持血氧监测 / 充电速度更快
丨缺点:续航没有提升 / 外观基本不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